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1/2)
学子们无法靠近皇宫,他们聚会的地方就是方相府前,谁让他是皇帝舅舅呢。
哪个王八蛋在背后煽风点火。
方相,“………………………………………………”
这么两个玩意儿,我也想杀了啊!特么皇帝舍不得啊!
方相正满脑门子官司,突然一小厮跑进来,大声喊,“萧大人在门外。”
“箫铎?”此人一年前突然冒出来的,一出头就十分活跃,深受帝宠,然又和皇帝其他宠臣不同,颇有些才干,几件差事办得都不错。皇帝身边多了个靠谱的人,方相既喜又忧。
他不是被派去处理青阳的事了,方相心头一动,“且去看看。”
没等方相走到门口,又有一小厮飞奔而来,喘着粗气道,“萧大人对大家说,陛下早前便怀疑青阳之事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恐怕还有恶徒逍遥法外。为了查清幕后之人,遂没有马上诛杀霍县令怕断了线索,陛下为防走漏风声以调查霍县令之名派他前去暗查案件,结果证实,青阳县丞,还有当地公孙、何、梁三大世家都牵扯其中。这些人都被他押回来了,包括霍令东。”
方相脚步一顿,暗道一声人才,心中平添几分警醒,走到门口,就见一青年背他而站,长身玉立,蜂腰猿背。
“尔等熟读圣贤书,日后都是国之栋梁,岂可人云亦云。世事岂能听一家之言,看表面文章。”
鸦雀无声,聚集的学子皆有些汗颜。
对于皇帝,正常人都是盼着他好,所以在心理上是偏向于相信箫铎所言,何况人家有理有据。像李昭那一撮就盼着皇帝犯蠢然后赶他下台,那才是非主流!
非主流学子跳出来,被箫铎三言两语打发,满脸通红的掩袖遁走。再有不服者,一一被箫铎驳得哑口无言,至此众人带着对箫铎的敬佩离去。
待人散走,方相击掌而赞,“萧大人舌战群儒,好口才。”
箫铎闻声转过头来,面容上布满舟车劳顿的疲惫,然一身尘土不掩其风华,浓浓剑眉下的双眼熠熠生辉,一拱手,“方相!”
第66章 天欲倾兮挽狂澜
本来是让他去救人的,可他把那要救的人罗列了十大罪行之后押了回来。皇帝有点儿郁闷,但是箫铎又替他化解了个大难题,他一点儿不想再和那些热血沸腾的学子磨叽。
只是现在他该怎么办,杀了霍令东,想起华阳殿里的美人,皇帝就一阵犹豫。不杀,时至今日,他也明白过来,这是民心所背,朝臣又有好大一通文章可做。
“依卿所见,将霍令东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录用如何?”他还是想保住便宜丈人。
箫铎一听,心里就升起失望,但凡有见识者都该知道,眼下弃车保帅方为良策,霍令东连车都算不上,就为了一个女人,皇帝连自己名声都不要了。
好在他早就知道这皇帝不是很靠谱,奈何他的政治主张在其他势力里没有生存土壤,他想一展抱负只能投靠皇帝,最妙的是这皇帝孤家寡人,正‘求贤若渴’,人人都道这皇帝残暴无道,偏箫铎颇能拿捏住他。
皇帝没一听霍令东被他定罪就大发雷霆,其实在箫铎那已经算是过关了,他做的最坏打算,不过死。
“臣恐难堵天下悠悠众口,诸王必要以此大做文章,败坏陛下声誉。”箫铎十分直白。
皇帝拉长了脸却不是针对箫铎,“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诸王不除,社稷难安。”
皇帝得遇知音,双眼放光的看着箫铎,“卿可有良策?”
“诸王之势源于世家,然世家世代衰微,子弟昏聩,文不成武不就,却蹑居高位,又不理政务实事。臣不解人间为何重之。”
皇帝咬牙切齿,“世家实为国贼。”
“陛下为何不令百姓知晓,百姓敬畏世家更胜于皇族,此非国之兴事,朝廷之上,应当能者居之,而非以姓氏出身论。”
皇帝大喜过望,搓了搓双手,老是他被世家败坏名声,怎么就没想到去败坏世家名声,世家小辫子也一堆呢,连连道,“卿所言甚是!然非我不愿提拨寒门,实为难!”
箫铎等的就是这一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听得皇帝喜形于色,若是李昭在此,怕也要惊掉下巴,箫铎提出的就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在她那个时代有一句话——隋唐之后无世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举制度的出现让寒门庶族崛起的更快,打破了世家的政治垄断。
皇帝差点喜极而泣,深深自得自己当年慧眼识英雄。
箫铎一桶冷水浇下去,以皇帝现在的实力想实行不可能,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眼下的九品中正制,最大的赢家是世家。世家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皇帝触动他们的利益,所以皇帝要拉拢寒门庶族,扶持庶族,让庶族和世家有一争之力,再加上天下舆论,未必不可行。
本朝最大的庶族是谢氏,谢氏几乎统领本朝寒门,皇帝重视谢太子,谢家吃饱了撑的才不支持皇帝。
皇帝讪讪。
“太子,国之储君,天命所归,规行矩步,陛下为何不喜?父子不睦,实为亲者痛仇者快。”
“太子懦弱。”皇帝含糊道。
哪个王八蛋在背后煽风点火。
方相,“………………………………………………”
这么两个玩意儿,我也想杀了啊!特么皇帝舍不得啊!
