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47节(2/3)
了皇帝,穆武更是没什么机会出现在人前了。从前他是穆桢亲爱的外甥,哪怕是残了一只眼睛,只要头脑还在、身份还在,甚至一度被推上夺位的大浪。如今他没了皇权的庇护,只凭他个人的能力,又还能有什么用处呢?如今有口饭吃,都还是百姓在供养。
建业城中的皇亲世家,全当穆武是条死狗,甚至不屑于来踢他一脚。
但就是这样一条死狗,却被谢钧精准发掘,巧妙利用。
在英王妃东窗事发之前,穆武正想法设法想要联系上英王妃,与之共商大计,完成谢钧的嘱托。穆武本人恨穆明珠入骨,所以特别能找寻同类的人,譬如英王妃。只是前文已经说过了,他虽然巴不得与英王妃联手,彼时英王妃看他却如一条死狗,压根不屑与他来往。
当下英王妃与诚王联手谋反之事被曝光出来,英王阖府遭殃。
穆武藏在暗处,原本的遗憾全变成了侥幸——还好没跟英王妃扯上关系,否则这一下便全完了!可见冥冥之中,神佛保佑他,要他有大仇得报那一日!
他犹如阴沟里的老鼠,瞪着一双发红的眼睛,嗅着外面的风向,眼见朝廷对东扬州用兵,立时乐不可支,巴不得天下大乱。
事发之后,朝廷已调拨了临近的吴郡与永嘉郡兵马,前往东扬州。
如今又从建业拨精兵八千,用于平叛。
只是这领兵的人选,实在出人意料,竟是诚王在建业的长子周汪。
与此同时,由诚王次子周洋亲笔所写的讨逆檄文,也已经布告天下。
老子起兵**,儿子带兵平叛,实乃前所未有的奇闻。
对于皇帝的决定,朝中有老成持重者摇头叹息,认为这是纵虎归山,一旦周汪领兵至于东扬州,便会父子合流。当初诚王连两个儿子都不在意,如今只剩一个次子周洋在建业,又还有什么用?
“我可不这么认为。”穆明珠私下对齐云道:“周汪与他父亲诚王不同,他还年轻,不过十六岁。虽然人等等不同,但整体而言,年轻人总是心软些,讲情义,他跟弟弟周洋在建业相依为命多年,感情深厚,甚于诚王对他们的父子之情。”
这是她自己的切身感受,大部分随着年纪的增长,往往会更注重现实的利益,能返璞归真、不忘初心的是少数的智者。
“况且就算周汪临阵反叛,随行监军也完全能拿下他。”穆明珠做了两手的准备,只是不曾把底牌亮给众人看,她轻叹道:“但愿这对兄弟,莫要让我失望。”
窗外色夜已深,暮春的雨淅淅沥沥,穆明珠遥想东扬州的评判之战,气氛一时有些沉寂。
齐云低声道:“陛下要虚云高僧写的经文,倒是有趣。”
穆明珠回过神来,眯眼一笑,得意道:“你看到了?”
齐云笑道:“今日操练,众僧已开始诵读。‘经文百卷,家国第一’……”他所念的,正是穆明珠强要虚云加在总纲中的要义。
穆明珠先是笑出声来,待到止住笑意,这才正色道:“这道理难道不对吗?若国破家亡,寺庙里的僧人又岂能逃得过?”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俗世客,既在一国,便为一体。
东扬州平叛尚未定,宫中女官考试的结果已经揭晓。这次考试能顺利开启,参与的侍女达一千余名,还要归功于太上皇在时,非但不禁宫人识字、甚至鼓励宫人读书学习诗文。若没有太上皇当初打下的基础,眼下只培养这些侍女识字读书,就需要三五年,至于考试选官就更是后话了。
女官考试成绩出来,穆明珠看过之后,对李思清道:“抄录一份到长秋宫,叫太上皇看了也高兴。”
这份成果里,亦有太上皇当初的功绩。
早在考试之前,穆明珠便晓谕宫中上下,之后各人在宫中的职位会综合考试的成绩进行调整。因这样的事情是第一次,最初众人并没有意识到强度会有多么大,甚至很多宫人都认为这只皇帝一时兴起。直到如今成绩出来,譬如织造绣房等司坊,有些做了十数年的宫人,因成绩不及格,竟然真就被降了原本的职务,由成绩更优异的年轻宫人取而代之。如歌舞坊中,回雪与流云得益于当初在谢府受的熏陶,不管是字迹还是学识,都胜过寻常宫人许多,当之无愧拿了歌舞坊的头两名。变动之下,宫中自然也会有不和谐的声音,有人叫屈、有人憋闷、有人走门路。如此乱哄哄闹了半个月,众宫人见皇帝铁了心,在李思清的主理下,宫中秩序才算是慢慢恢复了正常。
若说这次宫中考试最出人意料的,还属翠鸽。
她竟是在千余名宫人中考了第一。
这得益于她出色的算经成绩,因宫人多半不通算经,即便是樱红、碧鸢这等被穆明珠要求去学的,也只限于会,但并不精通、也未曾钻研。
翠鸽早在扬州时为穆明珠在外面做事,舍粥分田的时候,已经切实认识到算经的重要性。后来有了监理柳耀做师父的大好机会,她更是不肯放过,勤学算经,甚至到了樱红笑言疯魔的程度。
如今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付出了巨大心力的算经,为她争得了总体头名的好成绩。
穆明珠下旨,册封翠鸽为学士,常伴左右,协理宫中百事,连樱红、
建业城中的皇亲世家,全当穆武是条死狗,甚至不屑于来踢他一脚。
但就是这样一条死狗,却被谢钧精准发掘,巧妙利用。
在英王妃东窗事发之前,穆武正想法设法想要联系上英王妃,与之共商大计,完成谢钧的嘱托。穆武本人恨穆明珠入骨,所以特别能找寻同类的人,譬如英王妃。只是前文已经说过了,他虽然巴不得与英王妃联手,彼时英王妃看他却如一条死狗,压根不屑与他来往。
当下英王妃与诚王联手谋反之事被曝光出来,英王阖府遭殃。
穆武藏在暗处,原本的遗憾全变成了侥幸——还好没跟英王妃扯上关系,否则这一下便全完了!可见冥冥之中,神佛保佑他,要他有大仇得报那一日!
