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121节(3/4)
过当初却籍变革,为何会引得一时间多处叛乱?”穆明珠轻而冷静道:“朝廷当初既然发布这则政令,自然不曾预期会发生叛乱。”
在朝廷看来,原本就是这些人篡改户籍、触犯律法,清查之下,更改回去岂不是理所当然?
“那是因为,士庶之别,本就不该。”穆明珠自后世而来,对于平等的理念更能理解,恳切道:“寻常百姓倒也罢了。但是那些已经富了的庶民,忍不住就要想凭什么士卒不必纳税、不用服劳役,而他们哪怕用钱买着换了身份,还是为朝廷所不容呢?人心中有义愤,叛乱自成。”
皇帝穆桢悚然一惊,上下打量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女儿,沉默半响,似是在咀嚼她这番道理,良久回过神来,指着身边的石凳道:“坐下来讲。”
穆明珠便斜签着身子,在皇帝身边坐下来,徐徐又道:“从前士庶天壤之别,根本是因书籍贵重。普通百姓根本难以接触到书籍,更无从学习。可是这一点自太
祖时已经打破,新纸面世之后,书籍可以大量刊印,虽然仍旧是贵重之物,中富之家却已然能够负担。又有朝廷举措引导,因而有了南山书院,有了寒门官员。这本是一条很好的路。可惜没能彻底走下去。”她是子女,自然也不好当着母亲的面,说已故父亲的错处,况且政局变化也是诸多因素影响,非世宗一人之责,“其实寒门学子经南山书院,出仕为官这条路,已经打破了士族原本的壁垒。”
如谢钧这等世家大族的优势,一是从前的知识垄断;二是察举制以及其变制度下,出仕的官员必然都是由原本的士族官员举荐。如此代代相复,终成门阀政治的局面。
皇权要在其中存续,只能是在几大门阀之间取巧平衡。
太
祖昭烈皇帝以强权军事,革新造纸术,起用寒门子弟等政策,一度打造出皇权压到士族的局面,可惜天不假年,虽不至于人死政息,但原本的善政要么没能维持太久、要么就变了样子。
到了今时今刻,皇帝穆桢若想要复刻太
祖的政令,却难了不只百千倍。
“依女臣之所见,朝廷任用官员之法,还需变革。”穆明珠冷峻道:“士族与寒门子弟,当一般应试,匿名评分,以成绩高低选任。”
皇帝穆桢叹了口气,倒是没有嘲笑穆明珠的方法太过理想,只是沉沉看向穆明珠,缓慢道:“这里面的危险,你看得清楚吗?”
一着不慎,士族联起手来换个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
“女臣看得清楚。”穆明珠迎着皇帝穆桢的目光,不避不让,沉着冷静道:“这就是为什么女臣还有第二点要讲。”
“你还有第二点?”皇帝穆桢微微一愣,起身往水榭中临时安置的躺椅上一坐,后仰在椅背上,放松下身体来,望向穆明珠的目光仍是专注的,温和道:“你接着说。”
穆明珠这番提议,乃是从重生的第一夜就开始思量的,一个多月来中夜推枕、反复斟酌,此时奏对胸有成竹,徐徐道:“女臣请实土雍州。”
原本真正的雍州,已经在世宗时为梁国侵占。此时大周所谓的雍州,乃是侨立,处于荆州北部,其中居民多是当年战乱时南渡的百姓。这些侨居的百姓,户籍杂乱,不在纳税之列。
“从荆州割襄阳、南阳、新野、顺阳四郡,设为雍州实土。在雍州设与诸州并行的官职军职。”穆明珠有条不紊道:“以清理侨民户籍、增加朝廷税收为由,在雍州行土断之法。抵御梁国敌军的重镇,由上庸郡改至襄阳,东移三百里,从扬州、江州等富庶之地调粮时更为俭省。”这也是她在总理后勤一事时的切身体会。
“襄阳东西皆有高山,层峦叠嶂,大军难行,易守难攻。”穆明珠也已经在舆图上看过无数遍,“此地,进可以扫荡北伐,退可以保居上流,比之上庸郡更佳。”
皇帝穆桢不知不觉中已经半阖了眼睛,却并非丧失了兴趣,而是听着穆明珠的提议,陷入了一深沉的思量,“从荆州割四郡,实土化雍州——然后呢?”
穆明珠低声道:“然后自然是讨伐雍州之内的蛮族,使百姓得以安居。因雍州多是侨居的北地百姓,其民风与扬州等地不同,少年人都好弓马骑射,人人皆习武。”她望向半阖了眼睛的皇帝穆桢,轻声又道:“女臣所说的第二点,便是这强雍弱荆之策。”
穆明珠所说的第一点,其实是取消士族的特权地位,使士庶平等;她说的第二点,看起来却与第一点毫不相干。
穆明珠愈发轻声,所说的内容却是惊心动魄,“待到雍州强劲,再于对岸另扶一州,如此两州分于南北两岸,可钳制大江。”
皇帝穆桢已经听懂了。
首先是雍州实土化——把雍州的军事从荆州剥离出来,而后强雍弱荆,把雍州作为朝廷的一处根据地。
那么士族大家据守荆州的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对建业造成的威胁,便会被雍州所化解。
朝廷之所以不敢动士族,在财政声名各方面的影响之外,最直接的就是士族所掌控的西府兵,位于长江上游的荆州地界。一旦建业做出不利于士族的变革,那么士族只需要在朝中挑动皇权之争,其西府军的向背足以左右朝局,
在朝廷看来,原本就是这些人篡改户籍、触犯律法,清查之下,更改回去岂不是理所当然?
