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在青娘心中形象,更是可以让侯府重新立足朝堂。这等天赐良机如果再不抓住,那他得有多蠢。
    楚英没有贸然将此事告知庆隆帝,而是布置一番让青龙卫自己去发现。为了给九公主择婿,最近青龙卫明察暗访京中各大户人家后院,对八卦的接受能力有明显提高。顺着楚英放出来的线索,他们很快发现这一事实。
    谋朝篡位事关重大,即便尚有几丝不确定,青龙卫首领也很快将消息报了上去。
    庆隆帝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他自问对每个儿子都很好。武王性情莽撞他就让他去领兵,魏王欲涉足政务他便安排进六部,端王喜好美食他便任由他闲云野鹤。比起大越民间那些传统的、试图以孝道压制儿子的父亲,他这做父皇的真心已经做到了极致,他顺从每个儿子的意愿,让他们按照爱好和所长自由发展。
    但此时此刻他却意识到这种方式的弊端。荀子说得没错,人之初性本恶,不论是儿子还是朝臣,想要他们好就得严加管束。对朝臣他是仁君,为政四十年却养出一堆国之蠹虫;对儿子他是慈父,可种种不计较却让他们越发贪得无厌。
    甚至谋划着弑父上位!
    最后一丝父子亲情被浇熄,他不想再忍耐下去了!
    没有了亲情顾忌的庆隆帝,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位冷酷的帝王。帝王心术告诉他,此等杀子的恶名绝不能背。
    不是算计着端王大婚京城防范松懈?不是算计着那会晏夫人正在生产,晏衡走不开西北军群龙无首?算计好一切的武王想要逼宫,而魏王想躲在兄长,待他逼宫成功后再行替父报仇、匡扶正统。
    养了他们那么多年,也是时候要点回报。就借着这两个孽-畜的手,给他在史书上再留一笔英明神武的形象。
    打定主意的庆隆帝彻底安下心,他以身体不适为由开始罢朝,将政事交由武王和魏王共同处理,自己抱着传国玉玺住进了翊坤宫。
    他昏过去是事实,加之两王久窥帝踪,从乾清宫后殿近年来越点越亮的烛火中也能知晓父皇身体大不如前。两王不疑有他,表面上惶恐地接旨,心里其实暗自窃喜。一个有意逼宫,另一个乐见其成,为了麻痹父皇,两王齐齐再端王婚事上做文章,以给父皇冲喜为由又将婚事办得盛大了些,其规格直比帝王大婚。
    京城的旨意一道又一道传入江南,卫嫤心下危机感越重。
    “皇上真的病到起不来?可他怎么会任由武王和魏王临朝……”
    庆隆帝是位很英明的皇帝,纵观历史上,多少老皇帝晚年耽于享乐,即便知道锦绣江山下早已开始腐败,也会沉醉于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中,只当自己是个聋子瞎子。可他偏偏有大魄力,将贪腐之人连根拔起。
    这样英明的皇帝,怎么会如此纵容武王和魏王?莫非真的是天命难改?
    想着贡仁波切传来的“双龙并立”天象,她心下担忧之情日盛。一山不容二虎,这又不是民主共和,天下怎么可能有两位皇帝。再这样发展下去,明显是乱世之状。
    “阿衡,江南之事已经处理得差不多,如今走开也不算违背圣明。我肚子大了暂时移动不得,你且先回西北掌握兵权,不然我这心里总不踏实。”
    晏衡知晓阿嫤说得是何意,可他只是摇头:“眼见着阿嫤还有不到半个月便生了,如今我是无论如何都走不开。”
    见阿嫤急恼,他咬咬牙:“我必然是要留在江南陪伴阿嫤的,只不过西北大权也不能旁落。现任镇北侯出身武将世家,楚家如今在西北仍有威信。我暗中修书一封,请求他护着娘前去西北掌管生意,必要时候便宜行事。”
    镇北侯倒是个放心的人选,见他面色坚定,卫嫤也只能点头。当即她提笔修书一封,另外夹带了晏衡信物。信乍看上去只不过是封家书,可以她与卫妈妈的默契,对方定能看明白。待墨迹晾干后,她便将信托付给马上启程回京,准备成亲的端王,这是目前最稳妥的方式。
    做好这一切后她便在焦急中等待着瓜熟蒂落。
    又是半月过去,端王成婚前夜,漫天的火烧云几乎染红了整个京城,与之相对应的是新任端王妃丰厚的嫁妆。第一台嫁妆进了端王府,最后一台还未进京城城门,这已经不是十里红妆可以形容的了。
    京城城门大开,百姓纷纷上街看热闹。待嫁妆彻底入城,尾随而来的还有无数身着黑甲的兵卒。除时百姓们还不觉有什么,直到骑兵冲散人群,遇到街头稚儿丝毫不避让,竟是直接策马过去。稚儿哭声响彻云霄,眼界百姓眼中逐渐露出恐慌,纷纷躲进自家关紧房门。
    因着端王成亲,整个皇宫也是喜气洋洋。翊坤宫淑妃娘娘亲自赏下红包,热热闹闹的气氛中宫娥太监也是不由自主地随意起来。直到大军冲破宫门,里三层外三层的黑甲军卫如暴风雨前的乌云般将翊坤宫围个密不透风。
    庆隆帝被淑妃扶着进来,虽然早已料到有今日,但当武王跪在面前恭请他退位时,他还是气得咳出了一口血。
    “皇上小心龙体。”
    扶住庆隆帝,淑妃直面武王。方才这位皇子说得清楚明白,之所以让父皇退位,是因为他不分青红皂白宠爱祸国妖姬。淑妃抚摸下自己的脸,她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