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29节(1/3)
在新闻1班没能竞选上班长,人家立马就将目光放到了学生会,开学没几天就打入了学生会内部。
项小羽说干就干,第二天全班在操场晨练的时候,就凑去男生队伍,请杨一帮帮忙。
被委以重任的杨一很快就有了回信。
她可以直接将申请递去校长室或者校团委,也可以通过学生会转交给校团委。
校园管理还有些混乱,这件事还真说不好具体由谁负责。
项小羽听取了杨一和廖习兰的建议后,打算将申请材料给校长信箱和校团委各送一份。
除了一份申请书,她还附上了自己的播音履历,五年来录制过的所有节目清单,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剪报本,郁台长提前为她写好的推荐信,以及一份渔业电台的录播小样。
鼓鼓囊囊一大包,校长信箱根本塞不下。
校长办公室大门紧闭,她就算是再傻大胆,也没敢直接敲门进去毛遂自荐。
于是只好转去了校团委。
团委办公室里只有一位值班老师,她硬着头皮跟人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后,便屏息等着对方的答复。
“那你先把申请材料留下吧,回头我们讨论讨论。”
项小羽在家跟着小宋哥耳濡目染,听得出这是领导打官腔的客套话,她当然不能就这么走了。
“老师,那我什么时候能过来拿我的剪报本和录播小样啊?”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个剪报本里有我工作后发表的所有文章,只有这一本,录播小样也是我从渔业电台离职的时候,台长送给我留作纪念的。我还得拿回去好好保存呢!”
其实这样的剪报本她做了好几本,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
值班老师放下报纸问:“你以前在哪个广播电台工作来着?”
“海浦人民广播电台下属的渔业电台。”
项小羽趁机跟对方介绍了自己曾经的工作情况。
广播电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比较光鲜和神秘的工作,值班老师理所当然地将渔业电台想象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单位。
殊不知整个渔业电台常年只有五个工作人员。
项小羽觉得这位老师对电台的工作还是有些兴趣的,便拖过一张椅子坐下,跟人家一问一答地聊开了。
于是,等她离开团委办公室的时候,得到了下周一来听结果的答复。
*
项小羽在记事本上记下了来团委的行程,就将广播站的事暂时放下了。
廖习兰还在楼下的自习室等她一起去上课。
今天他们班有一节新闻摄影课,摄影课几乎是全新闻系学生最期待的专业课。
在他们上第一节 课的时候,学校就给他们这一届新闻系的学生发了照相机!
当然不是人手一台的。
每个班有十台照相机,三个人共用一台!
即便如此,也把前几届的工农兵大学生们羡慕得眼睛都绿了。
以前的新闻系学生,主要以新闻写作为主,当时能教摄影课的老师都被弄去干校劳动了,自然没人给他们上摄影课。
77级的学生入学前,一大批专业课老师刚被解放,今年给新闻1班上摄影课的老师就是曾在欧洲留学,并当过驻外记者的温柔老师。
温老师只给大家上了一节课,就迅速俘获了新闻1班所有女同学的心。
原因无他,温老师虽然五官普通,衣着也朴素,但是特别会穿搭。
同样的衣裳穿在人家身上就有一种自内而外的优雅气质。
温老师以自身为例,给这些刚刚回城的土包子们予以美学冲击。
班里的好几个女同学已经开始参照温老师的搭配方式穿衣裳了。
每次有新闻摄影课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积极。
“你怎么去了那么久!”廖习兰早就已经收拾好书包,站在楼梯口等着项小羽了,“你要是再晚下来一分钟,我就先走了!”
“距离上课还有一刻钟呢,你急什么?”
“我得占第一排的位置,否则看不清黑板!”
廖习兰稍稍有一点近视,而温老师讲课时用来做示范的相片都是8寸的,离得远了她根本就看不清。
“今天是户外课,不用占座!”项小羽提醒。
“啊,还真是,”廖习兰在脑门上拍了拍,“我最近都忙糊涂了。那也赶紧吧!”
