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87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其平可不赞同他哥:“那刘蕾呢?《橱窗里的小狗》、《没人要的孩子》哪个不知道?她为什么能红?因为她爸是著名的歌唱家呀,她有门路可以出磁带,所以她才有机会在全国都红起来。她不是大学生歌手吗?”
    他转过头,热切地看着周秋萍,“真的,你相信我,这绝对是个好机会,互惠互利,一本万利。”
    他虽然是新闻主播,但他上大学的时候是绝对的文艺青年,他还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只可惜随着毕业分配,乐队成员各奔东西,自然也就解散了。
    到今天为止,他心中都有遗憾,觉得自己应该在音乐道路上更上一层楼的。
    周秋萍怦然心动。
    打造自己的流行歌手,听上去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虽然她欣赏何谓,但她也清楚何谓是文工团的人。借对方录磁带发行可以,但如果想有进一步的动作,那就不现实了。人家好歹是现役军人。
    大学生歌手好啊。她印象中上辈子自己出去打工时,校园歌曲,哦,好像叫校园民谣,就已经特别红了。什么《同桌的你》之类的,传唱一时。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种校园风的歌曲有市场。
    作为一个五音不全的商人,她根本不可能真正掌握音乐的品质,她只能从市场角度出发,判断哪种风格受歌迷欢迎。
    胡其平还在滔滔不绝,积极游说潜在的赞助商:“这事儿真的很简单,学生会自己就可以组织,我们广播电台也可以协办。场地我们直接租大礼堂,音响设备问文工团借。开销不大的,包括请专家评委,加在一块儿,也能控制在5万块以内。”
    周秋萍还没说什么,胡经理先一巴掌将弟弟拍到边上去了:“你有完没完?5万块,你当是500块呀?你能掏出500块来我就谢天谢地了。”
    现在还没月光族的概念,但胡其平是标准的月光族。每个月都攒不下一分钱。
    好在他们单位给分职工宿舍,虽然小,好歹能摆下张床。食堂也能吃饭,味道再不好,不至于饿死人。所以他才能这么造。
    周秋萍抿了抿嘴唇,抬眼看还双目灼灼盯着自己的胡其平:“这样吧,你先拿个方案出来给我看。如果可行的话,这个校园歌手大赛也不是不能办。”
    天籁呀,这绝对是天籁之音。
    胡其平一个快1米8的大小伙子闻声就一蹦三尺高,双眼放光地盯着周秋萍,连声保证:“没问题,我马上就写!”
    其实这个校园歌手大赛,他在心中已经酝酿许久了。甚至大学没毕业的时候,他就有这个想法,还想让他哥牵头来办。
    只可惜胡经理一点也不感兴趣。他部队的人,干嘛掺和学校的事?
    现在可谓瞌睡送枕头,现成的机会,胡其平愿意放过才怪。
    他滔滔不绝地开始输出:“周经理,你这个事情做的简直太好了。现在出版社都想引进外面的唱片,那个的确一本万利。只要引进的好,一年半载都不愁没饭吃。但这个很可怕的,一直吃别人的饭,追在人家屁股后面跑,时间长了,你只能配合别人,你说了不算的。你永远都不是老大。”
    周秋萍听了一回,心中暗道,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流行文化日韩抄欧美,港台抄日韩,内地再抄港台呀。
    她点点头:“所以?”
    “所以我们要搞校园原创歌手大赛。你这才30首翻唱的歌,肯定不够用,你得多点选择。”?
    第179章 送上门的人才
    事实证明, 只要你有钱,愿意花钱,多的是人给你干活。
    周秋萍还没招聘呢, 就有人毛遂自荐帮他准备校园歌手大赛。
    她倒是表现的淡定。
    胡经理却紧张的要命, 生怕自己弟弟搞砸了。
    其实他作为音乐界人士,也认为校园歌曲有发展空间。台湾的校园民谣不说了, 像那个大名鼎鼎的刘文正, 最早也是校园歌手。还有现在很红的罗大佑,他写的《童年》,成方圆在大陆唱.红的,就是典型的校园歌曲。
    但正因为觉得这事有点靠谱,所以他替弟弟压力大,真怕他白白浪费了机会, 还白糟蹋了人的钱。
    领导都已经花钱买香港歌曲的版权了, 投入这么大成本, 显然是想把这事儿搞好。要是办砸了,岂不是自找麻烦。
    胡经理紧张的要命, 拿着弟弟手写的方案, 不停地加加减减。
    他好歹也是干这行的, 其实这几年歌唱比赛不少,但基本在行业内部举行。作为业内人士,他也出席过类似的活动, 自然见多识广。
    作为标准的外行,周秋萍不插嘴, 随便他俩自己怎么讨论。谁规定老板一定要精通业务?术业有专攻, 老板知道该怎么用人该怎么花钱, 就已经足够了。
    她也不耽误人家兄弟俩讨论事情, 点头道:“行,你俩定下来以后打电话给我。这事儿快点啊,别从开学拖到学期结束,学生都放假了,我上哪找人去?”
    在高校举办原创歌手大赛,还真挺划算的。
    初赛选手的食宿问题完全可以自理,而且就在学校内部进行,她这边不用承担管理风险。
    等到了决赛阶段,她管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