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23节(2/3)
出门在外开销大着呢。你看张蔷那会儿挣的钱要比你多吧,花不了两年就没了,只好回来。再说手上有钱,做选择也就更能顺应本心。”
石磊大剌剌地闯进厨房,嘴里抱怨道:“不是说有水果嘛,怎么还不拿出来。天!这个好,草莓,甜,好吃。”
他这一打岔,两位女同志也不好在说什么,只能咬牙切齿地愤恨:“你就知道吃。”
石磊委屈死了,现在的女同志完全不讲道理,刚才明明是她们说要洗水果给大家吃的。
他端着草莓出去,发现客厅里又多了人。
高女士和田彩霞还有彭阳奔波了一天,去城郊寻找合适的养鸡场地点。强扭的瓜不甜,农场看不上他们,他们也不上赶着,另起炉灶好了。
除了他们之外,沙发上还坐着位女同志,是电视台服务部的叶文兰。
石磊咋舌,感觉周经理太可怕了,她才刚跟黄总监商量完要做新电视节目的事,这么快就把人拉过来商量具体工作了。
结果周秋萍看到叶文兰也愣了下,笑着打招呼:“叶老师,你来了,正好,有个新的节目企划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说着她把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大学生歌手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又补充说明道:“9月下旬开亚运会,我们在暑假里搞歌唱比赛,刚好可以响应亚运会,展现出年轻人的青春活力。”
叶文兰看着有些拘束,只仓促地点头:“不错,挺好的,海城电视台的《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收视率就很高,很受欢迎。”
这个大奖赛大概是中国内地荧幕上最早的选秀节目,1985年开播,风靡一时,像周冰倩和巫慧敏,就是从节目里走出来的歌星。周冰倩去年出的磁带销量也破了百万呢。
彭阳好奇:“我听说这个比赛一开始没人报名,电视台的人拿闹钟引诱大家,谁报名就发一只闹钟,所以才把比赛的人给凑齐的?”
叶文兰扯了扯嘴角:“我也不清楚。”
周秋萍看她像有心事,便招呼她到院子里:“正好,叶老师,我有个事情想问问你。”
等她们出了房门,她才开口问:“怎么了?有事吗?”
叶文兰苦笑,像是难以启齿的模样,踟蹰片刻才开口:“周经理,我听说现在办去匈牙利的移民有门路,是吗?”
周秋萍皱眉:“你也想移民吗?我知道《点歌台》其实没任何技术含量,也谈不上发展。但是这个《校园歌手大赛》如果好好做的话,可以成为大陆电视台的一张名片。”
叶文兰无奈摇头:“我也想做啊,可我也得考虑家庭。我爱人之前一直借调在省报,现在被退回去了。我们老家很远,想办法调到大城市恐怕比出国还难。”
原来经济大环境不好,国家财政也紧张,下拨到各个单位的经费有限。今年上面财政就按编制给钱,那些借调人员所有的行政开支全部由单位自己承担。
报纸受到广播和电视台的冲击,日子也谈不上好过。他们就开始精简人员,将借调的工作人员退回原单位。
这下麻烦大了,叶文兰老家到江州,坐火车得两天两夜。两口子如果长期分居,那肯定容易出问题。
她丈夫也不愿意回去。借调人员是最尴尬的,你在原单位什么活都没干,那自然升职称升官所有的好事都不可能轮到你。他也三十好几了,再跟小年轻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拼,不管是体力还是心态都扛不住。
他听妻子偶然提起周经理把生意都做到国外去了,就来了兴趣。他毕竟本身就是做新闻的,只要稍微一打听,便清楚了匈牙利和中国互相免签的事。于是他就动心了。
他想趁着还年轻,出去闯一闯,省得在老家那个小地方空有抱负没有施展的空间。
周秋萍询问叶文兰:“那你的意思呢?你是想留在国内发展还是出国?”
叶文兰抿了抿嘴唇,颇为羞愧:“我希望和我爱人共进退。”
她解释道,“当初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他本来有更好的选择的。但是为了迁就我,才留在了本省。后来我成功地调过来了,他却只能借调。他已经为我牺牲了很多。”
周秋萍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夫妻相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没啥好说的。
她略一沉吟,跟叶文兰确认:“我记得你以前好像也在报社工作是吧?”
“对,我干过记者也干过编辑。”
就是因为写稿子被认为倾向有问题,所以她才叫清理掉的。她怀疑丈夫之所以被退回原单位也是受自己牵连。
毕竟现在空气又紧张起来了。
“那你们夫妻俩的外语水平如何?”