户外课就意味着他们要跟着老师出门采风,可能还会正式拍相片。
学校给新闻系的学生每人每学期发一个胶卷,但是大家平时都节省惯了,开学半个月以来,大家只在课堂上拍过一两张相片,下课以后很少有人舍得用。
都想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集中使用。
不过,项小羽并不留着那些胶片,每次老师在课堂上教过新技巧后,她都要反复练习,学校发的那卷胶片早就被她祸祸没了。
家里的那台上海牌相机项小羽没少用,深知想要摆弄明白这玩意,只靠看和听是没有用的,必须得亲自上手操作。
她一面快步往学校的人工湖跑,一面对廖习兰劝道:“既然学校发了胶卷,你就放心用吧,摄影就是烧钱的事,必须得勤加练习才行
项小羽说干就干,第二天全班在操场晨练的时候,就凑去男生队伍,请杨一帮帮忙。
被委以重任的杨一很快就有了回信。
她可以直接将申请递去校长室或者校团委,也可以通过学生会转交给校团委。
校园管理还有些混乱,这件事还真说不好具体由谁负责。
项小羽听取了杨一和廖习兰的建议后,打算将申请材料给校长信箱和校团委各送一份。
除了一份申请书,她还附上了自己的播音履历,五年来录制过的所有节目清单,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剪报本,郁台长提前为她写好的推荐信,以及一份渔业电台的录播小样。
鼓鼓囊囊一大包,校长信箱根本塞不下。
校长办公室大门紧闭,她就算是再傻大胆,也没敢直接敲门进去毛遂自荐。
于是只好转去了校团委。
团委办公室里只有一位值班老师,她硬着头皮跟人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后,便屏息等着对方的答复。
“那你先把申请材料留下吧,回头我们讨论讨论。”
项小羽在家跟着小宋哥耳濡目染,听得出这是领导打官腔的客套话,她当然不能就这么走了。
“老师,那我什么时候能过来拿我的剪报本和录播小样啊?”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个剪报本里有我工作后发表的所有文章,只有这一本,录播小样也是我从渔业电台离职的时候,台长送给我留作纪念的。我还得拿回去好好保存呢!”
其实这样的剪报本她做了好几本,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
值班老师放下报纸问:“你以前在哪个广播电台工作来着?”
“海浦人民广播电台下属的渔业电台。”
项小羽趁机跟对方介绍了自己曾经的工作情况。
广播电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比较光鲜和神秘的工作,值班老师理所当然地将渔业电台想象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单位。
殊不知整个渔业电台常年只有五个工作人员。
项小羽觉得这位老师对电台的工作还是有些兴趣的,便拖过一张椅子坐下,跟人家一问一答地聊开了。
于是,等她离开团委办公室的时候,得到了下周一来听结果的答复。
*
项小羽在记事本上记下了来团委的行程,就将广播站的事暂时放下了。
廖习兰还在楼下的自习室等她一起去上课。
今天他们班有一节新闻摄影课,摄影课几乎是全新闻系学生最期待的专业课。
在他们上第一节 课的时候,学校就给他们这一届新闻系的学生发了照相机!
当然不是人手一台的。
每个班有十台照相机,三个人共用一台!
即便如此,也把前几届的工农兵大学生们羡慕得眼睛都绿了。
以前的新闻系学生,主要以新闻写作为主,当时能教摄影课的老师都被弄去干校劳动了,自然没人给他们上摄影课。
77级的学生入学前,一大批专业课老师刚被解放,今年给新闻1班上摄影课的老师就是曾在欧洲留学,并当过驻外记者的温柔老师。
温老师只给大家上了一节课,就迅速俘获了新闻1班所有女同学的心。
原因无他,温老师虽然五官普通,衣着也朴素,但是特别会穿搭。
同样的衣裳穿在人家身上就有一种自内而外的优雅气质。
温老师以自身为例,给这些刚刚回城的土包子们予以美学冲击。
班里的好几个女同学已经开始参照温老师的搭配方式穿衣裳了。
每次有新闻摄影课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积极。
“你怎么去了那么久!”廖习兰早就已经收拾好书包,站在楼梯口等着项小羽了,“你要是再晚下来一分钟,我就先走了!”
“距离上课还有一刻钟呢,你急什么?”
“我得占第一排的位置,否则看不清黑板!”
廖习兰稍稍有一点近视,而温老师讲课时用来做示范的相片都是8寸的,离得远了她根本就看不清。
“今天是户外课,不用占座!”项小羽提醒。
“啊,还真是,”廖习兰在脑门上拍了拍,“我最近都忙糊涂了。那也赶紧吧!”
户外课就意味着他们要跟着老师出门采风,可能还会正式拍相片。
学校给新闻系的学生每人每学期发一个胶卷,但是大家平时都节省惯了,开学半个月以来,大家只在课堂上拍过一两张相片,下课以后很少有人舍得用。
都想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集中使用。
不过,项小羽并不留着那些胶片,每次老师在课堂上教过新技巧后,她都要反复练习,学校发的那卷胶片早就被她祸祸没了。
家里的那台上海牌相机项小羽没少用,深知想要摆弄明白这玩意,只靠看和听是没有用的,必须得亲自上手操作。
她一面快步往学校的人工湖跑,一面对廖习兰劝道:“既然学校发了胶卷,你就放心用吧,摄影就是烧钱的事,必须得勤加练习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