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26节(1/3)
梁国小皇子拓跋长日虽然从乌桓借兵,在边境骚扰日久,但并没有让梁国皇帝伤筋动骨。
梁国依旧有着百万战马、精兵无数,还有大周难以企及的重骑兵。
而大周呢?
李思清虽然送了密匣来,但并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此时听皇帝说梁国要举兵南下,不禁浑身一颤,苍白了面色。
齐云已经看完了密信,此时抬头看向穆明珠。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深重的担忧。
第208章
梁国大军这次选择了从长安镇南下,直抵潼州。
梁国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因为上一次吐谷浑雄在上庸郡碰了钉子,这次便绕开了上庸郡;二是因为邓玦按照穆明珠的指示,密报梁国皇帝拓跋弘毅,说他在荆州受西府兵掣肘,请梁兵自长江上游而下,好与他两面夹击于西府兵。
梁国与大周交战多年,彼此忌惮。大周固然担心梁国南下侵夺,但梁国也时时防备着大周北上收复失地。
两个庞然大物躺在一块,中间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历史上又几次血战,当然会留意着对方,要在任何可能的机会里彻底杀死对方。
按照梁国掌握的情报,大周最值得忌惮的两股兵力,一是听命于皇帝的北府兵,一是听命于世家谢氏的西府兵。
眼下谢氏首脑人物谢钧失踪,西府兵又在梁国兵马与邓玦汇聚的必经之路上。
西府兵便成为了梁国大军的第一目标。
在那之前,吐谷浑雄率领二十万大军,途径潼州,没费什么力气,两日之内便占据了潼州,杀死了潼州毅王。
消息传开,大周一片哗然。
穆明珠想到了毅王会败,但没有想到会败得这样快。她已经提前发信给毅王,告知梁兵南下之事,不知对方是未做准备,还是准备已经来不及了。
只要不过江,拥有百万战马、精良骑兵的梁**队,在面对大周军队时,几乎是碾压般的优势。
潼州毅王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穆明珠的王爷,并且招兵买马,要东进建业,然而谁能想到,他人还未出潼州,竟是给梁国大军灭了。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豫州武王不顾大敌当前,仍是催兵急行,要渡江杀到建业来,抢在梁国兵马赶到之前,先把穆明珠拉下龙椅,自己坐上去。他也并非失了智,而是经过了手下谋士的精密计算。潼州距离建业遥远,还有雍州、荆州的兵马在,梁国大军就算再怎么厉害,要杀到建业来总要半载一年之后。而外敌当前,大周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皇帝,一个周氏子孙——穆明珠显然是不行的。武王认为,他现下夺取建业,正是力挽狂澜的好机会。
扬州刺史李庆,与新任都督秦三刀,率领扬州府兵,拦截武王兵马。
而在这之前,一封出自皇宫的密信,不为人知地往梁国境内送去,收信人却是大商人孟非白。
当初梁国赵太后出事,孟非白原本已经回到大周。后来梁国小皇子拓跋长日往乌桓借兵,孟非白躲过风头之后,又去往梁国。他是大商人,手中资财无数,从前秘密替赵太后做事,与梁国朝中的部分高官也有交情。正如梁国当初能在大周安排奸细,如今穆明珠也可以反过来,借着孟非白在梁国多年经营的人脉,通过贿赂梁国高官与天子近臣,潜移默化达成自己的目的。
譬如眼下,梁国皇帝拓跋弘毅听了近臣的献策,认为很有道理。
近臣道:“咱们大梁之前几次攻打大周,都无功而返,并不是因为咱们兵刃不利,也不是因为咱们战马不够雄壮,而是因为咱们每次都是从一个点发动攻击。大周虽然精兵战马都少于咱们,但是若要在一个点与咱们对战,却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咱们大梁人多势众,应该发挥这个优势,不应该只从一个点去攻打,而应该多点作战。不但要从潼关攻打,还要从东边的徐州攻打,南下豫州,过扬州便与建业隔江相对。如此一来,便使得大周各处兵马自顾不暇、难以驰援。”
拓跋弘毅认为这计策有道理,于是又拨了十万兵马,南下徐州。
有潼州毅王之死在前,豫州武王不敢怠慢。梁国的兵马从潼州来到豫州遥远,但是从徐州赶到豫州却只是一个昼夜的事情。梁国铁蹄就在背后,豫州武王再也顾不得下扬州、入建业,只得拨转大军,应付南下的梁国兵马。
与此同时,在这半个月的时间内,占据潼州的梁国二十万兵马,在大将吐谷浑雄的指挥下,抵达了江北的奉节,距离荆州只一步之遥。
西中郎将谢钦在荆州与邓玦僵持已久,得知梁军南下的消息后,立时分兵,严守上游巴郡。因巴郡与汉水相连,如果梁国的船从汉水而下,那么大周的兵马就算是退回到长江以南,也未必安全了。但只要守住巴郡,守住秦州、梁州、雍州,守住这些重要的南北水系所在的地方,便能阻止梁国的战船南下,那么不管梁国是几十万骑兵南下,大周至少都还能保有长江以南的控制权。
“果如中郎将所料。”底下的将领回来奏报,“朝廷的兵马严守秦州、梁州与雍州三处。”
谢钦冷声道:“秦王竟如此阴毒。”他代表了谢太傅的立场,是不承认穆明珠新君身份的,唤一
梁国依旧有着百万战马、精兵无数,还有大周难以企及的重骑兵。
而大周呢?