“我会英语和俄语,我爱人英语也不错。”
周秋萍没打包票:“那好吧,我给你问问看。我是不希望你们去摆摊子的,最好还是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叶文兰听得满头雾水,但周秋萍已经招呼她进屋吃水果,并没有进一步解释的意思。
因为周秋萍现在也没把握呀。
她看这两口子以前都是在报社工作的,突发奇想,想办一份中文报纸。
现在涌到匈牙利的大部分中国人根本不会说英语
石磊大剌剌地闯进厨房,嘴里抱怨道:“不是说有水果嘛,怎么还不拿出来。天!这个好,草莓,甜,好吃。”
他这一打岔,两位女同志也不好在说什么,只能咬牙切齿地愤恨:“你就知道吃。”
石磊委屈死了,现在的女同志完全不讲道理,刚才明明是她们说要洗水果给大家吃的。
他端着草莓出去,发现客厅里又多了人。
高女士和田彩霞还有彭阳奔波了一天,去城郊寻找合适的养鸡场地点。强扭的瓜不甜,农场看不上他们,他们也不上赶着,另起炉灶好了。
除了他们之外,沙发上还坐着位女同志,是电视台服务部的叶文兰。
石磊咋舌,感觉周经理太可怕了,她才刚跟黄总监商量完要做新电视节目的事,这么快就把人拉过来商量具体工作了。
结果周秋萍看到叶文兰也愣了下,笑着打招呼:“叶老师,你来了,正好,有个新的节目企划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说着她把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大学生歌手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又补充说明道:“9月下旬开亚运会,我们在暑假里搞歌唱比赛,刚好可以响应亚运会,展现出年轻人的青春活力。”
叶文兰看着有些拘束,只仓促地点头:“不错,挺好的,海城电视台的《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收视率就很高,很受欢迎。”
这个大奖赛大概是中国内地荧幕上最早的选秀节目,1985年开播,风靡一时,像周冰倩和巫慧敏,就是从节目里走出来的歌星。周冰倩去年出的磁带销量也破了百万呢。
彭阳好奇:“我听说这个比赛一开始没人报名,电视台的人拿闹钟引诱大家,谁报名就发一只闹钟,所以才把比赛的人给凑齐的?”
叶文兰扯了扯嘴角:“我也不清楚。”
周秋萍看她像有心事,便招呼她到院子里:“正好,叶老师,我有个事情想问问你。”
等她们出了房门,她才开口问:“怎么了?有事吗?”
叶文兰苦笑,像是难以启齿的模样,踟蹰片刻才开口:“周经理,我听说现在办去匈牙利的移民有门路,是吗?”
周秋萍皱眉:“你也想移民吗?我知道《点歌台》其实没任何技术含量,也谈不上发展。但是这个《校园歌手大赛》如果好好做的话,可以成为大陆电视台的一张名片。”
叶文兰无奈摇头:“我也想做啊,可我也得考虑家庭。我爱人之前一直借调在省报,现在被退回去了。我们老家很远,想办法调到大城市恐怕比出国还难。”
原来经济大环境不好,国家财政也紧张,下拨到各个单位的经费有限。今年上面财政就按编制给钱,那些借调人员所有的行政开支全部由单位自己承担。
报纸受到广播和电视台的冲击,日子也谈不上好过。他们就开始精简人员,将借调的工作人员退回原单位。
这下麻烦大了,叶文兰老家到江州,坐火车得两天两夜。两口子如果长期分居,那肯定容易出问题。
她丈夫也不愿意回去。借调人员是最尴尬的,你在原单位什么活都没干,那自然升职称升官所有的好事都不可能轮到你。他也三十好几了,再跟小年轻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拼,不管是体力还是心态都扛不住。
他听妻子偶然提起周经理把生意都做到国外去了,就来了兴趣。他毕竟本身就是做新闻的,只要稍微一打听,便清楚了匈牙利和中国互相免签的事。于是他就动心了。
他想趁着还年轻,出去闯一闯,省得在老家那个小地方空有抱负没有施展的空间。
周秋萍询问叶文兰:“那你的意思呢?你是想留在国内发展还是出国?”
叶文兰抿了抿嘴唇,颇为羞愧:“我希望和我爱人共进退。”
她解释道,“当初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他本来有更好的选择的。但是为了迁就我,才留在了本省。后来我成功地调过来了,他却只能借调。他已经为我牺牲了很多。”
周秋萍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夫妻相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没啥好说的。
她略一沉吟,跟叶文兰确认:“我记得你以前好像也在报社工作是吧?”
“对,我干过记者也干过编辑。”
就是因为写稿子被认为倾向有问题,所以她才叫清理掉的。她怀疑丈夫之所以被退回原单位也是受自己牵连。
毕竟现在空气又紧张起来了。
“那你们夫妻俩的外语水平如何?”
“我会英语和俄语,我爱人英语也不错。”
周秋萍没打包票:“那好吧,我给你问问看。我是不希望你们去摆摊子的,最好还是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叶文兰听得满头雾水,但周秋萍已经招呼她进屋吃水果,并没有进一步解释的意思。
因为周秋萍现在也没把握呀。
她看这两口子以前都是在报社工作的,突发奇想,想办一份中文报纸。
现在涌到匈牙利的大部分中国人根本不会说英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