“那是因为,士庶之别,本就不该。”穆明珠自后世而来,对于平等的理念更能理解,恳切道:“寻常百姓倒也罢了。但是那些已经富了的庶民,忍不住就要想凭什么士卒不必纳税、不用服劳役,而他们哪怕用钱买着换了身份,还是为朝廷所不容呢?人心中有义愤,叛乱自成。”
皇帝穆桢悚然一惊,上下打量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女儿,沉默半响,似是在咀嚼她这番道理,良久回过神来,指着身边的石凳道:“坐下来讲。”
穆明珠便斜签着身子,在皇帝身边坐下来,徐徐又道:“从前士庶天壤之别,根本是因书籍贵重。普通百姓根本难以接触到书籍,更无从学习。可是这一点自太
祖时已经打破,新纸面世之后,书籍可以大量刊印,虽然仍旧是贵重之物,中富之家却已然能够负担。又有朝廷举措引导,因而有了南山书院,有了寒门官员。这本是一条很好的路。可惜没能彻底走下去。”她是子女,自然也不好当着母亲的面,说已故父亲的错处,况且政局变化也是诸多因素影响,非世宗一人之责,“其实寒门学子经南山书院,出仕为官这条路,已经打破了士族原本的壁垒。”
如谢钧这等世家大族的优势,一是从前的知识垄断;二是察举制以及其变制度下,出仕的官员必然都是由原本的士族官员举荐。如此代代相复,终成门阀政治的局面。
皇权要在其中存续,只能是在几大门阀之间取巧平衡。
太
祖昭烈皇帝以强权军事,革新造纸术,起用寒门子弟等政策,一度打造出皇权压到士族的局面,可惜天不假年,虽不至于人死政息,但原本的善政要么没能维持太久、要么就变了样子。
到了今时今刻,皇帝穆桢若想要复刻太
祖的政令,却难了不只百千倍。
“依女臣之所见,朝廷任用官员之法,还需变革。”穆明珠冷峻道:“士族与寒门子弟,当一般应试,匿名评分,以成绩高低选任。”
皇帝穆桢叹了口气,倒是没有嘲笑穆明珠的方法太过理想,只是沉沉看向穆明珠,缓慢道:“这里面的危险,你看得清楚吗?”
一着不慎,士族联起手来换个皇帝,也不是不可能的。
“女臣看得清楚。”穆明珠迎着皇帝穆桢的目光,不避不让,沉着冷静道:“这就是为什么女臣还有第二点要讲。”
“你还有第二点?”皇帝穆桢微微一愣,起身往水榭中临时安置的躺椅上一坐,后仰在椅背上,放松下身体来,望向穆明珠的目光仍是专注的,温和道:“你接着说。”
穆明珠这番提议,乃是从重生的第一夜就开始思量的,一个多月来中夜推枕、反复斟酌,此时奏对胸有成竹,徐徐道:“女臣请实土雍州。”
原本真正的雍州,已经在世宗时为梁国侵占。此时大周所谓的雍州,乃是侨立,处于荆州北部,其中居民多是当年战乱时南渡的百姓。这些侨居的百姓,户籍杂乱,不在纳税之列。
“从荆州割襄阳、南阳、新野、顺阳四郡,设为雍州实土。在雍州设与诸州并行的官职军职。”穆明珠有条不紊道:“以清理侨民户籍、增加朝廷税收为由,在雍州行土断之法。抵御梁国敌军的重镇,由上庸郡改至襄阳,东移三百里,从扬州、江州等富庶之地调粮时更为俭省。”这也是她在总理后勤一事时的切身体会。
“襄阳东西皆有高山,层峦叠嶂,大军难行,易守难攻。”穆明珠也已经在舆图上看过无数遍,“此地,进可以扫荡北伐,退可以保居上流,比之上庸郡更佳。”
皇帝穆桢不知不觉中已经半阖了眼睛,却并非丧失了兴趣,而是听着穆明珠的提议,陷入了一深沉的思量,“从荆州割四郡,实土化雍州——然后呢?”
穆明珠低声道:“然后自然是讨伐雍州之内的蛮族,使百姓得以安居。因雍州多是侨居的北地百姓,其民风与扬州等地不同,少年人都好弓马骑射,人人皆习武。”她望向半阖了眼睛的皇帝穆桢,轻声又道:“女臣所说的第二点,便是这强雍弱荆之策。”
穆明珠所说的第一点,其实是取消士族的特权地位,使士庶平等;她说的第二点,看起来却与第一点毫不相干。
穆明珠愈发轻声,所说的内容却是惊心动魄,“待到雍州强劲,再于对岸另扶一州,如此两州分于南北两岸,可钳制大江。”
皇帝穆桢已经听懂了。
首先是雍州实土化——把雍州的军事从荆州剥离出来,而后强雍弱荆,把雍州作为朝廷的一处根据地。
那么士族大家据守荆州的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对建业造成的威胁,便会被雍州所化解。
朝廷之所以不敢动士族,在财政声名各方面的影响之外,最直接的就是士族所掌控的西府兵,位于长江上游的荆州地界。一旦建业做出不利于士族的变革,那么士族只需要在朝中挑动皇权之争,其西府军的向背足以左右朝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