他犹如阴沟里的老鼠,瞪着一双发红的眼睛,嗅着外面的风向,眼见朝廷对东扬州用兵,立时乐不可支,巴不得天下大乱。
事发之后,朝廷已调拨了临近的吴郡与永嘉郡兵马,前往东扬州。
如今又从建业拨精兵八千,用于平叛。
只是这领兵的人选,实在出人意料,竟是诚王在建业的长子周汪。
与此同时,由诚王次子周洋亲笔所写的讨逆檄文,也已经布告天下。
老子起兵**,儿子带兵平叛,实乃前所未有的奇闻。
对于皇帝的决定,朝中有老成持重者摇头叹息,认为这是纵虎归山,一旦周汪领兵至于东扬州,便会父子合流。当初诚王连两个儿子都不在意,如今只剩一个次子周洋在建业,又还有什么用?
“我可不这么认为。”穆明珠私下对齐云道:“周汪与他父亲诚王不同,他还年轻,不过十六岁。虽然人等等不同,但整体而言,年轻人总是心软些,讲情义,他跟弟弟周洋在建业相依为命多年,感情深厚,甚于诚王对他们的父子之情。”
这是她自己的切身感受,大部分随着年纪的增长,往往会更注重现实的利益,能返璞归真、不忘初心的是少数的智者。
“况且就算周汪临阵反叛,随行监军也完全能拿下他。”穆明珠做了两手的准备,只是不曾把底牌亮给众人看,她轻叹道:“但愿这对兄弟,莫要让我失望。”
窗外色夜已深,暮春的雨淅淅沥沥,穆明珠遥想东扬州的评判之战,气氛一时有些沉寂。
齐云低声道:“陛下要虚云高僧写的经文,倒是有趣。”
穆明珠回过神来,眯眼一笑,得意道:“你看到了?”
齐云笑道:“今日操练,众僧已开始诵读。‘经文百卷,家国第一’……”他所念的,正是穆明珠强要虚云加在总纲中的要义。
穆明珠先是笑出声来,待到止住笑意,这才正色道:“这道理难道不对吗?若国破家亡,寺庙里的僧人又岂能逃得过?”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俗世客,既在一国,便为一体。
东扬州平叛尚未定,宫中女官考试的结果已经揭晓。这次考试能顺利开启,参与的侍女达一千余名,还要归功于太上皇在时,非但不禁宫人识字、甚至鼓励宫人读书学习诗文。若没有太上皇当初打下的基础,眼下只培养这些侍女识字读书,就需要三五年,至于考试选官就更是后话了。
女官考试成绩出来,穆明珠看过之后,对李思清道:“抄录一份到长秋宫,叫太上皇看了也高兴。”
这份成果里,亦有太上皇当初的功绩。
早在考试之前,穆明珠便晓谕宫中上下,之后各人在宫中的职位会综合考试的成绩进行调整。因这样的事情是第一次,最初众人并没有意识到强度会有多么大,甚至很多宫人都认为这只皇帝一时兴起。直到如今成绩出来,譬如织造绣房等司坊,有些做了十数年的宫人,因成绩不及格,竟然真就被降了原本的职务,由成绩更优异的年轻宫人取而代之。如歌舞坊中,回雪与流云得益于当初在谢府受的熏陶,不管是字迹还是学识,都胜过寻常宫人许多,当之无愧拿了歌舞坊的头两名。变动之下,宫中自然也会有不和谐的声音,有人叫屈、有人憋闷、有人走门路。如此乱哄哄闹了半个月,众宫人见皇帝铁了心,在李思清的主理下,宫中秩序才算是慢慢恢复了正常。
若说这次宫中考试最出人意料的,还属翠鸽。
她竟是在千余名宫人中考了第一。
这得益于她出色的算经成绩,因宫人多半不通算经,即便是樱红、碧鸢这等被穆明珠要求去学的,也只限于会,但并不精通、也未曾钻研。
翠鸽早在扬州时为穆明珠在外面做事,舍粥分田的时候,已经切实认识到算经的重要性。后来有了监理柳耀做师父的大好机会,她更是不肯放过,勤学算经,甚至到了樱红笑言疯魔的程度。
如今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付出了巨大心力的算经,为她争得了总体头名的好成绩。
穆明珠下旨,册封翠鸽为学士,常伴左右,协理宫中百事,连樱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