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节(2/3)
家高兴之余,不免有些担心沈奕瑶的身子,要知道如今她年纪可是不小了,年纪大的妇人与年轻妇人生产自是不同,出意外的几率要大了许多。
严嫣送来了不少补身子的药材之类的东西,沈家人到处打听哪里有精通妇人生产的医婆,齐然也在外面命人打听诸如此类事,一大家子为了这件喜事忙前忙后着。
这期间,朝中的争吵也有了结论。
新皇景帝一直是个很沉得住气的人,坐视大臣们为了自家事在朝堂上争吵了大半个月,期间他一直未发表任何意见。
朝中如今大抵分了三派,一派是抱着伦理纲常说事的老迂腐老顽固们,似乎不封萧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天下便再也没有纲常,世道就会一片大乱。还有一派似乎在与景帝辩驳,他们的主要言论是为三纲五常,大抵意思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先帝即是君,又是父,还是夫。既然如此,为何不听先帝的呢?新君是想尽孝道,但他不能有违君命与父命,你们又何必拿着伦常来指责皇上。
甚至上纲上线扯到萧皇后,说她若是不听先帝遗诏,硬是要当了这个母后皇太后,便是有违夫命。
总而言之天天扯皮,不得不说这群大臣们个个战斗力十足。
还有一派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派了,一直不发声不发言,看着这两派闹腾。
再大的事,下面人吵翻了天,上面人不发表意见,久了也会没意思的。
见此,景帝终于说话了,大抵的意思就是既然你们吵不出个所以然,那么就照着先帝遗命办吧。
一锤定音!
由此众人才明白,新皇哪里是没主见啊,明明是有主见。
等你们吵得不吵了,他再说话,又拿着先皇压人,谁还敢说个不字?敢再有提出异议者,一句话便堵回来了,你们争了这么久,都没有个所以然,就不要说我刚即位便专断独行了,更不要说我不讲孝道,连你们都争论不下,作为事情的中心点,我的为难也是可想而知。
见了新皇的态度,再联想到萧家那边的情况——
萧家势大,出了个前皇后,再来个皇太后,新皇的即将册封的皇后也是萧家的,估计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自己后宫有两个位高权重的萧家女人吧。
其实不光皇帝不愿意,很多大臣也不愿意。
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大臣,都不敢再发声。是时被人扣上一顶居心叵测动摇国之社稷的大帽子,谁也担不起这个。再加上景帝态度坚决,连萧家人都不敢在此时冒大不韪了。
事情一定,便好办了。
册封前皇后的圣旨立马传下来。
萧皇后被封为太妃,因身份特殊特加了一个‘皇’字。可再怎么加,皇太妃与太妃又有何区别,区别就是皇太妃听着比太妃好听一些。
与母后皇太后更是不能比了,皇太后是皇帝的母后,是需敬着的,是可以住慈宁宫享受整个后宫乃至皇帝皇后参拜的,是举凡国有大典,位置在皇帝其上的……
萧皇太妃与萧家的各种怨念自是不必提,萧皇太妃一夕之间便老了不少。
前皇后册封诏书一下,之后便是陪孝纯帝而去的许贵妃之事了。
先皇的遗诏是贵妃追封为后,并以皇后的身份同葬。可自己却没有下这封后的遗诏,而是让新皇来做,也不知道是何意。
是不忍伤萧皇太妃的心吗?可看萧皇太妃如今这处境,也没觉得先帝仁慈到哪儿去,总而言之就是让人琢磨不透。
景帝也没多虑,追封先贵妃许氏为贤顺皇后,与先皇同葬帝陵。当然帝陵中还是有给萧皇太妃留一个位置的,只是本来的帝后同葬,变为了一帝两后同葬。
错了,是一帝三后,景帝当然没有忘记追封自己亲娘为圣母皇太后,移陵入帝陵。
……
许家出了一位贤顺皇后,虽然这是用女儿乃至外孙生命来换的。但是许贵妃的决绝也有了效果,景帝似乎忘了之前承恩侯府曾参与叛乱之事,将其全府上下都解禁了,甚至还给其了一定的尊荣。
别说景帝本就心性厚道,他即使不是厚道之人,也不会在前面追封了许贵妃为贤顺皇后,后面便抄了许家的底。真是如此做,不光会显得他有些小心眼,在明面上也过不去。
齐王也被解了禁,他依旧是齐王,继续在自己封地生活。
许家的势力终于在晋王与许向荣的惨遭横祸及许贵妃慷概就死后,轰然倒塌。不过这样也挺好,人少了资本便会少了野心,没有野心才能安安分分。
现如今绝了后的承恩侯,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生儿子上面。没了许贵妃,没了多智近妖的许向荣,许家还得继续延续。
……
京中诸事终于慢慢落下帷幕,虽景帝作为一个异军突起的新皇,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麻烦与困难,但这些已经与云王一家没什么关系了。
景帝下了圣谕,先帝嫔妃中有子嗣的,不论男女,俱可被其子女接出宫颐养天年。
这道圣谕一看就是给云王下的,马才人终于可以离开困守几十载的皇宫,与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同前往云州共同生活了。
☆、第173章
马太妃没想到自己还有出
严嫣送来了不少补身子的药材之类的东西,沈家人到处打听哪里有精通妇人生产的医婆,齐然也在外面命人打听诸如此类事,一大家子为了这件喜事忙前忙后着。
这期间,朝中的争吵也有了结论。
新皇景帝一直是个很沉得住气的人,坐视大臣们为了自家事在朝堂上争吵了大半个月,期间他一直未发表任何意见。
朝中如今大抵分了三派,一派是抱着伦理纲常说事的老迂腐老顽固们,似乎不封萧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天下便再也没有纲常,世道就会一片大乱。还有一派似乎在与景帝辩驳,他们的主要言论是为三纲五常,大抵意思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先帝即是君,又是父,还是夫。既然如此,为何不听先帝的呢?新君是想尽孝道,但他不能有违君命与父命,你们又何必拿着伦常来指责皇上。
甚至上纲上线扯到萧皇后,说她若是不听先帝遗诏,硬是要当了这个母后皇太后,便是有违夫命。
总而言之天天扯皮,不得不说这群大臣们个个战斗力十足。
还有一派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派了,一直不发声不发言,看着这两派闹腾。
再大的事,下面人吵翻了天,上面人不发表意见,久了也会没意思的。
见此,景帝终于说话了,大抵的意思就是既然你们吵不出个所以然,那么就照着先帝遗命办吧。
一锤定音!
