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3/6)
默寡言只管闷头干活的,看起来丝毫不显什么。然而光凭着他们这些身经百战之人的武艺与狠劲,便足以将谢家如今养着的数十部曲都打个落花流水了。他们也是李暇玉布下的后路,若是实在苦苦熬不下去了,便由他们开路就是。
因着常年行军打战之故,李暇玉身边的婢女与部曲早便习惯了迅速收拾行李启程。故而,搬迁之事其实并未耗费她多少时间与精力,只需晴娘与雨娘看顾着便足矣,更何况还有一位事事妥帖的思娘呢?于是,她照常来往于延康坊与宫中,只是向秦尚宫提了一句,已经搬到谢家与阿家兄长妯娌同住了而已。
杜皇后得知此事的时候,已是大年二十九的傍晚了。她望着坐在床边与秦尚宫对弈的义阳小公主,有些虚弱地笑道:“原想着除夕时召你与染娘进宫来陪我宴饮,也免得你们孤零零的。想不到如今你却是须得侍奉阿家,与几房人共度新年,倒也不好教你们骨肉分离了。除夕夜须得守夜,令娘应当跟着圣人才是,你也无须顾虑挂念什么,只管在家中欢欢喜喜地过年便是了。元日的时候,再进来参加大朝会。”
“承蒙殿下抬爱。”李暇玉微笑着回道,“能陪着殿下过除夕是妾的福分。殿下体谅妾须得侍奉阿家尽孝,亦是令妾感激不尽。说起来,妾也是前几日方正式拜见阿家,承欢膝下的时日尚短,也想着该多用些心才是。”
杜皇后自是再聪敏不过,听出她的言下之意,便摇摇首道:“阿家与儿媳之间的情谊,确实是天长日久相处而来。我听闻谢折冲都尉是陈郡谢氏出身,想来你这媳妇也做得很不容易。如今世族寒门之间依然是深如鸿沟,彼此都颇多偏见。谢氏这般的顶级侨姓世家若能与你这位寒门出身的媳妇彼此相得,也不失为一桩佳话。”
李暇玉点点头,又苦笑道:“妾可不像殿下,想得那般长远。只需家人和睦康健,便是心满意足了。待三郎归来的时候,看着一家子人和乐融融地住在一处,想来也欢喜得很。”家丑不可外扬,她当然不可能透出当年谢琰离家出走的真相,更不可能道出谢家兄弟与王氏的想法不合的矛盾冲突。谢琰家来后,若真发现全家都住在一起,恐怕亦与她同样觉得难熬。
“改日你将家中的孩子们都带过来让我瞧瞧。听着他们的欢笑声,或许我浑身都会觉着轻快许多。且令娘也很少能与同龄的孩子见面顽耍。”杜皇后再度提起带孩子入宫之事,李暇玉却不如先前那般排斥了。毕竟家中最为年长的谢沧已经八岁,二郎谢泊也有六岁,皆很是懂事,也能照看底下的弟妹们。且若是不与大皇子、二皇子顽在一处,义阳小公主是很容易相处的。
“承蒙殿下看重,待过了除夕元日,妾便将他们带进来,也好在新年伊始的时候,便沾一沾殿下与贵主的福气。”
翌日早晨,给帝后与义阳小公主拜过年之后,李暇玉便乘着牛车回到延康坊谢宅。每日往返于谢宅与宫禁之间,除去有些思念远方的谢琰之外,她其实并不觉得身体疲惫。然而,这两种生活带给她的感觉,却与曾经预想的略有些偏差,心中也越发充满了倦意与无奈。
本以为一定会很难熬的宫中生活,却意外的很是平和。因着帝后琴瑟和鸣,圣人又格外疼爱义阳小公主的缘故,连她也得了几分刮目相看。无论是武贵妃或是杨贤妃都待她甚是不错,不但从未刻意为难,还借着小公主日渐痊愈为名赏了她好些贵重饰品。且杜皇后将宫中事务皆托付给武贵妃,又派出心腹辅佐襄助于她,似乎对她很是信赖。这些时日以来,宫里也确实井井有条,从未发生过什么事。便是杨贤妃心中再如何不平,也不敢在帝后面前流露出分毫来。
晚上陪伴义阳小公主也并非全然是一件苦差事。只要等小公主睡着后,她便能好生歇息,秦尚宫也派了宫女专门协助她。随着小公主惊醒的次数越来越少,她的休息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于常年行军,抱着横刀安坐便能迅速恢复体力与精神的她而言,早已经足够了。
而在谢宅里的数个时辰,却与她先前曾设想的那般毫无二致,非常漫长。王氏丝毫不考虑她与染娘每日只能有短暂的时光相处,几乎成日都将她拘在身边。不但午食的时候须得悉心伺候,举箸夹菜倒浆水,便是其他时刻亦必须随时听她的吩咐。就算是她午睡歇息,她与颜氏也应当沉默无言地守在外头,面面相觑地苦熬着时辰。唯有小王氏因打理宅内事务之故,能有些空闲时候忙碌自己的事。
不仅如此,她还以帮着照料染娘为由,派了两个婢女过来。若是母女二人想亲亲热热地抱着说话,这两个婢女便会很不识眼色地在旁边重复谢家——或者说是王氏的各种规矩,诸如母女说话也须得守礼守节,不可过于亲近失了身份之类,简直时刻都不教人安生。然而,长者赐不可辞,她暂时还没有寻得机会将两人赶出去,年节之时也不好闹出什么事来,只得命自己那些通晓武艺的婢女们都忍过这一时了。
