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1/5)
“如你这般的好儿郎,可不能埋没了才能。”李都督摆了摆手,“总也须得让老夫尝一尝伯乐的滋味。嘿,都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偏老夫怎就遇不上几匹千里马?”说罢,他长长一叹,忽而又问:“听闻你们去岁在凉州时,曾见过吐谷浑王室子弟?依你所见,其人如何?”
闻言,谢琰微微一怔,转而想到李遐玉与慕容若之间的种种,霎时间心念急转,沉闷已久的心境瞬间云收雨霁:“慕容郎君是属下的君子之交,此次应属下之邀,也一同去了漠北。假作诱饵之类的危险事,多有赖他周全。依属下来看,其人性情外柔内刚,既有智计亦勇武出众,又品行正直,是可交之人。”原来如此!原来竟是如此!是他想得岔了,怎么就未曾想过当初在凉州城遇见慕容若的,还有李丹薇呢?确实,以慕容若的年纪,也不会注意到年岁尚幼的阿玉,反倒应该是瞧中了早已及笄的李丹薇才是!
呵,既然是“君子之交”,那就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何况,阿玉期待他能娶得佳人归,李丹薇若嫁了他亦是恰当得很,总比困在世家内宅之中合宜些。当然,好话不宜多说,点到为止即可,否则便失之虚假。
李都督沉吟片刻,一双利眼忽地望过来:“谢三郎,老夫的孙女十娘,你应该见过罢?将她许给你如何?”他神色中颇有几分认真,但李和听来不啻于天雷阵阵——这可是他看中的孙女婿,怎么连都督都舍下老脸来与他抢了?!就算如今有了孙女婿人选,就算他曾想放弃这臭小子,心里还是舍不得!然而,李都督问的不是他,而是谢琰,他便是有满腔反对之心,也没有机会嚷嚷出口。
谢琰怔了怔,亦是觉得方才李都督所言如雪山崩毁一般教人震撼,更令他难以置信。原来此时此刻,讨论亲事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由他自己来决定?当然,以大唐律而言,卑幼孤身在外,也确实能奉女方长辈之命娶亲。而他那阿娘,如何会反对与陇西李氏丹阳房嫡脉结亲这样的好婚事?
这些念头在他心中不过是一掠而过,他几乎并未细想,便立即反应过来:“承蒙都督青睐,然属下家族衰败、官职卑微,不堪配十娘子。”是的,他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婚事攀上一门得力的岳家,助自己一臂之力。好男儿的功勋理当由自己来挣,又何须靠什么岳家举荐推动?他若是瞧中了李丹薇,结亲自是顺势而为。奈何李丹薇再好,他也从未有过求娶的想法。纯粹只剩下利益的婚事,他不屑为之。
作者有话要说: 写这一章的时候,脑洞大开:
剧场一:
李和柴氏:舅兄与妹婿交好,将来互相扶助,不是天经地义之事么?
谢三郎:(╯‵□′)╯︵┻━┻,都给我滚滚滚,什么妹婿,给我滚滚滚!
剧场二:
谢三郎:既然是“君子之交”,那就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慕容兄请再接再厉)
慕容若:呵呵,下面的神展开是怎么回事?
谢三郎:……(怪我咯)
噗,好想笑场肿么破……
☆、第六十九章 双双拒婚
不过是职低位卑的一个小小队正而已,居然胆敢婉转回绝一州高官许亲,推拒其好意——若是心性稍稍偏狭者,恐怕转眼便要翻脸震怒了。然而,李正明都督却并未恼怒,反而挑眉一笑。婚事到底事关重大,何况在旁人看来又是陇西李氏女低嫁,若是谢琰一口应下,未免过于急功近利,吃相反倒是难看了。他如此回应,亦在李都督的意料之中。
“呵,堂堂陈郡谢氏子,如何配不得我陇西李氏女?谢三郎不必妄自菲薄。何况,谢氏有你这等千里驹,重振门庭亦是指日可待。说不得,十娘往后的诰命品阶会是她这些姊妹当中最高的。”他似乎十分笃定谢琰的出身,一言一词中皆带着不容拒绝的霸气。
谢琰怔了怔,未料到都督府竟派人查探过他的身份。不过,既然有心想结亲,将他的出身打探清楚亦无可厚非。他沉默着,侧首望向李和,无声地表达歉意。至今为止,他从未告诉过李家人自己是陈郡谢氏子。并非有意欺瞒,他只是不想让自己身在此处的消息走漏出去,令故乡的母亲兄长得知自己的抉择,横加干扰罢了。何况,是否陈郡谢氏出身,是否世族子弟,于他而言也并不算得有多重要。如今猛然被李都督揭破,他自是理应承认,却不知祖父祖母……阿玉会作何感想。
“陇西李氏虽说从未与陈郡谢氏联姻,但我看中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人才。”李都督接着道,“仗着出身世族而不知上进者,只会日渐衰败。唯有你这等锐意进取的少年郎,方有我世家子弟的风采。”
“都督之赞许,属下实是愧领了……不过,都督的好意,恕属下难以从命。”谢琰离开茵褥,行了个稽首大礼,以示歉意与愧疚,“朋友妻,不可夺——望都督谅解。更何况,属下于十娘子无意,若是贪恋都督府权势而应下这门亲事,反倒是对她的不珍重。十娘子秀外慧中,值得对她倾心相待之人。”这门亲事必须拒绝,就算是从此失去了李都督的欣赏爱护,他也不可能答应。
书房内的
闻言,谢琰微微一怔,转而想到李遐玉与慕容若之间的种种,霎时间心念急转,沉闷已久的心境瞬间云收雨霁:“慕容郎君是属下的君子之交,此次应属下之邀,也一同去了漠北。假作诱饵之类的危险事,多有赖他周全。依属下来看,其人性情外柔内刚,既有智计亦勇武出众,又品行正直,是可交之人。”原来如此!原来竟是如此!是他想得岔了,怎么就未曾想过当初在凉州城遇见慕容若的,还有李丹薇呢?确实,以慕容若的年纪,也不会注意到年岁尚幼的阿玉,反倒应该是瞧中了早已及笄的李丹薇才是!
