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3)
不过在世家人看来,这种莫须有的流言根本没什么影响。像司马家这种大家族,偶尔有些诋毁之言出现,也不是稀罕事,只要自家人心如明镜,别受这种不入流的话语所影响就好。
大家所料的也没错,京城很快就流出司马家三房公子的字画诗作,引得不少人称赞,然后又有某位女名士出来夸赞司马香言姿不俗,才貌双绝云云。
“司马家三房还是沉不住气了些,”关上家门,顾长龄跟家人说起司马家这次发生的事,“这样一来虽然扭转了普通百姓对三房的印象,但是在世家人眼里,他们此举便落了下乘。”
顾之瑀点头道:“儿子也觉得这样过有些不妥,本来不是什么大事,被他们这么一弄,反而有可能让两房出现隔阂。”
“他们三房有心培养出一个皇后,自然忍不住了别人说他家闺女不好,”顾存璟嘲讽一笑,“也不想想皇上愿不愿意要他家姑娘。”
“存璟!”杨氏沉下脸,“身为世家子弟,有这么私下评论别人家未出阁姑娘的么?!”
被母亲这么一训,顾存璟也觉得自己方才的话轻浮了些,朝杨氏告饶几句后,才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就是觉得司马家三房闹得难看了些。”
“难看不难看,根本不重要,”杨氏低头喝了一口茶,“只要他家姑娘做了皇后,这些过往就不会再有人提及。”
已经升任为龙禁卫队长的顾存璟干咳两声,在他看来,体弱多病但又总是不闹出大毛病的皇帝,似乎对女色方面根本不大感兴趣。
别说司马家姑娘容貌出众,便是倾国绝色,也不一定能被皇上看重。
“皇上的亲事不是我们操心的事,”顾长龄抚着胡须,眼角余光扫过坐在角落里低头喝茶吃点心的女儿,“太后与皇上心中,自有计较。”
顾如玖深以为然的点头,大丰男子大多在年满双九年纪后才会成亲,小皇帝今年才十六,这些人着什么急呢?
作者有话要说: 嗖的一下,两年时间就过去了,进度条又拉了一截。
感谢否极泰来大大的三个地雷
感谢药不能停大大的地雷~
☆、婚事?
皇帝刚满十六不到两月,按照大丰律法,男子十七方才到法定结婚年龄,虽然民间很多人不遵照这个规矩,而且在此事上衙门基本上也都奉行民不告官不究的准则,但是晋鞅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能忽略律法上的规定。
婚事上不急,但是选后一事上,却可以开始考虑了。皇室的人也都隐晦的跟周太后提及过此事,不管是真的为皇室着想,还是别有目的,至少都证明了晋鞅的婚事十分受人瞩目。
京城里的人好奇,周太后自己本身的压力也不小,李家与司马家都对皇后之位有意,就连居住在桑干郡的德宜大长公主也来信提及皇上的婚事,德宜大长公主信中提到的合适人选,正是司马家长房孙女司马玲。
若是别人,周太后直接拒绝就可以,可偏偏写信之人是德宜大长公主。论辈分,她还要尊称德宜大长公主为姑母。
只是德宜大长公主这封信里,看似在推荐司马家的姑娘,但是内里却隐隐提到她自己的孙女,含义不可谓不深。
桑干郡沈家,也是传承几百年的名门望族,德宜大长公主嫁到沈家后不久,便随夫君迁出京城在桑干郡定居,比起那些养面首或者常闹得驸马灰头土脸的公主们,这位公主实在是难得的低调又温柔。
周太后看到信后头疼,觉得不能让自己一个人为难,于是让人请了晋鞅来,母子二人齐齐看着书信做沉思状。
“皇上可有中意的人?”周太后并不想在这件事上,与皇帝闹僵。之前周家相送女儿进宫为妃,她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前面这么多步都走了,现在她准备给皇帝提前行冠礼,让他早些亲政,又怎么会愿意让皇帝误会她?
晋鞅摇头:“儿子一心扑在朝政上,哪有心思认识这些世家姑娘?”他的目光在信中“司马”二字上扫过,眉头微皱,“司马家的姑娘……可能与我不太合适。”
“她家姑娘品貌出众,气度非凡,你还没见过,怎么就知道她们不合适了?”周太后心里虽然也觉得司马家不是好人选,但这怎么说也是晋鞅生母娘家,所以即便天下所有人都可能评价司马家好坏,唯独她不会轻易开口。
晋鞅笑了笑,盖上这封信,朝周太后作揖道:“还请母后写信回绝大长公主,就说儿子如今尚且年幼,还未加冠掌朝,不宜谈婚嫁之事。”
未亲政便不成亲?
