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列举出来的几家,都是价格和品相各有出处,不是品相好价格稍高,就是品相差些价格便宜,都有优劣。
    最后三人是拍板,这事不是做一次,往后也会做的,所以第一次还是选择品相好的,价格高些也能接受。毕竟这样的话,更容易脱手,就算因此不能大批量的收购,但是三人还是觉得这样比较好。
    之前有说,三人都准备大干一场,不是小打小闹。所以掏出来的银子,合计超出了三十两,蚕茧买了有几担。
    家里拿了这么多钱出来,自然是不放心就他们三个年龄不足二十的人走一趟,这次不仅是吴爹,就连彩蝶的公公丢了家里的活,也过来跟着。
    出发的时候车子是租的,因为中途要转水路,怕丢在客栈有些不安全,而且还得给寄养费,不如直接租车来的划算。
    水路比想象中要繁荣,来往船只络绎不绝,不时有江歌俚语飘荡在宽广的河面。
    山扬县虽带了个山字,但整个县里,却没一座山,所以多耕地,没有桑林。这儿水田很多,一块块的排列,很是喜人,和孙尹他们居住的县,根本就是两个样子,口音也略有不同。不过因为这儿缫丝、纺织手艺好,引了四地人士过来,口音也就杂了,多说几遍也不会听不懂。
    因为手里的货好,也不急着出手,先是找了住的地方,分批的逛了一圈,才开始找买家。
    带了样,往几处大户那儿去了一趟,本来看了蚕茧是有心的,但听了数量,管事的人脸就耷拉了,问价格也不答。知道是嫌弃货少,不准备收。这些大户做的都是百两往上的生意,少了就不愿意了。
    因此,也就不再往大户那儿送,专找那些小一点的人家。
    ☆、第103章
    孙尹几个,在山扬县前后花了有小半月,才算是找到了合适的买家。是临近县城的罗家庄,这儿的人都是本家,村子不算大,但好处是缫丝、纺织技术好,不仅是代为加工,还自己收了蚕茧自己缫丝纺织卖成品。
    做主的是罗氏一族族长,半百岁数,也无倨傲,对于孙尹他们的蚕茧很是满意,听说了数量后,也不曾因为太少而有异色,照旧的笑着说收。至于价格上,给的也公道,称重后毛利润有五十四两,可观的一笔钱财。
    清点货物后,罗族长刚要提出去搬了现银来,孙尹就开口了:“罗族长,支付十四两就成,剩余的我们想换了绸缎,不知道可不可以?”
    罗家纺织在这一带很有名,孙尹他们本就想回去的时候并不空着手,来回赚才是大头,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提出了不要付全部现钱,将其中的四十两用来买纺织好的绸缎。
    “没什么不可以的,不如我先领着你们看看货物,正好等人送银子过来。”罗族长摸着胡子笑呵呵的道,这样的好事他自然是不会拒绝,毕竟不光是孙尹他们赚两次利润,在罗族长这边也是赚头,他以绸缎支付,能少付不少。
    罗家庄是举族而居,祖辈留下的手艺,让他们凝聚在一起更好的利润,加上每代族长公道,形成了独特的模式。
    统一的购买蚕茧或替代加工,由族长分配给各家,而纺织的绸缎,也是收聚在一处,贩卖后所得再进行分润。
    第一次见到这一切的五人都很惊奇,啧啧赞叹。而领着他们的罗族长,不无自豪的道:“多亏了先祖明智,想到了这法子,才没被大户们欺压了。每年都会多赚不少银钱,老朽不吹牛的说,我们罗家庄可是极为富裕的。”
    孙尹从刚刚开始,眸子里就不断地闪现光亮,他心里很激动,今天的一番见识,给他触动很大,也为日后他在这行当摸爬滚打很多的启发。
    “真是佩服令先祖的智慧,留下这法子,比留下金山银海还要有益。”吴爹笑着接话,带着恭维,但更多的却是感叹。
    “哈哈,老朽也这么认为,金山银海总有用尽的时候,可先祖的法子,只要后辈不去违背,将会受用无穷。”这话说到罗族长心坎里去,大笑几声,领着往前,开了一处箱子,拿出一匹绸缎:“不说闲话了,你们看看,我们庄子出的绸缎可还满意?”
    绸缎细腻丝滑,比较的密实,抽出三尺来比划着看了又看,货色极为不错,虽不是上等,但是也算中等偏上,往各家染坊去上色或是直接卖,都是能容易脱手的好东西。
    吴爹并没开口,而是看着儿子、女婿他们,让他们三个决定。这次和亲家过来,也只是陪同,一应事物都没怎么插手,由着他们三个操持,不过在一些地方提点两句罢了。
    单看这匹,吴之他们还不能确定是不是货物都这般好,所以开口抱歉的道:“罗族长,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再看看,之后决定?”
    “自然,这里的箱子你们尽可以打开看看,不拘什么的。”知道是不放心整体货物的质量,这也是常情,没什么好拒绝的,而且罗族长对货物很是信心,不愁人家看了嫌弃。
    笑了笑,三人各自分开,开了几个箱子,又拿了几匹绸缎,仔细的摸了又看,心里有了数,重新的聚了过来,吴之眼神示意,暗示货色不错,孙尹不可察的点头,他看得货色比之前还好些。两人全看向彩蝶的丈夫,见他手上一个小动作,瞧着是也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