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39节(2/3)
们这寺庙,说不得是新君当初来过的。”
对于这些学子来说,与新君有关的任何小事,都是足够激动人心的。
风雨夜,谈论新君继位的传奇故事,自然比担忧他们未知的前程有趣许多倍。
众学子立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不是这座庙。”那些缩在左边发霉稻草堆中的乞儿中,忽然钻出来一个半大孩子,眨巴着眼睛,渴望地看着学子们烤在火堆旁的干粮。
胡辛笑道:“你知道是哪一座?”便招手要那孩子过来,笑道:“你给我们说说,说得好,给你一个饼子吃。”
那孩子吞了口唾沫,往他们的大火堆边走上来几步,他身后的乞儿们似乎有人想要他回去,但他没有听从。
“当初皇帝还是秦王,带着取真经的队伍出了建业城。”那乞儿虽然身上脏污,但口齿伶俐,又被那饼子勾着,知无不言,“那天跟今晚一样,也是下了很大的雨。我原来的师父——”
学子中有人笑道:“你还有师父?”
那乞儿道:“教我讨饭的师父。那日我们没讨到饭,眼看要挨饿,师父便带我往五里之外的一座寺庙去。那寺庙是告老还乡的范侍郎出钱修建的,寺庙很大,师父认识那里看守菜园的一个老和尚。那老和尚心善,每次师父跟我讨不到饭,便去范家的大寺庙,那老和尚总是想办法给我们盛两饭碗出来。那晚雨下得好大,还有闪电,路上又泥泞,还没到菜园,我便摔倒了,师父正要拉我起来——忽然就听到马车的声音,不是一辆,也不是十辆,大雨中数不清的马车从我们身边驶过。虽然下着雨,但是那些马车驶过之后,在地上留下的痕迹好深,不知道拉着什么货物。马车过后,是望不到边的僧人。我跟师父跪倒在路边,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过了多久,那些僧人总算都过去了。师父这才带着我,又往菜园去。”
学子中有人按捺不住,问道:“新君就在那些僧人之中?她当初可是剃了头发的!”
又有人呵斥那学子,道:“你急什么?听小师父把话说完。”不知不觉中,把小乞儿尊称成了小师父。
那乞儿继续道:“那晚的僧人实在是太多了,连看守菜园的屋舍中都坐了十几名僧人。我跟师父到了菜园,原本想吃过饭,帮老和尚做完活便走。老和尚心善,说外面风雨大,留我们住一夜。我们便留下来,谁知道我师父半夜发起高烧来。他年纪大了,又饿了两日,晚上给雨浇透了,受不住……”他说到这里,语带哽咽,顿了顿,又道:“我没有办法,去求老和尚,老和尚又去求大和尚。后来他们说虚云高僧在,不知道虚云高僧肯不肯帮忙,一层一层求上去。”
学子中有人诧异道:“是济慈寺的虚云高僧?”
又有人道:“那果然救了你师父?”
那乞儿摇头道:“虚云高僧发慈心,见了我师父,可是说我师父大限已至,强留不得了。”他抽了抽鼻子,也许是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快一年,也许是因为饥饿让他没有多余的能量去表达悲伤,只是一径讲下去,道:“师父走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求高僧给他超度,想着师父说不愿意再来人间受苦,就想着要他莫要再投胎来了。都说佛家有极乐世界,便叫我师父去那极乐世界好了。也不知他能不能去,佛家的极乐世界不知要多少银子才能进。”他说到这里,顿了顿道:“我给他烧的纸钱,也不知够不够用。”
他这样一个自己都吃不饱的半大小子,还能想着给死去的师父烧纸钱,也算是有心了。
围坐火堆旁的学子全都安静下来。
破旧的寺庙中,只听得到外面的风雨声,与柴火燃烧的哔剥声。
哪怕这些学子是寒门出身,但他们的家庭还能供养他们识字,乃至于依靠朝廷的资助年复一年读书上来。对他们来说,像小乞儿这样的故事是遥远而震撼的。
哪怕这样的故事,对于小乞儿来说是每天都在上演的。
“对了。”那乞儿怯生生望向胡辛,这是方才说要给他饼子吃的人,“那虚云高僧说我有慧根,给我留了字条,说等大事定了,要我拿字条去济慈寺。”
胡辛先递了饼子给他,诧异道:“虚云高僧给你留了字条?那你怎得还……”在这破庙中安身,在城外乞讨。
那乞儿忙不迭接了饼子,顾不得烫便咬了一大口,含糊道:“守山门的兵不让我们进。我好不容易混进去两次,还没等走到寺门,便给巡查的兵老爷抓住了,险些送了命。”
济慈寺乃是天下第一寺,是皇帝上香之处,自然不是闲杂人等能擅自进入的。
虚云高僧留了字条,有心帮这小乞儿。谁知这小乞儿却压根上不得山门、入不得寺。
那乞儿已三五口把饼子下了肚,舔干净指尖的饼屑,把手指在脏污的衣裳上狠蹭了几下,从怀中珍重地捧出一只叠成方形的黄纸来,送到胡辛眼前去,讨好笑道:“先生,您能帮我看看写的什么吗?”当初虚云高僧给他写了字条,他只顾着哭师父,倒是忘了问上面的字。而他身边并没有识字的人。
胡辛小心接了那黄纸,入手便知不是寻常纸张,虽然色黄,但光洁平整而又厚实,不是市面上所能买到的。
纸上
对于这些学子来说,与新君有关的任何小事,都是足够激动人心的。
风雨夜,谈论新君继位的传奇故事,自然比担忧他们未知的前程有趣许多倍。
众学子立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不是这座庙。”那些缩在左边发霉稻草堆中的乞儿中,忽然钻出来一个半大孩子,眨巴着眼睛,渴望地看着学子们烤在火堆旁的干粮。
胡辛笑道:“你知道是哪一座?”便招手要那孩子过来,笑道:“你给我们说说,说得好,给你一个饼子吃。”
那孩子吞了口唾沫,往他们的大火堆边走上来几步,他身后的乞儿们似乎有人想要他回去,但他没有听从。
“当初皇帝还是秦王,带着取真经的队伍出了建业城。”那乞儿虽然身上脏污,但口齿伶俐,又被那饼子勾着,知无不言,“那天跟今晚一样,也是下了很大的雨。我原来的师父——”
学子中有人笑道:“你还有师父?”