由此众人才明白,新皇哪里是没主见啊,明明是有主见。
等你们吵得不吵了,他再说话,又拿着先皇压人,谁还敢说个不字?敢再有提出异议者,一句话便堵回来了,你们争了这么久,都没有个所以然,就不要说我刚即位便专断独行了,更不要说我不讲孝道,连你们都争论不下,作为事情的中心点,我的为难也是可想而知。
见了新皇的态度,再联想到萧家那边的情况——
萧家势大,出了个前皇后,再来个皇太后,新皇的即将册封的皇后也是萧家的,估计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自己后宫有两个位高权重的萧家女人吧。
其实不光皇帝不愿意,很多大臣也不愿意。
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大臣,都不敢再发声。是时被人扣上一顶居心叵测动摇国之社稷的大帽子,谁也担不起这个。再加上景帝态度坚决,连萧家人都不敢在此时冒大不韪了。
事情一定,便好办了。
册封前皇后的圣旨立马传下来。
萧皇后被封为太妃,因身份特殊特加了一个‘皇’字。可再怎么加,皇太妃与太妃又有何区别,区别就是皇太妃听着比太妃好听一些。
与母后皇太后更是不能比了,皇太后是皇帝的母后,是需敬着的,是可以住慈宁宫享受整个后宫乃至皇帝皇后参拜的,是举凡国有大典,位置在皇帝其上的……
萧皇太妃与萧家的各种怨念自是不必提,萧皇太妃一夕之间便老了不少。
前皇后册封诏书一下,之后便是陪孝纯帝而去的许贵妃之事了。
先皇的遗诏是贵妃追封为后,并以皇后的身份同葬。可自己却没有下这封后的遗诏,而是让新皇来做,也不知道是何意。
是不忍伤萧皇太妃的心吗?可看萧皇太妃如今这处境,也没觉得先帝仁慈到哪儿去,总而言之就是让人琢磨不透。
景帝也没多虑,追封先贵妃许氏为贤顺皇后,与先皇同葬帝陵。当然帝陵中还是有给萧皇太妃留一个位置的,只是本来的帝后同葬,变为了一帝两后同葬。
错了,是一帝三后,景帝当然没有忘记追封自己亲娘为圣母皇太后,移陵入帝陵。
……
许家出了一位贤顺皇后,虽然这是用女儿乃至外孙生命来换的。但是许贵妃的决绝也有了效果,景帝似乎忘了之前承恩侯府曾参与叛乱之事,将其全府上下都解禁了,甚至还给其了一定的尊荣。
别说景帝本就心性厚道,他即使不是厚道之人,也不会在前面追封了许贵妃为贤顺皇后,后面便抄了许家的底。真是如此做,不光会显得他有些小心眼,在明面上也过不去。
齐王也被解了禁,他依旧是齐王,继续在自己封地生活。
许家的势力终于在晋王与许向荣的惨遭横祸及许贵妃慷概就死后,轰然倒塌。不过这样也挺好,人少了资本便会少了野心,没有野心才能安安分分。
现如今绝了后的承恩侯,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生儿子上面。没了许贵妃,没了多智近妖的许向荣,许家还得继续延续。
……
京中诸事终于慢慢落下帷幕,虽景帝作为一个异军突起的新皇,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麻烦与困难,但这些已经与云王一家没什么关系了。
景帝下了圣谕,先帝嫔妃中有子嗣的,不论男女,俱可被其子女接出宫颐养天年。
这道圣谕一看就是给云王下的,马才人终于可以离开困守几十载的皇宫,与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同前往云州共同生活了。
☆、第173章
马太妃没想到自己还有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