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5/6)
不是应当在感业寺出家修行么?为何竟会成了太子良娣,光明正大地封作了武贵妃?昨夜已经来不及再让人去打听武贵妃之事了,于是她也只能暗自压下心中的忧虑与疑惑,甚至于隐隐升起的忿恨。
究竟是不是武氏,只要见面便知。她依然记得那张含威不露的面孔,定不可能将其错认。也不知,她与杜皇后卧病、小公主噩梦是否有什么干系。其实,她本不该如此揣测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宠妃,然而“武氏”实在是心中的刺,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故而,只能不惮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她了。
说话间,马车便已经徐徐地驶入了皇城,自西面的安福门而入,越过掖庭宫,便至太极宫永安门前。因着外面的马车不许入宫城,李遐玉便跟着秦尚宫下了马车,而后就见几个内侍抬着檐子轻步走来。于是二人便乘着檐子,沿着小道,穿过满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诸府衙的外朝与中朝。接着,又依次越过晖正门与安仁门,来到内廷左侧的安仁殿。
安仁殿就在圣人寝宫甘露殿旁边,景色怡丽,六尚亦近在咫尺。由此亦可见这位杜皇后确实深得圣人宠爱。李遐玉心中暗暗想着,环顾周围,依旧是熟悉而又陌生。萧淑妃当年住在内廷后侧的延嘉殿,因此殿几乎就在甘露殿后头,靠近太极宫中轴线,有“染指”中宫之嫌,故而王皇后十分嫉恨。却不知如今又是谁住在延嘉殿?
然而说来也有趣,文德皇后常年居住在内朝东侧的立政殿中,亦在此崩逝,却无人能够质疑太宗皇帝对她的尊重与宠幸。或许愈是不受宠之人,才会愈在意住在何处这等小事罢。杜皇后既然后位稳固,又何必在乎延嘉殿中住的是谁?
进入安仁殿后,便能闻见迎面扑来的浓重苦药味,宫婢们行走时几乎毫无声响,神色间皆带着几分凝重,毫无笑意。便是先前一直弯着唇角的秦尚宫,此时也收起了笑容,引着李遐玉绕过垂落的帐幔、屏风、博古架,来到此殿的内进中。
许是因圣人曾明言要为太宗皇帝与文德皇后守孝三年之故,殿内的垂帐皆是素色,摆设亦多为玉饰,金银红宝石之类完全绝迹。便是几座作装饰或隔断用的屏风,亦是水墨两色,显得很是清净出尘。
李遐玉只抬眼一瞧,就见雕饰繁复的箱型床榻上躺着一位披散着长发的女子,怀中似是抱着个孩童,正轻轻地哼唱着传自古早的歌谣。秦尚宫束手立在旁边,没有上前打扰,她也便静静垂首而立。直到歌谣唱完之后,秦尚宫方上前禀报道:“殿下,定敏郡君来了。”
“妾见过皇后殿下,殿下万福。”李遐玉遂上前行了拜礼,衣袂飘然而动,钗环在鬓边微微颤着,几乎也没有任何杂响。
就听一个温和含笑的声音道:“定敏郡君不必多礼。我如今卧病在床,五感皆有不足,郡君不妨上前几步,到床边坐下罢。”秦尚宫立即命人搬了张短榻到床边,铺设厚厚的茵褥,李遐玉遂又谢过,走到床侧正襟危坐下来。
许是因卧病太久,杜皇后已经瘦得有些伶仃之状了,满面病容甚至带着几分不详之气。然而,即使如此,依旧依稀能瞧出她盛年之时的美貌。那一双眼眸也并非久病者的无神,而是依然温和而坚定,透着饱读诗书的世家贵女所独有的娴雅气质。
此时她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李遐玉,笑道:“原以为定敏郡君定是位英武的巾帼豪杰,却原来更似世家贵妇。大约若是手执弓箭,便会犹如换了个人一般罢?”
“此时身着钿钗礼衣,自是应当守礼守节。”李遐玉回道,“若是殿下不介意,改日妾身着窄袖胡服觐见,大约便是所谓的英武之状了罢。”说罢,她伸出双掌,给杜皇后、秦尚宫瞧掌心中与手指上的茧子:“便是再如何保养,这些茧子也去不掉。或许这便是妾与其他命妇们最大的区别了。”
杜皇后在她掌心中按了按,笑道:“改日也让我见识见识定敏郡君的射艺罢。”
李遐玉正要颔首答应,突然旁边一只小手掌也伸了过来,戳着她手上的茧子:“疼不疼?”她循声望去,方才正闭目休息的小公主突然坐了起来,好奇地望着她。这位皇后嫡出的小贵主瞧上去有些苍白瘦弱,精致的容貌生得与杜皇后颇为相似,眉目间亦能瞧出便宜阿爷的形容来。原本五六岁的年纪,应该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她却仿佛浑身都笼罩着忧愁,让人望之便难免心生怜意。
于是,回答的时候,李遐玉情不自禁地笑得更加柔和,声音也更轻几分:“这些茧子都是日积月累而来,并不疼。”
小公主仔细打量着她,依偎在杜皇后怀里,软软地道:“阿娘,定敏郡君瞧着和姑母们一样。”说罢,她又再度端详着李遐玉,微微颔首:“无论是行路或是说话,都很像。年纪也很像——定敏郡君是姓李?是咱们的亲戚么?”
