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1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帮纸箱厂转产成功了,但是全地区那么多的企业,不可能由他挨家挨户地亲自诊断。那些被清退临时工的安置,成了地委目前的老大难问题。
    那么多地区领导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宋恂当然也没什么好办法。
    “我们确实还要大力推广水产品以外的产品,不过,这次水产品订单的成交额虽然高,其实数量并不多。外贸局这次比较专注出口名、特、优水产品,像是那些在国内市场也供不应求的经济鱼类,比如黄鱼带鱼墨鱼之类的,都在有意识地减少出口。转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比较高的海产品,比如活石斑鱼,活鳗鱼,梭子蟹和对虾。”
    袁正清摘下眼镜,捏着鼻梁说:“活石斑鱼和活鳗鱼的价格贵,但贵有贵的道理。我记得有几个公社的渔民确实有兼职钓石斑鱼的,但是这玩意可不好钓,也不好暂养,十多年前我们就做过出口活石斑的尝试,但是一船鱼到港以后,死了七成,损失惨重啊!”
    “活石斑鱼是我们外贸局近几个月开发的高创汇出口新品,已经请地区水产研究所的同志去提前选中的几个渔业大队进行试钓、刺膘和暂养了,有两个大队已经取得了成功。石斑鱼的成活率很高。”
    袁正清蹙眉说:“以目前的技术,暂养成活率高是正常的,关键是运输怎么办?在砚北港设置海关的申请还没有批下来,让活鱼去省城检疫,需要的时间太长了,咱们能等,鱼等不了。”
    “所以,我们局里最近正打算与省食品出口公司合作,由地区外贸局,食品出口公司,以及出口活鱼的各县计委,组成一个贸渔合营的海鲜品公司,专门出口活石斑和活鳗鱼。通关的问题由省食品出口公司负责,他们是专门干这个的,通关速度比咱们自己去办快多了。”
    宋恂瞟一眼袁书记的脸色,清了清嗓子说:“当然了,这些还只是我们的设想,暂时还没有付诸实施,主要还是各县计委不太好打交道,对于组建这种三级联营的海鲜品公司还有顾虑,这件事若想办成,还得由您这样的地区领导出面,跟各县领导打声招呼。”
    袁正清现在哪有心思帮他们打这个招呼,挥手说:“该怎么谈就怎么谈,不要投机取巧,你们派人到各县委去好好做做工作就是了。”
    宋恂心说,一家家去谈,那得谈到猴年马月去?说不定还会有中途变卦的。
    “我们要组建的这家公司,是生产、收购、包装、运输、出口一条龙的,到时候可能会需要大量工人,兴许可以替地委解决一部分临时工的安置问题……”
    第132章
    宋恂想用这家省、地区、县三级联营的海鲜品公司的用工, 跟袁书记谈条件。
    然而,袁书记并不为所动。
    这笔账他算得很清楚,全地区每年的活石斑鱼和活鳗鱼出口收购量绝不会超过十吨。
    每吨活石斑鱼大概能创汇一万五千美元, 一年创汇十五万美元左右。
    创汇金额挺可观的,但是每年只有十吨活鱼的出口量,这家公司的规模能大到哪里去?
    所以,宋恂那所谓的需要大量工人的说法也不成立,即便真的需要工人也是渔业生产方面的工人。而今年地区清退的那些临时工大多是从事轻工业的。
    宋恂也只是试着谈条件, 袁书记不同意就算了,他们自己去一家一家地谈也没什么。但是他得把做这件事的初衷解释清楚。
    “我们外贸局成立半年多了, 岑局一直想给外贸局在出口贸易中重新定位。我们原来的工作只是给企业下计划收产品, 工作模式比较粗放。这次开办联营公司, 建设石斑鱼养殖基地,是我们的一次新尝试, 从我们有什么外商就买什么,转变成外商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通过外贸局掌握的国际市场的情况, 帮助地方政府调整生产计划。”
    袁正清喝了一口茶说:“既然有想法, 你们就自己去谈嘛,挨家挨户地谈了你们才能知道每个县的不同需求。我可以帮你们说服各个县委, 但你们不把这种经营模式解释清楚, 人家县计委即便加入这家公司也是有顾虑的。说起来是三级联营, 但是合作方至少有七八家, 你们现在说清楚, 也省得以后麻烦了。”
    心知袁书记是真的不会帮他们打招呼了, 宋恂没再纠缠这个话题。
    他们那点蚊子肉, 在袁书记看来, 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他瞅一眼挂钟,转移话题问:“袁梅今天不回来吃饭啊?”
    “哼,一直在家呢。”袁正清沉下脸说,“你们进门之前,刚跟我吵了一架,回房间去了。”
    宋恂:“……”
    猜错了。
    原来心情不好不是因为工作,而是被闺女闹的。
    袁梅开门从房间里出来,没好气地说:“老袁同志,你可别信口胡说啊,谁敢跟您这大领导吵架呀?好日子不想过了?”
    袁正清不想继续跟闺女争辩,便不见外地让宋恂帮忙评理:“你看她,说起话来阴阳怪气的,就不会好好说话。”
    宋恂坐在这对父女之间,尴尬微笑。
    人家的家务事,他跟着掺和什么?
    他打岔问袁梅:“你今天不用去厂里加班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