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39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这哪是澄清,她这分明是雷神之锤!
    看样片的栏目组成员们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么一来的话,跑到商场里面的顾客哪里还愿意买贵货,当冤大头。
    哼!本来他们一个电视购物节目能推荐的商品有多少?平台就这点大,永远不可能跟商场相提并论啊。结果商场非要把他们当死敌,故意找茬。
    那就别怪他们出手反击了。
    周秋萍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下脖子,这还不够。
    降价好啊,价格都降的这么低了,不趁机占点便宜,简直对不起自己。
    周秋萍拿起电话,开始联系各家供销社。现在有便宜货,比出厂价格更低,可以拿货。
    要不要赶紧囤一波,这样在农村地区也能降价促销售。
    第328章 叫你拿乔
    所谓人多力量大。
    在成百上千家供销社面前, 十几家商场和商店组成的联盟,简直堪称弱小可怜又无助。
    根本用不着大规模动员,光是江州以及江州周边地区的供销社那个鼻子尖的就恐怖。他们哪里是买货呀, 他们是清仓。
    一到店里第一件事就是把在架的所有便宜货一扫而空。商店补多少库存, 他们直接吃下去多少。那个快准狠稳,完全叫人回不过神。
    一开始柜台负责人不明所以, 还为货出的快欢欣鼓舞。但是很快商场就发现问题了, 原本他们还能靠着便宜货吸引顾客在商场里逛一逛。等到杀手锏被清光,顾客来了买不到,只会勃然大怒,看也不看其他商品一眼。
    没办法,他们只能赶紧去厂家提货。
    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以前商场和厂家都是代销的关系。也就是说货先从厂家拿过来, 等卖完之后大家再结账。
    但是现在, 不知道这些厂家是怎么想的, 居然放着很快就能到手的大笔钱财不要,坚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你们能拿多少钱来, 我们就出多少货去。
    代销, 我们现在不这么来。
    商家被逼得没办法, 恨得牙痒痒,但来自顾客的压力摆在那儿,他们只能咬牙硬撑, 恨不得骂臭了厂家。
    其实厂家如此不近人情,也不是谁耍了阴谋诡计。而纯粹是因为大家被三角债给吓怕了, 个个都希望现金为王。
    商场在赔本赚吆喝, 是明摆着的事儿。能撑多久?关键看商场的血有多厚。
    但从去年开始, 商场的日子就很不好过, 再厚的家底子也经不住坐吃山空。
    现在他们这样饮鸩止渴,万一是拆东墙补西墙,最后空下一大笔货款还不上,到时候厂家找谁哭去?要晓得现在小品都说欠债的杨白劳才是大爷,追债的黄世仁已经沦为孙子了。
    与其冒这个险,不如能挣多少是多少,先把到手的钱塞进兜里再说。
    这边供销社的人凶猛吃货,那边厂家又不肯代销。加上其他商品销售额并没有明显上涨,利润跟不上。一直在亏血本的店家很快吃不消了。
    一开始他们还硬着头皮扛,先控制住大规模吃货的二道贩子,免得流失更多的真正顾客。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供销社很快就把闲逛的老头老太太聚集到一起,以一人5块钱的报酬,让他们代买。
    待到商场反应过来,找工商局过来处理这种明目张胆的投机倒把行为,这群人又矢口否认,说东西之所以放在货车上,是因为他们合伙请了司机,帮忙开车送到家里去。
    那抓在手上的5块钱,就是他们要出的车费。
    工商局还想深入挖掘一下,老头老太太们就又吵又闹,充分展现出了中老年退休人民的强大战斗力,愣是轰的牛皮轰轰的工商局都退避三舍,不敢再管这一茬。
    如此三番两次下来,商场的血能有多厚?大家现金流很快就扛不住了,接二连三地败退,一场轰轰烈烈的同盟行动,勉勉强强撑到了正月十五。这家商场就借口新春大促销活动结束,赶紧将商品调回了原价。
    这一回,他们赔了本也没赚到吆喝。白白叫乡下的供销社占了好大便宜。
    供销社的销售群体面对广大农民同志和乡镇居民,压根不和商场构成竞争关系。所以即便他们低价拿的货又加了几十块钱回去销售,对于他们的顾客来讲也好便宜。
    毕竟大家虽然在电视上看到城里的商场卖的更便宜,但考虑来回运输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还不如直接从供销社买呢,省心又省事。
    说到这个下沉农村的销售模式,还得再往回扒拉一通乡镇企业的回春。
    之前秋天时,因为政策严厉打压私营经济发展,地区的乡镇企业关的关停的停,原本在厂里上班的工人们,一下子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日子很不好过。
    后来周秋萍通过供销社的负责人们给大家提醒,可以搞集体合作单位。
    胆子大的乡镇企业负责人就悄咪咪去工商局问了,还真拿到了执照,又能挺起胸膛搞生产了。
    其他人见状有样学样,短短数月功夫,不少工厂就重新恢复了生产。
    后来江州台的《深度调查》大力推销了集体合作模式,又有工商部门公然站出来背书,重新开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