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凌蔚先翻阅了历代科举经义试卷,闭着眼,在脑海里整理每代经义试卷的出题规律——虽说所出题目不尽相同,但范围总是那些,每一部分题也不是杂乱无章的。
    凌蔚打好腹稿之后,就开始打草稿。这时候他列出来的就类似于后世的考试大纲范围,并且列出具体书目以供参考。
    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籍反复删减之后,凌蔚就开始确定题量,以及每一部分在题量中的比重。
    确定好具体数量之后,就只剩下出题了。
    根据往年考试平均难度,凌蔚分了难、中、易三等题目。易的题目,自然是经义书籍中脍炙人口的一些经典篇章。这些篇章几乎人人都会背,但太过经典不可能不考,属于送分题。
    中等难度就是选择一些较为具体的事件,比如年份、地点、时间之类。要答出这类题,就需要看书仔细,并且记忆较强。
    而难题,则是从书本上不能直接得到答案,需要通过一部分逻辑推断来得出答案。比如题目问《春秋》中某一未提明的时间,孔子在何地。考生们必须记得孔子在那时间前后最接近的时间所做的事,然后通过逻辑和常理推断,得出孔子此时在何处的结论。
    这不但要能记忆细节,还要有一定生活常识和活跃的思维,不是死读书就能答的出了。
    经义也是能考出考生们的脑袋好不好使的,可不是光背诵就可以的。
    除了填空题,经义还有给材料作文。不过这经义所需要写的文章题目,和诗词题目、策论题目等已经被其他考官在那几天吵架中吵出来了,凌蔚就不需要废功夫了。
    他所出的题,只是填空和简答题而已。
    只一日,凌蔚就将试卷出好。剩下一日,他则把用到的书搬出来,一道题一道题的检查。
    虽然他过目不忘,但记忆总有疏漏,说不准就有记岔的地方,或者写错的字之类。
    他还真发现几处小纰漏,改正之后,又担心自己检查不出来,拉着黎膺给他做苦工。
    黎膺检查了一遍,表示并无错误之后,凌蔚才好好的睡了一觉,精神饱满的去“交卷”。
    ……在凌蔚“交卷”的时候,赵昭倒挺淡定,其他考官却紧张的不行。
    他们倒不是担心凌蔚,而是担心自己。
    经过这两天的思考,他们觉得,就算凌蔚说他一力承担,但是若是凌蔚真的不干了,皇帝陛下还是会生气吧?
    要不等凌蔚完不成的时候,他们好好劝一劝,还是把凌蔚留下来。经过这次打击,凌蔚总不会那么狂妄了。
    稍稍打击一下就好了。
    赵昭知道他们的打算后,冷笑不已。
    凌蔚什么时候狂妄过?他可是一直没插过嘴,在旁就跟透明人似的。但就是有人跟他过不去,上赶着让他打脸。
    凌蔚和他年轻时候的脾气不同。他是主动去打别人脸,而凌蔚则是不断有人找他茬。
    他这个当老师的,看着就生气。
    凌蔚真的将试题交来的时候,考官们并不意外。
    出题不难,但题要出的好,那可不容易。
    但凌蔚带来的不只是试卷,还有他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籍。
    这一套试题中包含哪些范围,每个范围占多少题量,出自哪些书籍多少页哪一年的版本和注释,凌蔚都写的一清二楚。
    不止这些,凌蔚还写了往几年的考卷分析,明摆着自己这份试卷所出题的范围和难度,是一样的。若是有人质疑凌蔚出题的根据,那么这就是根据。
    往年的试题,就是根据。
    考官们在看到凌蔚写的考试大纲、参考书籍、以及往年试题分析的时候,就感觉心中“咯噔”一响,升起不好预感。
    在传阅完那一份考试大纲和往年试题分析的时候,众位考官已经耷拉着脑袋,认为不用看题了。
    凌蔚这份大纲把试题出处都写出来了,还需要看什么?
    本来以为凌蔚这次可以被“治”一“治”,锉锉他的锐气。这对年轻人也是有好处的啊。
    哪知道凌蔚还真能完成这个需要很多人完成的任务,拿出了一份无可挑剔的试题。
    看着那份大纲,那份分析,那份参考书籍,最后再看看那份试题,之前的轻视和不满也烟消云散了,甚至连妒忌都妒忌不起来了。
    这有真才实学,就是真金不怕火炼啊。怪不得皇帝陛下如此看重,确实是除了年龄之外,凌蔚不输给他们在场的任何人了。
    而年龄很重要吗?凌蔚年龄小,却比他们更有才华,年龄更是优势啊。
    “瑾堂高才,在下自愧不如。”一位考官放下试题,叹口气,拱手鞠躬,“之前多有得罪。”
    有这位考官起头,其他考官也跟有了台阶下似的,纷纷表示歉意。
    皇帝陛下拟定的这一批考官名单,多是有德有才的人。起先或许对凌蔚有偏见,但现在凌蔚显示出不输于当年三元及第的才华,证实了赵昭所说的“勤读不辍”,其他人的偏见也就变成了佩服了。
    “凌大人准备充分啊。”吴考官似笑非笑,他就不信了,真的两天能弄出这么详尽的试题,“陛下早就告诉凌大人,有意凌大人参与这次出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