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4/5)
若兰闻言,好奇地道:“话本中许多隐秘之事未曾详述,尤其不曾提及林大人的托付和身后诸事的安排,包括林家的家业,不知林大人原本是如何打算的?”
那些所谓的红学学者,有的分析林家家财万贯,主要就是贾琏口中的二三百万财和林如海的职位;有的就说二三百万是错写,应该是二三万;有的说林家一无所有,林黛玉是罪臣之女,带着一个奶娘和一个丫头投奔到荣国府避难;有的说林如海死于朝廷倾轧,有的说林如海憎恨贾敏无子故而疏忽女儿。种种学说,简直是五花八门,哪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依据。
林如海是将死之人,还想从卫若兰手里得到后面的五十回红楼梦,关于自己原先的安排自然毫无隐瞒,“因小女是在室之女,我既无子,林家又没有五服内的亲眷,我去后她只能得林家一半的家业,另一半理应尽归国库。于是我与岳母约定,临终前上书倾林家半数财力替荣国府还上将近百万的亏空,剩余财物除了上缴朝廷分给旁支族人些许外,其他都是小女的嫁妆,托寄于他们府上,待小女出嫁后便交还与她。我命不久矣,小女却只十岁年纪,我无力抚养她至成人出嫁,而她也没有能力自立门户,只得托付给岳母和二内兄,岳母很看重宝玉和小女的婚事,二内兄谦卑厚道,酷爱读书,又有祖宗遗风,我常听人说宝玉自小性情温柔,待小女极好,兼是亲上做亲,心里十分愿意。”
听了这么一大番话,卫若兰吃惊道:“林大人替荣国府还百万银子的亏空?可是话本中所有贾家的人对此只字不提。”这么说,红楼梦中的林如海很有可能就这么做了,元春的晋封也很有可能是因此而来,而非什么关于秦可卿身世的告密。林如海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女儿,没想到贾家并无丝毫感恩也未曾好生照料黛玉,实在是无情无义。
话本里自己曾和北静王水溶、陈也俊、冯紫英等人一样去祭奠秦可卿,似乎显得秦可卿身份十分贵重。可是据他所知,秦可卿的身份并无奇异之处,自己去祭奠也是因自家和贾家情分好,秦可卿又是贾家长房长子长孙的媳妇,虽说秦家清贫,但秦业的的确确是个极清廉的四品官儿,职位犹在贾政之上,他的女儿完全配得上三品将军之子。
林如海苦笑道:“我原本想着替荣国府解决后患,他们看在这份情义上定会善待小女,日后小女与宝玉成婚不必担忧亏空之罪,小女也有不比别人逊色的十里红妆,哪知他们并没有遵守承诺,反而逼死了我的女儿。”
卫若兰叹息一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人诚不欺也。
林如海眼里闪过丝丝缕缕的精光,冷冷地道:“总算老天开眼,如今看到公子送来的话本,我怎能这般安排?我定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绝对不会让小女落到话本中的下场,哪怕她本是神仙历劫,要以泪水偿还甘露之惠。”
他不管女儿是绛珠仙子下凡,他只知道这是他唯一的血脉。
卫若兰没有追问,忙道:“林大人放心,晚辈定会将话本后面的内容默写出来交给林大人,同时也有些关于晚辈自己的未来之事请教林大人。”
他们一个精明果断,一个年轻莽撞,一老一小被这部突如其来的红楼梦话本拉近了距离,林如海征求过卫若兰的意见后,索性在自己家中收拾出一所清清静静小小巧巧的院落来给他居住,却不约束他每日出去担风袖月,游览江南秀色。
卫若兰素知林如海才华盖世,每逢林如海清闲之时他便恭恭敬敬地请教读书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亦曾因林如海看过红楼梦话本将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
他不想娶史湘云,不管是两地分居还是自己英年早逝,他都不想落到这种境地,可是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无法左右父母的想法,父母也不会把自己的话放在心里,他总不能说定亲以后史湘云会经常住在荣国府,和贾宝玉毫无男女之别地胡闹罢?况且,史家一门两侯端的位高权重,在别人眼里确实是一门好亲。
林如海早在去信接黛玉归家时就开始整理林家的家业了,除了字画书籍田地外,其他大半年内已料理了六七成,得知黛玉的命运后,他借由官职之便往京城连上了四道折子。
一道是偿还自己祖上随其他官宦之家从国库中借的七万余两银子;一道是将林家除林家几代主母的嫁妆和世代累积的书籍字画御赐之物外的所有财物捐赠于朝廷,用作粤海闽南两处大军抵御倭寇之军饷,请朝廷派人来接收押送,他耳目灵通,知晓当今正为这两笔军饷发愁;一道是坦言自己病势沉重,时日无多,请朝廷派新的盐课御史前来接任并料理衙门的公务;最后一道是恳求当今允许他将几代主母的嫁妆悉数封存托寄于户部,待独女定亲后取回,若爱女未嫁而亡,这笔财物则捐赠于朝廷赈灾济民之用,唯独留下了替贾家偿还亏空的折子。
除了第一代老侯爷和夫人乃是寒门出身,林如海的曾祖母、祖母和母亲、妻子皆是高门之女,进门时俱有十里红妆,林家一脉单传,前几位主母的嫁妆和累积的梯己自然传给了独子,贾敏的嫁妆和梯己唯有黛玉能继承,数目着实不少,做她的嫁妆绰绰有余。