李思清虽然送了密匣来,但并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此时听皇帝说梁国要举兵南下,不禁浑身一颤,苍白了面色。
齐云已经看完了密信,此时抬头看向穆明珠。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深重的担忧。
第208章
梁国大军这次选择了从长安镇南下,直抵潼州。
梁国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因为上一次吐谷浑雄在上庸郡碰了钉子,这次便绕开了上庸郡;二是因为邓玦按照穆明珠的指示,密报梁国皇帝拓跋弘毅,说他在荆州受西府兵掣肘,请梁兵自长江上游而下,好与他两面夹击于西府兵。
梁国与大周交战多年,彼此忌惮。大周固然担心梁国南下侵夺,但梁国也时时防备着大周北上收复失地。
两个庞然大物躺在一块,中间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历史上又几次血战,当然会留意着对方,要在任何可能的机会里彻底杀死对方。
按照梁国掌握的情报,大周最值得忌惮的两股兵力,一是听命于皇帝的北府兵,一是听命于世家谢氏的西府兵。
眼下谢氏首脑人物谢钧失踪,西府兵又在梁国兵马与邓玦汇聚的必经之路上。
西府兵便成为了梁国大军的第一目标。
在那之前,吐谷浑雄率领二十万大军,途径潼州,没费什么力气,两日之内便占据了潼州,杀死了潼州毅王。
消息传开,大周一片哗然。
穆明珠想到了毅王会败,但没有想到会败得这样快。她已经提前发信给毅王,告知梁兵南下之事,不知对方是未做准备,还是准备已经来不及了。
只要不过江,拥有百万战马、精良骑兵的梁**队,在面对大周军队时,几乎是碾压般的优势。
潼州毅王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穆明珠的王爷,并且招兵买马,要东进建业,然而谁能想到,他人还未出潼州,竟是给梁国大军灭了。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豫州武王不顾大敌当前,仍是催兵急行,要渡江杀到建业来,抢在梁国兵马赶到之前,先把穆明珠拉下龙椅,自己坐上去。他也并非失了智,而是经过了手下谋士的精密计算。潼州距离建业遥远,还有雍州、荆州的兵马在,梁国大军就算再怎么厉害,要杀到建业来总要半载一年之后。而外敌当前,大周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皇帝,一个周氏子孙——穆明珠显然是不行的。武王认为,他现下夺取建业,正是力挽狂澜的好机会。
扬州刺史李庆,与新任都督秦三刀,率领扬州府兵,拦截武王兵马。
而在这之前,一封出自皇宫的密信,不为人知地往梁国境内送去,收信人却是大商人孟非白。
当初梁国赵太后出事,孟非白原本已经回到大周。后来梁国小皇子拓跋长日往乌桓借兵,孟非白躲过风头之后,又去往梁国。他是大商人,手中资财无数,从前秘密替赵太后做事,与梁国朝中的部分高官也有交情。正如梁国当初能在大周安排奸细,如今穆明珠也可以反过来,借着孟非白在梁国多年经营的人脉,通过贿赂梁国高官与天子近臣,潜移默化达成自己的目的。
譬如眼下,梁国皇帝拓跋弘毅听了近臣的献策,认为很有道理。
近臣道:“咱们大梁之前几次攻打大周,都无功而返,并不是因为咱们兵刃不利,也不是因为咱们战马不够雄壮,而是因为咱们每次都是从一个点发动攻击。大周虽然精兵战马都少于咱们,但是若要在一个点与咱们对战,却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咱们大梁人多势众,应该发挥这个优势,不应该只从一个点去攻打,而应该多点作战。不但要从潼关攻打,还要从东边的徐州攻打,南下豫州,过扬州便与建业隔江相对。如此一来,便使得大周各处兵马自顾不暇、难以驰援。”
拓跋弘毅认为这计策有道理,于是又拨了十万兵马,南下徐州。
有潼州毅王之死在前,豫州武王不敢怠慢。梁国的兵马从潼州来到豫州遥远,但是从徐州赶到豫州却只是一个昼夜的事情。梁国铁蹄就在背后,豫州武王再也顾不得下扬州、入建业,只得拨转大军,应付南下的梁国兵马。
与此同时,在这半个月的时间内,占据潼州的梁国二十万兵马,在大将吐谷浑雄的指挥下,抵达了江北的奉节,距离荆州只一步之遥。
西中郎将谢钦在荆州与邓玦僵持已久,得知梁军南下的消息后,立时分兵,严守上游巴郡。因巴郡与汉水相连,如果梁国的船从汉水而下,那么大周的兵马就算是退回到长江以南,也未必安全了。但只要守住巴郡,守住秦州、梁州、雍州,守住这些重要的南北水系所在的地方,便能阻止梁国的战船南下,那么不管梁国是几十万骑兵南下,大周至少都还能保有长江以南的控制权。
“果如中郎将所料。”底下的将领回来奏报,“朝廷的兵马严守秦州、梁州与雍州三处。”
谢钦冷声道:“秦王竟如此阴毒。”他代表了谢太傅的立场,是不承认穆明珠新君身份的,唤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