方相正满脑门子官司,突然一小厮跑进来,大声喊,“萧大人在门外。”
“箫铎?”此人一年前突然冒出来的,一出头就十分活跃,深受帝宠,然又和皇帝其他宠臣不同,颇有些才干,几件差事办得都不错。皇帝身边多了个靠谱的人,方相既喜又忧。
他不是被派去处理青阳的事了,方相心头一动,“且去看看。”
没等方相走到门口,又有一小厮飞奔而来,喘着粗气道,“萧大人对大家说,陛下早前便怀疑青阳之事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恐怕还有恶徒逍遥法外。为了查清幕后之人,遂没有马上诛杀霍县令怕断了线索,陛下为防走漏风声以调查霍县令之名派他前去暗查案件,结果证实,青阳县丞,还有当地公孙、何、梁三大世家都牵扯其中。这些人都被他押回来了,包括霍令东。”
方相脚步一顿,暗道一声人才,心中平添几分警醒,走到门口,就见一青年背他而站,长身玉立,蜂腰猿背。
“尔等熟读圣贤书,日后都是国之栋梁,岂可人云亦云。世事岂能听一家之言,看表面文章。”
鸦雀无声,聚集的学子皆有些汗颜。
对于皇帝,正常人都是盼着他好,所以在心理上是偏向于相信箫铎所言,何况人家有理有据。像李昭那一撮就盼着皇帝犯蠢然后赶他下台,那才是非主流!
非主流学子跳出来,被箫铎三言两语打发,满脸通红的掩袖遁走。再有不服者,一一被箫铎驳得哑口无言,至此众人带着对箫铎的敬佩离去。
待人散走,方相击掌而赞,“萧大人舌战群儒,好口才。”
箫铎闻声转过头来,面容上布满舟车劳顿的疲惫,然一身尘土不掩其风华,浓浓剑眉下的双眼熠熠生辉,一拱手,“方相!”
第66章 天欲倾兮挽狂澜
本来是让他去救人的,可他把那要救的人罗列了十大罪行之后押了回来。皇帝有点儿郁闷,但是箫铎又替他化解了个大难题,他一点儿不想再和那些热血沸腾的学子磨叽。
只是现在他该怎么办,杀了霍令东,想起华阳殿里的美人,皇帝就一阵犹豫。不杀,时至今日,他也明白过来,这是民心所背,朝臣又有好大一通文章可做。
“依卿所见,将霍令东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录用如何?”他还是想保住便宜丈人。
箫铎一听,心里就升起失望,但凡有见识者都该知道,眼下弃车保帅方为良策,霍令东连车都算不上,就为了一个女人,皇帝连自己名声都不要了。
好在他早就知道这皇帝不是很靠谱,奈何他的政治主张在其他势力里没有生存土壤,他想一展抱负只能投靠皇帝,最妙的是这皇帝孤家寡人,正‘求贤若渴’,人人都道这皇帝残暴无道,偏箫铎颇能拿捏住他。
皇帝没一听霍令东被他定罪就大发雷霆,其实在箫铎那已经算是过关了,他做的最坏打算,不过死。
“臣恐难堵天下悠悠众口,诸王必要以此大做文章,败坏陛下声誉。”箫铎十分直白。
皇帝拉长了脸却不是针对箫铎,“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诸王不除,社稷难安。”
皇帝得遇知音,双眼放光的看着箫铎,“卿可有良策?”
“诸王之势源于世家,然世家世代衰微,子弟昏聩,文不成武不就,却蹑居高位,又不理政务实事。臣不解人间为何重之。”
皇帝咬牙切齿,“世家实为国贼。”
“陛下为何不令百姓知晓,百姓敬畏世家更胜于皇族,此非国之兴事,朝廷之上,应当能者居之,而非以姓氏出身论。”
皇帝大喜过望,搓了搓双手,老是他被世家败坏名声,怎么就没想到去败坏世家名声,世家小辫子也一堆呢,连连道,“卿所言甚是!然非我不愿提拨寒门,实为难!”
箫铎等的就是这一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听得皇帝喜形于色,若是李昭在此,怕也要惊掉下巴,箫铎提出的就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在她那个时代有一句话——隋唐之后无世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举制度的出现让寒门庶族崛起的更快,打破了世家的政治垄断。
皇帝差点喜极而泣,深深自得自己当年慧眼识英雄。
箫铎一桶冷水浇下去,以皇帝现在的实力想实行不可能,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眼下的九品中正制,最大的赢家是世家。世家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皇帝触动他们的利益,所以皇帝要拉拢寒门庶族,扶持庶族,让庶族和世家有一争之力,再加上天下舆论,未必不可行。
本朝最大的庶族是谢氏,谢氏几乎统领本朝寒门,皇帝重视谢太子,谢家吃饱了撑的才不支持皇帝。
皇帝讪讪。
“太子,国之储君,天命所归,规行矩步,陛下为何不喜?父子不睦,实为亲者痛仇者快。”
“太子懦弱。”皇帝含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