林如海考虑到留给黛玉财产等自己死后,现今游荡在
那些所谓的红学学者,有的分析林家家财万贯,主要就是贾琏口中的二三百万财和林如海的职位;有的就说二三百万是错写,应该是二三万;有的说林家一无所有,林黛玉是罪臣之女,带着一个奶娘和一个丫头投奔到荣国府避难;有的说林如海死于朝廷倾轧,有的说林如海憎恨贾敏无子故而疏忽女儿。种种学说,简直是五花八门,哪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依据。
林如海是将死之人,还想从卫若兰手里得到后面的五十回红楼梦,关于自己原先的安排自然毫无隐瞒,“因小女是在室之女,我既无子,林家又没有五服内的亲眷,我去后她只能得林家一半的家业,另一半理应尽归国库。于是我与岳母约定,临终前上书倾林家半数财力替荣国府还上将近百万的亏空,剩余财物除了上缴朝廷分给旁支族人些许外,其他都是小女的嫁妆,托寄于他们府上,待小女出嫁后便交还与她。我命不久矣,小女却只十岁年纪,我无力抚养她至成人出嫁,而她也没有能力自立门户,只得托付给岳母和二内兄,岳母很看重宝玉和小女的婚事,二内兄谦卑厚道,酷爱读书,又有祖宗遗风,我常听人说宝玉自小性情温柔,待小女极好,兼是亲上做亲,心里十分愿意。”
听了这么一大番话,卫若兰吃惊道:“林大人替荣国府还百万银子的亏空?可是话本中所有贾家的人对此只字不提。”这么说,红楼梦中的林如海很有可能就这么做了,元春的晋封也很有可能是因此而来,而非什么关于秦可卿身世的告密。林如海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女儿,没想到贾家并无丝毫感恩也未曾好生照料黛玉,实在是无情无义。
话本里自己曾和北静王水溶、陈也俊、冯紫英等人一样去祭奠秦可卿,似乎显得秦可卿身份十分贵重。可是据他所知,秦可卿的身份并无奇异之处,自己去祭奠也是因自家和贾家情分好,秦可卿又是贾家长房长子长孙的媳妇,虽说秦家清贫,但秦业的的确确是个极清廉的四品官儿,职位犹在贾政之上,他的女儿完全配得上三品将军之子。
林如海苦笑道:“我原本想着替荣国府解决后患,他们看在这份情义上定会善待小女,日后小女与宝玉成婚不必担忧亏空之罪,小女也有不比别人逊色的十里红妆,哪知他们并没有遵守承诺,反而逼死了我的女儿。”
卫若兰叹息一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人诚不欺也。
林如海眼里闪过丝丝缕缕的精光,冷冷地道:“总算老天开眼,如今看到公子送来的话本,我怎能这般安排?我定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绝对不会让小女落到话本中的下场,哪怕她本是神仙历劫,要以泪水偿还甘露之惠。”
他不管女儿是绛珠仙子下凡,他只知道这是他唯一的血脉。
卫若兰没有追问,忙道:“林大人放心,晚辈定会将话本后面的内容默写出来交给林大人,同时也有些关于晚辈自己的未来之事请教林大人。”
他们一个精明果断,一个年轻莽撞,一老一小被这部突如其来的红楼梦话本拉近了距离,林如海征求过卫若兰的意见后,索性在自己家中收拾出一所清清静静小小巧巧的院落来给他居住,却不约束他每日出去担风袖月,游览江南秀色。
卫若兰素知林如海才华盖世,每逢林如海清闲之时他便恭恭敬敬地请教读书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亦曾因林如海看过红楼梦话本将自己的心事和盘托出。
他不想娶史湘云,不管是两地分居还是自己英年早逝,他都不想落到这种境地,可是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无法左右父母的想法,父母也不会把自己的话放在心里,他总不能说定亲以后史湘云会经常住在荣国府,和贾宝玉毫无男女之别地胡闹罢?况且,史家一门两侯端的位高权重,在别人眼里确实是一门好亲。
林如海早在去信接黛玉归家时就开始整理林家的家业了,除了字画书籍田地外,其他大半年内已料理了六七成,得知黛玉的命运后,他借由官职之便往京城连上了四道折子。
一道是偿还自己祖上随其他官宦之家从国库中借的七万余两银子;一道是将林家除林家几代主母的嫁妆和世代累积的书籍字画御赐之物外的所有财物捐赠于朝廷,用作粤海闽南两处大军抵御倭寇之军饷,请朝廷派人来接收押送,他耳目灵通,知晓当今正为这两笔军饷发愁;一道是坦言自己病势沉重,时日无多,请朝廷派新的盐课御史前来接任并料理衙门的公务;最后一道是恳求当今允许他将几代主母的嫁妆悉数封存托寄于户部,待独女定亲后取回,若爱女未嫁而亡,这笔财物则捐赠于朝廷赈灾济民之用,唯独留下了替贾家偿还亏空的折子。
除了第一代老侯爷和夫人乃是寒门出身,林如海的曾祖母、祖母和母亲、妻子皆是高门之女,进门时俱有十里红妆,林家一脉单传,前几位主母的嫁妆和累积的梯己自然传给了独子,贾敏的嫁妆和梯己唯有黛玉能继承,数目着实不少,做她的嫁妆绰绰有余。
林如海考虑到留给黛玉财产等自己死后,现今游荡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