呵,既然是“君子之交”,那就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何况,阿玉期待他能娶得佳人归,李丹薇若嫁了他亦是恰当得很,总比困在世家内宅之中合宜些。当然,好话不宜多说,点到为止即可,否则便失之虚假。
李都督沉吟片刻,一双利眼忽地望过来:“谢三郎,老夫的孙女十娘,你应该见过罢?将她许给你如何?”他神色中颇有几分认真,但李和听来不啻于天雷阵阵——这可是他看中的孙女婿,怎么连都督都舍下老脸来与他抢了?!就算如今有了孙女婿人选,就算他曾想放弃这臭小子,心里还是舍不得!然而,李都督问的不是他,而是谢琰,他便是有满腔反对之心,也没有机会嚷嚷出口。
谢琰怔了怔,亦是觉得方才李都督所言如雪山崩毁一般教人震撼,更令他难以置信。原来此时此刻,讨论亲事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由他自己来决定?当然,以大唐律而言,卑幼孤身在外,也确实能奉女方长辈之命娶亲。而他那阿娘,如何会反对与陇西李氏丹阳房嫡脉结亲这样的好婚事?
这些念头在他心中不过是一掠而过,他几乎并未细想,便立即反应过来:“承蒙都督青睐,然属下家族衰败、官职卑微,不堪配十娘子。”是的,他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婚事攀上一门得力的岳家,助自己一臂之力。好男儿的功勋理当由自己来挣,又何须靠什么岳家举荐推动?他若是瞧中了李丹薇,结亲自是顺势而为。奈何李丹薇再好,他也从未有过求娶的想法。纯粹只剩下利益的婚事,他不屑为之。
作者有话要说: 写这一章的时候,脑洞大开:
剧场一:
李和柴氏:舅兄与妹婿交好,将来互相扶助,不是天经地义之事么?
谢三郎:(╯‵□′)╯︵┻━┻,都给我滚滚滚,什么妹婿,给我滚滚滚!
剧场二:
谢三郎:既然是“君子之交”,那就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慕容兄请再接再厉)
慕容若:呵呵,下面的神展开是怎么回事?
谢三郎:……(怪我咯)
噗,好想笑场肿么破……
☆、第六十九章 双双拒婚
不过是职低位卑的一个小小队正而已,居然胆敢婉转回绝一州高官许亲,推拒其好意——若是心性稍稍偏狭者,恐怕转眼便要翻脸震怒了。然而,李正明都督却并未恼怒,反而挑眉一笑。婚事到底事关重大,何况在旁人看来又是陇西李氏女低嫁,若是谢琰一口应下,未免过于急功近利,吃相反倒是难看了。他如此回应,亦在李都督的意料之中。
“呵,堂堂陈郡谢氏子,如何配不得我陇西李氏女?谢三郎不必妄自菲薄。何况,谢氏有你这等千里驹,重振门庭亦是指日可待。说不得,十娘往后的诰命品阶会是她这些姊妹当中最高的。”他似乎十分笃定谢琰的出身,一言一词中皆带着不容拒绝的霸气。
谢琰怔了怔,未料到都督府竟派人查探过他的身份。不过,既然有心想结亲,将他的出身打探清楚亦无可厚非。他沉默着,侧首望向李和,无声地表达歉意。至今为止,他从未告诉过李家人自己是陈郡谢氏子。并非有意欺瞒,他只是不想让自己身在此处的消息走漏出去,令故乡的母亲兄长得知自己的抉择,横加干扰罢了。何况,是否陈郡谢氏出身,是否世族子弟,于他而言也并不算得有多重要。如今猛然被李都督揭破,他自是理应承认,却不知祖父祖母……阿玉会作何感想。
“陇西李氏虽说从未与陈郡谢氏联姻,但我看中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人才。”李都督接着道,“仗着出身世族而不知上进者,只会日渐衰败。唯有你这等锐意进取的少年郎,方有我世家子弟的风采。”
“都督之赞许,属下实是愧领了……不过,都督的好意,恕属下难以从命。”谢琰离开茵褥,行了个稽首大礼,以示歉意与愧疚,“朋友妻,不可夺——望都督谅解。更何况,属下于十娘子无意,若是贪恋都督府权势而应下这门亲事,反倒是对她的不珍重。十娘子秀外慧中,值得对她倾心相待之人。”这门亲事必须拒绝,就算是从此失去了李都督的欣赏爱护,他也不可能答应。
书房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