若有所思的看了晋鞅一眼,周太后笑言:“罢了,罢了,为了你,我再做一次恶人,大长公主身份再尊贵,那也尊贵不过你去,你不愿意,那么谁都不能逼你。”
晋鞅站起身,朝周太后深深一揖:“儿子谢过母后。”
“不必言谢,”周太后亲手扶住他,“我们母子二人同气连枝,我便是为了你做这个恶人又何妨。只盼你能仁爱百姓,还大丰一个太平盛世,也就不负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了。”
“儿,记下了。”晋鞅郑重的看着周太后,“定不会让母后失望。”
等晋鞅离开后,周太后拿起桌上的信,嘲讽一笑,一个几十年
大家所料的也没错,京城很快就流出司马家三房公子的字画诗作,引得不少人称赞,然后又有某位女名士出来夸赞司马香言姿不俗,才貌双绝云云。
“司马家三房还是沉不住气了些,”关上家门,顾长龄跟家人说起司马家这次发生的事,“这样一来虽然扭转了普通百姓对三房的印象,但是在世家人眼里,他们此举便落了下乘。”
顾之瑀点头道:“儿子也觉得这样过有些不妥,本来不是什么大事,被他们这么一弄,反而有可能让两房出现隔阂。”
“他们三房有心培养出一个皇后,自然忍不住了别人说他家闺女不好,”顾存璟嘲讽一笑,“也不想想皇上愿不愿意要他家姑娘。”
“存璟!”杨氏沉下脸,“身为世家子弟,有这么私下评论别人家未出阁姑娘的么?!”
被母亲这么一训,顾存璟也觉得自己方才的话轻浮了些,朝杨氏告饶几句后,才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就是觉得司马家三房闹得难看了些。”
“难看不难看,根本不重要,”杨氏低头喝了一口茶,“只要他家姑娘做了皇后,这些过往就不会再有人提及。”
已经升任为龙禁卫队长的顾存璟干咳两声,在他看来,体弱多病但又总是不闹出大毛病的皇帝,似乎对女色方面根本不大感兴趣。
别说司马家姑娘容貌出众,便是倾国绝色,也不一定能被皇上看重。
“皇上的亲事不是我们操心的事,”顾长龄抚着胡须,眼角余光扫过坐在角落里低头喝茶吃点心的女儿,“太后与皇上心中,自有计较。”
顾如玖深以为然的点头,大丰男子大多在年满双九年纪后才会成亲,小皇帝今年才十六,这些人着什么急呢?
作者有话要说: 嗖的一下,两年时间就过去了,进度条又拉了一截。
感谢否极泰来大大的三个地雷
感谢药不能停大大的地雷~
☆、婚事?
皇帝刚满十六不到两月,按照大丰律法,男子十七方才到法定结婚年龄,虽然民间很多人不遵照这个规矩,而且在此事上衙门基本上也都奉行民不告官不究的准则,但是晋鞅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能忽略律法上的规定。
婚事上不急,但是选后一事上,却可以开始考虑了。皇室的人也都隐晦的跟周太后提及过此事,不管是真的为皇室着想,还是别有目的,至少都证明了晋鞅的婚事十分受人瞩目。
京城里的人好奇,周太后自己本身的压力也不小,李家与司马家都对皇后之位有意,就连居住在桑干郡的德宜大长公主也来信提及皇上的婚事,德宜大长公主信中提到的合适人选,正是司马家长房孙女司马玲。
若是别人,周太后直接拒绝就可以,可偏偏写信之人是德宜大长公主。论辈分,她还要尊称德宜大长公主为姑母。
只是德宜大长公主这封信里,看似在推荐司马家的姑娘,但是内里却隐隐提到她自己的孙女,含义不可谓不深。
桑干郡沈家,也是传承几百年的名门望族,德宜大长公主嫁到沈家后不久,便随夫君迁出京城在桑干郡定居,比起那些养面首或者常闹得驸马灰头土脸的公主们,这位公主实在是难得的低调又温柔。
周太后看到信后头疼,觉得不能让自己一个人为难,于是让人请了晋鞅来,母子二人齐齐看着书信做沉思状。
“皇上可有中意的人?”周太后并不想在这件事上,与皇帝闹僵。之前周家相送女儿进宫为妃,她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前面这么多步都走了,现在她准备给皇帝提前行冠礼,让他早些亲政,又怎么会愿意让皇帝误会她?
晋鞅摇头:“儿子一心扑在朝政上,哪有心思认识这些世家姑娘?”他的目光在信中“司马”二字上扫过,眉头微皱,“司马家的姑娘……可能与我不太合适。”
“她家姑娘品貌出众,气度非凡,你还没见过,怎么就知道她们不合适了?”周太后心里虽然也觉得司马家不是好人选,但这怎么说也是晋鞅生母娘家,所以即便天下所有人都可能评价司马家好坏,唯独她不会轻易开口。
晋鞅笑了笑,盖上这封信,朝周太后作揖道:“还请母后写信回绝大长公主,就说儿子如今尚且年幼,还未加冠掌朝,不宜谈婚嫁之事。”
未亲政便不成亲?
若有所思的看了晋鞅一眼,周太后笑言:“罢了,罢了,为了你,我再做一次恶人,大长公主身份再尊贵,那也尊贵不过你去,你不愿意,那么谁都不能逼你。”
晋鞅站起身,朝周太后深深一揖:“儿子谢过母后。”
“不必言谢,”周太后亲手扶住他,“我们母子二人同气连枝,我便是为了你做这个恶人又何妨。只盼你能仁爱百姓,还大丰一个太平盛世,也就不负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了。”
“儿,记下了。”晋鞅郑重的看着周太后,“定不会让母后失望。”
等晋鞅离开后,周太后拿起桌上的信,嘲讽一笑,一个几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