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禀陛下,臣无碍。”
    打量两眼,朱厚照扔下布巾,直接道:“张伴伴,送两个火盆上来。”
    “陛下,十月……”
    “管他十月十一月,朕觉得冷。”
    “奴婢遵命。”
    天子言冷,别说十月,伏天照样架柴堆。
    只不过,这事的得在宫里捂住,传到言官耳朵里,又得让陛下心烦。
    张永没有多说,朝韦敏抬了抬下巴。后者会意,退出偏殿,叮嘱伺候在殿前的小黄门,嘴巴闭紧,谁敢多嘴,直接送去司礼监。
    “公公放心,奴婢绝对不敢。”
    “真不敢假不敢,嘴皮子做不得准。”韦敏袖着手,道,“咱家跟着陈公公多年,好歹学会几分眼色。听咱家一句劝,不保你们飞黄腾达,到底能让你们多活几年。”
    “是。”
    小黄门被吓得脸色发白,俯仰唯唯,先时升起的几分好奇都丢去了爪哇国。
    偏殿内,中官送上火盆,驱散寒意和潮气,杨瓒顿感舒服许多。
    “陛下,臣今日……”
    “杨先生,且慢些再讲。”朱厚照坐在案后,苦笑道,“朕早膳没用多少,现正腹中轰鸣。”
    杨瓒顿住。
    这让他怎么回答?
    “谷伴伴,豆糕怎么还没送到?”
    “陛下,奴婢再去催催。”
    谷大用躬身退下,杨瓒小心问道:“陛下早膳用得不多?”
    朱厚照摆手,道:“朕饭量见长,御膳房送上的都是定量,自然不足。”
    定量不足?
    杨瓒有幸“陪用”过几次御膳,可以拍着胸脯保证,即便不是珍馐佳肴,米饭的分量绝对足够。
    看看身条仍在抽长,渐有竹竿趋势的少年天子,杨瓒的神情有几分复杂。
    能说出“定量不足”这句话,难以想象,朱厚照的饭量已大到什么地步。如果自己也有这等胃口,是否能趁着年轻再长一长?
    不求达到顾千户的海拔,至少不要差距太大,无论坐着还是站着,都需“仰视”。
    长久下来,不得颈椎病,也会压力山大。
    “杨先生?”
    “臣无事。”杨瓒道,“陛下,臣才疏学浅,不过泛泛之人,实在当不得‘先生’二字。”
    这件事,杨瓒不是第一次说。奈何朱厚照答应得不错,再见依旧不改。几次之后,干脆连答应一声都免了。
    “杨先生过于自谦。”朱厚照道,“以学士之礼待先生,乃是父皇之命。杨先生一力推脱,是想朕做不孝之人?”
    “臣不敢。”
    “何况,李先生亦言杨先生有才。朕几番得先生教诲,敬称一声实不为过。”
    “陛下所言,可是李阁老?”
    “对。”
    朱厚照点头,半点不觉自己将李东阳卖了。
    杨瓒摸摸后颈,似乎有些明白,几番后背发凉究竟因何而起。
    两人说话时,门前响起脚步声,谷大用提着食盒走进殿内。
    盒盖掀开,甜香气息飘散。
    闻到熟悉得味道,朱厚照顿时双眼发亮。待瓷盘摆上,不用筷子,直接上手。
    糕点很是精致,用模子制成各种花形,晶莹剔透,隐约可见裹在内中的馅料。
    “杨先生也用些。”
    眨眼间,朱厚照面前已空出两个碟子。
    杨瓒不喜甜食,但天子赏赐,不好不用。举筷挟起一块梅花形的豆糕,做好喝下半盏茶的准备。未料到,貌似甜腻的糕皮馅料,入口即化,唇齿间只余淡淡的清香和一丝甘味。
    当初在诏狱,杨瓒用过不少宫内的糕点,都及不上这份。
    又挟起一块,杨瓒心中思量,难道是御膳房新换了点心师傅?
    同样的时间,杨瓒吃下两块,朱厚照解决两盘。
    看着撤下的碟子,杨瓒终于明白,为何谷大用提来的食盒会大得出奇。
    小半个时辰,八碟豆糕下肚,朱厚照总算心满意足。
    不知不觉间,杨瓒也吃下两碟。端起茶盏,颇觉不可思议。看来,和好胃口的人共餐会增大饭量,并非虚言。
    稍歇片刻,中官提走食盒,重新换上热茶。
    杨瓒站起身,开始今日的讲习。
    谢状元苦读《孙子兵法》,开口谋攻,闭口用间,闻名翰林院。顾榜眼捧着《六韬》和《吴子》,日日钻研,手不释卷。朱厚照欲问兵法,二人足以,实在没有杨瓒发挥的余地。
    经史子集,大学春秋,古今史鉴,自有刘学士和张学士讲读,杨瓒若是开口,无异于班门弄斧。
    几番思量,杨瓒独辟蹊径,打算和朱厚照讲农政商道,讲北疆风貌,讲海外方物。
    哪怕只是皮毛,朱厚照也听得津津有味,兴致浓厚。自出生就未离开过皇城,京城外一切,于他都十分新奇。
    事情闻于朝堂,群臣会怎么想,自己是否又会受到攻击,杨瓒已无心理会。
    农政是国之根本,挑刺必要有理有据。
    商道不为士大夫所喜,然殿试之时,杨瓒写过一篇策论,其后又有文章送至三位阁老面前,同样不怕言官挑事。
    北疆之事,多是从顾千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