那乞儿道:“教我讨饭的师父。那日我们没讨到饭,眼看要挨饿,师父便带我往五里之外的一座寺庙去。那寺庙是告老还乡的范侍郎出钱修建的,寺庙很大,师父认识那里看守菜园的一个老和尚。那老和尚心善,每次师父跟我讨不到饭,便去范家的大寺庙,那老和尚总是想办法给我们盛两饭碗出来。那晚雨下得好大,还有闪电,路上又泥泞,还没到菜园,我便摔倒了,师父正要拉我起来——忽然就听到马车的声音,不是一辆,也不是十辆,大雨中数不清的马车从我们身边驶过。虽然下着雨,但是那些马车驶过之后,在地上留下的痕迹好深,不知道拉着什么货物。马车过后,是望不到边的僧人。我跟师父跪倒在路边,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过了多久,那些僧人总算都过去了。师父这才带着我,又往菜园去。”
学子中有人按捺不住,问道:“新君就在那些僧人之中?她当初可是剃了头发的!”
又有人呵斥那学子,道:“你急什么?听小师父把话说完。”不知不觉中,把小乞儿尊称成了小师父。
那乞儿继续道:“那晚的僧人实在是太多了,连看守菜园的屋舍中都坐了十几名僧人。我跟师父到了菜园,原本想吃过饭,帮老和尚做完活便走。老和尚心善,说外面风雨大,留我们住一夜。我们便留下来,谁知道我师父半夜发起高烧来。他年纪大了,又饿了两日,晚上给雨浇透了,受不住……”他说到这里,语带哽咽,顿了顿,又道:“我没有办法,去求老和尚,老和尚又去求大和尚。后来他们说虚云高僧在,不知道虚云高僧肯不肯帮忙,一层一层求上去。”
学子中有人诧异道:“是济慈寺的虚云高僧?”
又有人道:“那果然救了你师父?”
那乞儿摇头道:“虚云高僧发慈心,见了我师父,可是说我师父大限已至,强留不得了。”他抽了抽鼻子,也许是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快一年,也许是因为饥饿让他没有多余的能量去表达悲伤,只是一径讲下去,道:“师父走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求高僧给他超度,想着师父说不愿意再来人间受苦,就想着要他莫要再投胎来了。都说佛家有极乐世界,便叫我师父去那极乐世界好了。也不知他能不能去,佛家的极乐世界不知要多少银子才能进。”他说到这里,顿了顿道:“我给他烧的纸钱,也不知够不够用。”
他这样一个自己都吃不饱的半大小子,还能想着给死去的师父烧纸钱,也算是有心了。
围坐火堆旁的学子全都安静下来。
破旧的寺庙中,只听得到外面的风雨声,与柴火燃烧的哔剥声。
哪怕这些学子是寒门出身,但他们的家庭还能供养他们识字,乃至于依靠朝廷的资助年复一年读书上来。对他们来说,像小乞儿这样的故事是遥远而震撼的。
哪怕这样的故事,对于小乞儿来说是每天都在上演的。
“对了。”那乞儿怯生生望向胡辛,这是方才说要给他饼子吃的人,“那虚云高僧说我有慧根,给我留了字条,说等大事定了,要我拿字条去济慈寺。”
胡辛先递了饼子给他,诧异道:“虚云高僧给你留了字条?那你怎得还……”在这破庙中安身,在城外乞讨。
那乞儿忙不迭接了饼子,顾不得烫便咬了一大口,含糊道:“守山门的兵不让我们进。我好不容易混进去两次,还没等走到寺门,便给巡查的兵老爷抓住了,险些送了命。”
济慈寺乃是天下第一寺,是皇帝上香之处,自然不是闲杂人等能擅自进入的。
虚云高僧留了字条,有心帮这小乞儿。谁知这小乞儿却压根上不得山门、入不得寺。
那乞儿已三五口把饼子下了肚,舔干净指尖的饼屑,把手指在脏污的衣裳上狠蹭了几下,从怀中珍重地捧出一只叠成方形的黄纸来,送到胡辛眼前去,讨好笑道:“先生,您能帮我看看写的什么吗?”当初虚云高僧给他写了字条,他只顾着哭师父,倒是忘了问上面的字。而他身边并没有识字的人。
胡辛小心接了那黄纸,入手便知不是寻常纸张,虽然色黄,但光洁平整而又厚实,不是市面上所能买到的。
纸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