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差人飞送喜报,得来的赏钱有多有少。杨瓒有原身的记忆,自然取过一只荷包,不假书童之手,亲自递与差人。
    “劳烦足下,请喝几杯水酒。”
    差人受宠若惊,忙不迭抱拳行礼。
    举人老爷见得多了,如此礼待,实是首例。
    差人隶属五城兵马司,面对贩夫走卒,多飞扬跋扈,肆行随意。然面对这些读书人,尤其是春闱得中的贡士老爷,实不敢有半点不敬。
    这位杨老爷年纪不大,观其言行举止,莫名有几分熟悉。
    心头忽闪过一个名字,差人悚然,姿态变得更为恭敬。
    杨瓒笑了笑,不以为意,吩咐书童取来赏钱,打点客栈上下,仍与李举人等一同前往贡院看榜。
    不为其他,跟上大部队,不搞孤立主义,总是有好处。
    事实证明,他做对了。
    离开福来楼,先后遇上几波人,都是前往贡院的举人,其中便有高中会元的董王已,及紧随其后的顾九和等人。
    众人或坐车,或步行,一路谈笑,澜衫轻动,神采飞扬,行过之处都似有了墨香。
    贡院之前,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和顺天府衙役拉开长列,维持秩序。亦有官员大户的家人候在一旁,眼神发亮。
    榜下捉婿不是虚话,只因眼前都是官兵,自不能如乡试随意。先看准了,回头打听清楚,才好下手。
    杨瓒等人到时,恰逢贡院正门大开。
    两名青衣官员手持榜单,张贴在墙面之上,当即引来一阵骚动。
    “杨贤弟,我等先去看榜。”
    虽知榜单不会消失,众人仍显得十分激动,纷纷涌向前,不时有人被踩掉鞋子,扯破衣袖。
    杨瓒不想凑热闹,逆着人潮退后几步。见不远处有小贩担着担子,似在卖炊饼,引得书童目光流连,笑了笑,道:“杨土。”
    “四郎?”
    “且去买两个炊饼。”
    书童脸红,四郎一向不喜吃这个,必是看到自己嘴馋,方才如此。
    “四郎,何必浪费银钱,待回了客栈……”
    “无需多言,买来便是。”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他早该注意到,以杨土的年纪,一个包子如何能够饱腹。
    看榜之后,自顾自返回客栈必是不行,定然要呼朋引伴,置办几桌酒席。哪怕为日后考虑,他也不能躲闲。
    过了会试,殿试已是板上钉钉。既然没了选择,纵前路曲折,障碍随处可见,也要继续走下去。
    彷徨无用,懊恼亦是无用。
    当下理应拓展人脉,汲取更多“本土”知识,其后拜访座师,为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官场非他所愿,然寄于“杨瓒”之身,背负一族期望,便容不得他乱来。
    有舍有得。
    想要在大明活下去,活得更好,终不能一意孤行,必要有所妥协。
    众举子冲到榜下,杨瓒却立在人后,好心情的看着书童啃炊饼。如果不是性向问题,他应已有了孩子。算算年纪,大概和杨土差不了许多。
    前生能顶着家人压力,也不愿违背心意,更不想带累他人,今生可还能如此?
    嘴角笑容渐渐隐去,杨瓒忽又有了抱头冲动。
    会试放榜,京城目光齐聚贡院。
    当此时,几匹快马飞驰入玄武门,马上骑士皆一身缇衣,为首者头戴忠静冠,腰束金带,手持一枚腰牌,上刻锦衣卫北镇抚司字样。
    门旁守军见此腰牌,迅速让开道路。待快马飞驰而过,皆长舒一口。
    这队缇骑从北边来,不似逮捕人犯进京,倒似要传送紧急军情。
    守城卫卒对视一眼,登时心惊,不由得握紧长矛。
    莫非北边又出事了?
    第三章 不善
    巳时末,聚在榜下的举子陆续散去,贡院前开始恢复往日宁静。
    登榜者无不面带喜色,有个别情绪激动的,已是眼含热泪,浑身颤抖,几欲癫狂。未中榜者多面带失落,意气消沉。
    同是洒泪而归,前者泪中含笑,后者却满腹心酸,只愿求得一醉。
    怀揣志向、年富力强的举子,多能很快振作,返回客栈,收拾起行李还乡,此后发奋苦读,以备三年再考。
    有几番不中的举人,已是无心再战,或寄信家人,或寻朝中同乡,设法吏部报上名去,待有空缺时,可得以授官。
    举人授官,多是外放,府州罕见,县衙二尹、学官乃为常例。有撞大运或确有实干才能者,偶尔会得县令官印,然多是偏远地带,例如西南诸地,或极北贫县。
    饶是如此,也比空等在家中的同科要好上许多。若在任上表现突出,未必没有晋身京城,位列朝堂的机会。
    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入京春闱的举子,少有笨人。哪怕一时钻了牛角尖,日久也会渐渐想开,各谋出路。
    有穷死的秀才,可没有困死的举人。
    纵观科举兴起的历代王朝,无不如此,明后尤甚。
    待众人散去,书童已是四个炊饼下肚,不期然打个饱嗝,引来杨瓒轻笑。
    书童顿时满脸通红,低下头去,讷讷不再出声。
    “无事。”杨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