回到谢宅之后,李暇玉便照常先回到小院子中换衣裳。因着她通常是披着甲胄或者穿着窄袖胡服入宫,而王氏最见不得的便是这种打扮,故而她只能将自己收拾一番才能去拜见这位阿家。不过,每当她装扮妥当再去问安的时候,王氏却又总是嫌弃
因着常年行军打战之故,李暇玉身边的婢女与部曲早便习惯了迅速收拾行李启程。故而,搬迁之事其实并未耗费她多少时间与精力,只需晴娘与雨娘看顾着便足矣,更何况还有一位事事妥帖的思娘呢?于是,她照常来往于延康坊与宫中,只是向秦尚宫提了一句,已经搬到谢家与阿家兄长妯娌同住了而已。
杜皇后得知此事的时候,已是大年二十九的傍晚了。她望着坐在床边与秦尚宫对弈的义阳小公主,有些虚弱地笑道:“原想着除夕时召你与染娘进宫来陪我宴饮,也免得你们孤零零的。想不到如今你却是须得侍奉阿家,与几房人共度新年,倒也不好教你们骨肉分离了。除夕夜须得守夜,令娘应当跟着圣人才是,你也无须顾虑挂念什么,只管在家中欢欢喜喜地过年便是了。元日的时候,再进来参加大朝会。”
“承蒙殿下抬爱。”李暇玉微笑着回道,“能陪着殿下过除夕是妾的福分。殿下体谅妾须得侍奉阿家尽孝,亦是令妾感激不尽。说起来,妾也是前几日方正式拜见阿家,承欢膝下的时日尚短,也想着该多用些心才是。”
杜皇后自是再聪敏不过,听出她的言下之意,便摇摇首道:“阿家与儿媳之间的情谊,确实是天长日久相处而来。我听闻谢折冲都尉是陈郡谢氏出身,想来你这媳妇也做得很不容易。如今世族寒门之间依然是深如鸿沟,彼此都颇多偏见。谢氏这般的顶级侨姓世家若能与你这位寒门出身的媳妇彼此相得,也不失为一桩佳话。”
李暇玉点点头,又苦笑道:“妾可不像殿下,想得那般长远。只需家人和睦康健,便是心满意足了。待三郎归来的时候,看着一家子人和乐融融地住在一处,想来也欢喜得很。”家丑不可外扬,她当然不可能透出当年谢琰离家出走的真相,更不可能道出谢家兄弟与王氏的想法不合的矛盾冲突。谢琰家来后,若真发现全家都住在一起,恐怕亦与她同样觉得难熬。
“改日你将家中的孩子们都带过来让我瞧瞧。听着他们的欢笑声,或许我浑身都会觉着轻快许多。且令娘也很少能与同龄的孩子见面顽耍。”杜皇后再度提起带孩子入宫之事,李暇玉却不如先前那般排斥了。毕竟家中最为年长的谢沧已经八岁,二郎谢泊也有六岁,皆很是懂事,也能照看底下的弟妹们。且若是不与大皇子、二皇子顽在一处,义阳小公主是很容易相处的。
“承蒙殿下看重,待过了除夕元日,妾便将他们带进来,也好在新年伊始的时候,便沾一沾殿下与贵主的福气。”
翌日早晨,给帝后与义阳小公主拜过年之后,李暇玉便乘着牛车回到延康坊谢宅。每日往返于谢宅与宫禁之间,除去有些思念远方的谢琰之外,她其实并不觉得身体疲惫。然而,这两种生活带给她的感觉,却与曾经预想的略有些偏差,心中也越发充满了倦意与无奈。
本以为一定会很难熬的宫中生活,却意外的很是平和。因着帝后琴瑟和鸣,圣人又格外疼爱义阳小公主的缘故,连她也得了几分刮目相看。无论是武贵妃或是杨贤妃都待她甚是不错,不但从未刻意为难,还借着小公主日渐痊愈为名赏了她好些贵重饰品。且杜皇后将宫中事务皆托付给武贵妃,又派出心腹辅佐襄助于她,似乎对她很是信赖。这些时日以来,宫里也确实井井有条,从未发生过什么事。便是杨贤妃心中再如何不平,也不敢在帝后面前流露出分毫来。
晚上陪伴义阳小公主也并非全然是一件苦差事。只要等小公主睡着后,她便能好生歇息,秦尚宫也派了宫女专门协助她。随着小公主惊醒的次数越来越少,她的休息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于常年行军,抱着横刀安坐便能迅速恢复体力与精神的她而言,早已经足够了。
而在谢宅里的数个时辰,却与她先前曾设想的那般毫无二致,非常漫长。王氏丝毫不考虑她与染娘每日只能有短暂的时光相处,几乎成日都将她拘在身边。不但午食的时候须得悉心伺候,举箸夹菜倒浆水,便是其他时刻亦必须随时听她的吩咐。就算是她午睡歇息,她与颜氏也应当沉默无言地守在外头,面面相觑地苦熬着时辰。唯有小王氏因打理宅内事务之故,能有些空闲时候忙碌自己的事。
不仅如此,她还以帮着照料染娘为由,派了两个婢女过来。若是母女二人想亲亲热热地抱着说话,这两个婢女便会很不识眼色地在旁边重复谢家——或者说是王氏的各种规矩,诸如母女说话也须得守礼守节,不可过于亲近失了身份之类,简直时刻都不教人安生。然而,长者赐不可辞,她暂时还没有寻得机会将两人赶出去,年节之时也不好闹出什么事来,只得命自己那些通晓武艺的婢女们都忍过这一时了。
回到谢宅之后,李暇玉便照常先回到小院子中换衣裳。因着她通常是披着甲胄或者穿着窄袖胡服入宫,而王氏最见不得的便是这种打扮,故而她只能将自己收拾一番才能去拜见这位阿家。不过,每当她装扮妥当再去问安的时候,王氏却又总是嫌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