闻言,杜皇后笑道:“都是姓李,却并不是亲戚。如此说来,你与定敏郡君应是很有缘分,故而瞧着她才觉得十分亲切。令娘,定敏郡君是久经沙场的猛将,一定能保护你。往后,你若是睡着,便不必害怕那些噩梦了,她会帮你驱走它们。”
“果真?”小公主又惊又喜。
“承蒙皇后殿下信任,妾定会全力以赴。妾也相信,以妾的射艺,定能
究竟是不是武氏,只要见面便知。她依然记得那张含威不露的面孔,定不可能将其错认。也不知,她与杜皇后卧病、小公主噩梦是否有什么干系。其实,她本不该如此揣测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宠妃,然而“武氏”实在是心中的刺,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故而,只能不惮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她了。
说话间,马车便已经徐徐地驶入了皇城,自西面的安福门而入,越过掖庭宫,便至太极宫永安门前。因着外面的马车不许入宫城,李遐玉便跟着秦尚宫下了马车,而后就见几个内侍抬着檐子轻步走来。于是二人便乘着檐子,沿着小道,穿过满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诸府衙的外朝与中朝。接着,又依次越过晖正门与安仁门,来到内廷左侧的安仁殿。
安仁殿就在圣人寝宫甘露殿旁边,景色怡丽,六尚亦近在咫尺。由此亦可见这位杜皇后确实深得圣人宠爱。李遐玉心中暗暗想着,环顾周围,依旧是熟悉而又陌生。萧淑妃当年住在内廷后侧的延嘉殿,因此殿几乎就在甘露殿后头,靠近太极宫中轴线,有“染指”中宫之嫌,故而王皇后十分嫉恨。却不知如今又是谁住在延嘉殿?
然而说来也有趣,文德皇后常年居住在内朝东侧的立政殿中,亦在此崩逝,却无人能够质疑太宗皇帝对她的尊重与宠幸。或许愈是不受宠之人,才会愈在意住在何处这等小事罢。杜皇后既然后位稳固,又何必在乎延嘉殿中住的是谁?
进入安仁殿后,便能闻见迎面扑来的浓重苦药味,宫婢们行走时几乎毫无声响,神色间皆带着几分凝重,毫无笑意。便是先前一直弯着唇角的秦尚宫,此时也收起了笑容,引着李遐玉绕过垂落的帐幔、屏风、博古架,来到此殿的内进中。
许是因圣人曾明言要为太宗皇帝与文德皇后守孝三年之故,殿内的垂帐皆是素色,摆设亦多为玉饰,金银红宝石之类完全绝迹。便是几座作装饰或隔断用的屏风,亦是水墨两色,显得很是清净出尘。
李遐玉只抬眼一瞧,就见雕饰繁复的箱型床榻上躺着一位披散着长发的女子,怀中似是抱着个孩童,正轻轻地哼唱着传自古早的歌谣。秦尚宫束手立在旁边,没有上前打扰,她也便静静垂首而立。直到歌谣唱完之后,秦尚宫方上前禀报道:“殿下,定敏郡君来了。”
“妾见过皇后殿下,殿下万福。”李遐玉遂上前行了拜礼,衣袂飘然而动,钗环在鬓边微微颤着,几乎也没有任何杂响。
就听一个温和含笑的声音道:“定敏郡君不必多礼。我如今卧病在床,五感皆有不足,郡君不妨上前几步,到床边坐下罢。”秦尚宫立即命人搬了张短榻到床边,铺设厚厚的茵褥,李遐玉遂又谢过,走到床侧正襟危坐下来。
许是因卧病太久,杜皇后已经瘦得有些伶仃之状了,满面病容甚至带着几分不详之气。然而,即使如此,依旧依稀能瞧出她盛年之时的美貌。那一双眼眸也并非久病者的无神,而是依然温和而坚定,透着饱读诗书的世家贵女所独有的娴雅气质。
此时她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李遐玉,笑道:“原以为定敏郡君定是位英武的巾帼豪杰,却原来更似世家贵妇。大约若是手执弓箭,便会犹如换了个人一般罢?”
“此时身着钿钗礼衣,自是应当守礼守节。”李遐玉回道,“若是殿下不介意,改日妾身着窄袖胡服觐见,大约便是所谓的英武之状了罢。”说罢,她伸出双掌,给杜皇后、秦尚宫瞧掌心中与手指上的茧子:“便是再如何保养,这些茧子也去不掉。或许这便是妾与其他命妇们最大的区别了。”
杜皇后在她掌心中按了按,笑道:“改日也让我见识见识定敏郡君的射艺罢。”
李遐玉正要颔首答应,突然旁边一只小手掌也伸了过来,戳着她手上的茧子:“疼不疼?”她循声望去,方才正闭目休息的小公主突然坐了起来,好奇地望着她。这位皇后嫡出的小贵主瞧上去有些苍白瘦弱,精致的容貌生得与杜皇后颇为相似,眉目间亦能瞧出便宜阿爷的形容来。原本五六岁的年纪,应该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她却仿佛浑身都笼罩着忧愁,让人望之便难免心生怜意。
于是,回答的时候,李遐玉情不自禁地笑得更加柔和,声音也更轻几分:“这些茧子都是日积月累而来,并不疼。”
小公主仔细打量着她,依偎在杜皇后怀里,软软地道:“阿娘,定敏郡君瞧着和姑母们一样。”说罢,她又再度端详着李遐玉,微微颔首:“无论是行路或是说话,都很像。年纪也很像——定敏郡君是姓李?是咱们的亲戚么?”
闻言,杜皇后笑道:“都是姓李,却并不是亲戚。如此说来,你与定敏郡君应是很有缘分,故而瞧着她才觉得十分亲切。令娘,定敏郡君是久经沙场的猛将,一定能保护你。往后,你若是睡着,便不必害怕那些噩梦了,她会帮你驱走它们。”
“果真?”小公主又惊又喜。
“承蒙皇后殿下信任,妾定会全力以赴。妾也相信,以妾的射艺,定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