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254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带来的四位甲士,则待在屋门外面,两个扶腰刀警戒站岗,两个去旁边屋子喝茶歇息,每个时辰一轮换。看起来这位新任知州确实很有一手,几位甲士和旁人说话很和气,明显是公冶渚驭下有道。
    询问持续了整整半天,方长全程旁听。
    公冶渚对这次行程很是满意,他小心地吹干记下的东西上面墨迹,仔细折叠好放了起来。
    当然,对于今天上午会议上听到的这些,公冶渚并未完全理解,也并未完全相信,他已经吩咐好,下午便要去河工上的各地走一走看一看,验证从他们这里学到的内容,同时也因亲眼查看方为实。
    两个治水吏员得了命令,不敢怠慢,告辞后出去安排。屋里就剩下了公冶渚、魏和、方长三人。
    方长问公冶渚道:
    “来中原后经历如何?可否适应?”
    公冶渚点点头:
    “那是自然,之前在猪野泽中时,只从书中看到天下之大、世事之繁、民生之多艰。如今来到中原后,亲眼看见才理解了书上学到的内容。而且对于能够亲手践行典籍里的教诲,我感觉很是荣幸。”
    接着方长询问公冶渚来到中原后的经历,后者讲述道:
    “从猪野泽出来后,我径直往东面去,心里想的却不是建功立业,而是想去看看大海。”
    “之前仅在书上看到过大海的波澜壮阔,我一直好奇,整个天地都被水充斥着会是如何景象。既然来到世上一遭,有了此等机会和闲暇,不能不去看看。”
    “不过天下乱象已显,一路走过去,我看到了许多悲惨与贫苦事情,还有各地举兵的知州,但凡大军过处,定然片片哀鸿。”
    “此等惨象,让我看的很难过,也理解了为何书里面前人们都对天下清平如许向往,这份心思,甚至冲淡了想去看大海的念头。”
    “不过我最终还是没能看到大海。”
    说道这里,公冶渚脸上表情很是丰富,既有遗憾,也有庆幸。
    “我走的有些偏了,并未直接向东,而是因为官道走向,略微偏向南方一些。结果走远之后,竟然渡过大江到了江南。那里景象和中原又有许多不同,不过百姓们一样因为动荡而困苦。”
    “也是在江南,我遇到了义军,遇到了里面诸多仁人志士。他们扩张的很快,十分缺人。我还记得自己从猪野泽出来时候的志向,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便报名进去,被一眼看中委以重任。”
    “后面干活忙碌,没有时间继续往东去看海,虽然距离大海最近的时候只有一百多里。有时候我会想,待以后天下重归清平,我退休后,说不定会去海边住上两年。”
    在义军之中,公冶渚得到了充分的空间,得以一展所长。
    于多次重大行动中,公冶渚立下了许多功劳,而且负责的事情都完成的面面俱到,和他接触过的同僚与上级们,无不对其交口称赞。
    如今义军们兵锋神速,但后勤线也拉的越来越长,所以迅速稳固攻占下来的地方,就成了当务之急。由于各地知州们举兵者为多,所以沿用旧官僚并不是好的选择。
    所以缺乏人手的情况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的义军们,还是咬牙挤出了些优秀人手们,接任各地主官。他们的任务除了当地民生以外,便是组织恢复生产,尽快将物资供应往前线军队,缩短后勤距离。
    ------------
    第447章 【姓名错位】
    其中,各州因为情况不同,任务难度区别也很大。
    像宁河府所在的京州,还有龙安府所在的阳州这样的,都是简单活计,因为这样的州府一是没有遭到太大的兵灾,生产生活尚未破坏,二是之前就比较繁荣,需要做的只是将百姓们低限度的组织起来。
    但利州这里,原本便穷苦的地方,虽然也未遭受太多兵灾,但依然是艰苦的任务。
    于是公冶渚主动请缨前来。
    由于之前的成绩更为耀眼一些,在多个共同请缨的同僚中,公冶渚被选中,成为了利州的知州。
    当然,他也不是两眼一抹黑前来赴任。
    义军们对派驻各地的官员们,进行了紧急培训。
    此事并不算难,因为之前翰林院里面的教育,很是全面,而天下间从翰林院里面出来的人并不缺乏。理论上,所有科举中试的预备官员,都要先进翰林院里面学习,然后才能出来上任。
    所以义军一方,那些致仕官员、遭贬谪官员、投诚官员们,对于这些知识都并不陌生。对于各地理政要点,翰林院里面相关的著作十分丰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新晋翰林们的必学课程。
    这些官箴书,诸如《州县提纲》、《治县法》、《百官箴》、《昼帘绪论》、《三事忠告》、《为政善报事类》、《官箴集要》、《实政录》、《历代守令传》等等,书籍内容丰富且全面。
    它们对法令、诉讼、刑狱、簿历、治灾、缉盗、农政等等都有详细阐述。
    理论上,只要那些从翰林院里走过一遭出来的官员,肯按照书本老老实实做官,必然能够造福一方。可惜很多地方官更喜欢乱来和拍脑袋,自称无为而治,其实只为捞钱帛,所以有“知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