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16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主要集中在五个生产队,这五个生产队的女知青都是最早来插队的,有的已经下乡五六年了,人员还算比较集中。不过,还有一个五星大队的知青,厂里只有她是每天独自走路上下班的,我还挺不放心她的。”
    朱巧珍蹙着眉说:“独自一人走路往返确实不太安全,应该让她借辆自行车。”
    “厂里倒是有几个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但人家也得用车呀!自行车在生产队里是金贵玩意,谁能轻易把车借给她?”
    宋恂琢磨片刻说:“我原来在省城上班的时候,厂里都是有通勤车的。给家远的同志规划一条通勤线路,每个月发通勤车票。”
    “咱在农村哪有这个条件啊?”冯培芸苦笑。
    “队里不是有马车和驴车嘛,要不就由你们厂领导出面,跟生产队租用畜力车,在每天一早一晚的固定时间,接送队里的几个知青上下班。费用由知青出,或者由工会出,你们自己商量吧。”
    “五个生产队,得租五辆马车呢,这每个月的开销可是不小。”冯培芸咂舌。
    “先以女同志的人身安全为主吧,左家门公社那边刚出了一个柳知青的事,咱们还是得引以为鉴。”宋恂宽慰道,“大家乘车往返以后,至少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时间,你让女工们多织几双袜子,就赚出通勤车的费用了。”
    袜子的价格那么贵。
    冯培芸咬咬牙,拍板道:“就这么干!我今天就安排下去,让女知青们先去跟生产队的干部们谈,谈不拢的再由厂领导出面,要是我们都谈不拢,就得由工业办……”
    宋恂打断道:“冯厂长,咱们生产队干部也是很有觉悟的,不只咱们担心女知青的人身安全,他们肯定也不放心。只要知青们主动提了,交通费也价格合理,大队干部不会不同意的。”
    三干会刚开完,大队干部都拎得清。
    说完女知青的事,宋恂又关心了一下他们的生产进度。
    “你上次带来的那几双袜子,质量确实不错,但是在花色上应该还是有进步空间的。你们不是请了县制衣厂的师傅来教学嘛,他们就没教你们制作几个好看的花色?”
    冯培芸笑道:“教了,但他们厂已经好几年没生产过袜子了,用的还是几年前的那些花色,如今早就不时兴了。我们厂里有两个知青,一个有绘画功底,一个有编织功底,正在研究新花色呢。”
    “只靠自己琢磨还是太慢了。”宋恂的手指在桌面上扣了扣,提议道,“下个礼拜天,市纺织工业局会在工人文化宫举办‘全市纺织工业技术革新展览会’,听说不但有最新的技术革新项目,还会展出各厂的最新产品样式。咱们这个织袜厂多少还是与纺织业沾些边儿的,到时候你组织几个技术能手去市里参观一下,兴许能受到些启发。”
    冯培芸来了些兴趣,赶紧问:“想要去参观这个展览会有没有门槛儿啊?需要门票吗?”
    宋恂哪知道要不要门票,这还是他之前去县制衣厂签合同的时候,听人随口提的。
    “你不是已经跟县制衣厂的人搭上线了嘛,自己问去!”
    送走冯大厂长,宋恂在办公室里静坐了几分钟。
    眼瞅着快到午饭的时间了,他拎着饭盒起身,溜达去了苗书记的办公室。
    苗利民也正要拎着饭盒出门呢,见他过来,便笑问:“找我有事啊?”
    “嗯,想跟您一起吃顿午饭,有个事还想听听您的意见。”
    “走吧,今天让你吃个小灶。”苗利民挥手说,“我早上特意拎了一条大黄鱼过来,让孙师傅帮忙红烧了,现在吃正好。”
    两人打了饭,在食堂的角落找了张空桌坐下。
    “说吧,什么事?”苗利民还挺好奇的。
    宋恂干工作很能独当一面,工业办的事基本不用他操心。
    他都想给对方提个副主任了。
    “最近与几个工厂的厂长接触得比较多,我发现大家干工作的热情都挺高的,但普遍存在短板。”宋恂尝了一口红烧黄鱼,味道还不错。
    “什么短板?”
    “大家的信息都太滞后了。只一心闷头忙厂里的生产任务,两耳不闻窗外事。”宋恂摇头道,“大家对好多政策的解读和理解不到位,有用的情报信息也抓不到。除了忙他们厂里的事,偶尔跟公社里的其他工厂联系,几乎与县里或市里的同类企业没有任何交集。”
    苗利民叹口气说:“咱们是社办集体企业,大家的眼光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既要抓生产,又要搜集信息,哪能顾得过来。我现在不需要他们有什么灵通的消息渠道,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就行了。”
    “但是情报有时候就意味着机遇,比如市粮食局要生产营养糕点的消息,对于荣盛糕点厂来说,就是一次转型的机遇。今天织袜厂的冯培芸也来找过我了,他们厂的工人整天跟县制衣厂的师傅在一起,两厂之间联系得十分频繁,却连市里要开办展览会的消息都没听说。这就是完全没有收集情报信息的意识。”
    城市里的大工厂一般都是要成立情报科的,不过,他们公社的社办小厂显然是照顾不到这方面的。
    “那你是什么意思?”苗利民挑着鱼刺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