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55节(2/3)
真的想尽快开发。
哎哎哎,她真的能做到吗?她会不会前脚把钱拿出来?后脚又想办法去黑市买股票,就是在配合市政府演戏啊。
这下都不等电视观众反馈,证券公司里的股民都开始议论纷纷。
搞得曹副市长特别被动,不得不主动提出带人去国土局询问情况。
虽然从1987年开始,深圳就踏上了土地拍卖的道路。但和大家想的不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绝大部分土地出让并非以公开拍卖的形式进行,而是由政府划拨使用,土地的价格也没定数。
举个例子吧,90年代著名的烂尾楼巨人大厦。当初珠海市政府为了支持第一高楼在本地落户,然后两次批地,价格更是一路降到每亩5000块,简直约等于白送。
当然,深圳不能这么搞。现在深圳土地很吃香。1987年的深圳第一拍,12亩的50年产权住宅用地就拍出525万,之前一块底价250万的土地,能够拍出1000多万的价格。可想土地多吃香。
如果真按照每亩125块给她土地,那不叫政府的优惠政策,那是明晃晃的权钱交易了。
政府能够照顾她的地方在于,她看中的土地,她有优先挑选的权利。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考虑划归给她。
周秋萍差点没幸福的当场晕过去。
苍天啊大地,这种天上掉钱的好事咋就砸在她脑门上了呢?她现在已经彻底顾不上股票到底能不能集体涨到30倍40倍乃至上百倍。她只想趁着天赐良机,多拿下几块地。
地图就摆在她面前,周秋萍毫不犹豫地画了好几个圈:“这块我要了,这块我也要了,这一块也ok。”
曹副市长一开始还保持笑容,到后面已经有点扛不住,不得不开口提醒她:“盖商场很花钱的,不是光拿下地就行。”
事实上,单是这些土地就已经很贵了。三块地的面积分别是30亩、25亩以及17亩,加在一起足有72亩地。按照现在深圳的地价,光买下这些地,她就要掏出近千万。
周秋萍保持微笑:“谢谢您的提醒,请您放心,如果我拿到的地,三年之内还没开工的话,政府有权收回土地。”
周围响起一阵哗然声。众人都觉得她疯了,土地开发哪有这么简单,万一到时候资金不趁手怎么办?她居然敢说这种大话。
主要是现在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土地法规,也没明文规定三年内不开工,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收回土地并且没收土地出让金。
周秋萍却十分肯定:“我们公司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如果土地勘测无误,可以正常施工,那么三年内我们肯定开工。事实上,我们公司早就有相应的规划计划,只是因为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拿下土地,所以才拖到现在。”
周围不少跟过来看热闹的人都激动地要命,明明连地在哪儿都没搞清楚,也不妨碍大家跟着吆喝:“给她,看她盖成什么样。”
买地不是小事,不能说光看到纸上的地名就立刻行动,大家还要去现场勘探。
周秋萍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华强北。眼下的华强北还没形成真正的商业圈,这里的大部队是各种电子厂。这也充分说明地价还没涨起来,否则这些工厂肯定要搬迁去更便宜的地方。
她挑选的30亩的地和17亩的地都在这圈子附近。
她准备把30亩的地一分为二,做一个大型广场,集购物、餐饮、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其中一部分划归出来做女人世界,专门销售女性用品,精准消费人群。
至于17亩的地,毫无疑问,她会把它做成电子市场。现在的赛格实在太小了,还不到1000平方米,店铺也少的可怜,根本不可能满足以后需求。
她野心勃勃,大话说的震天响,看完地之后就提出可以签合同了。
这种豪迈的作风完全可以称一句鲁莽,但却意外对了1990年深圳人的胃口。够豪爽,够大气,不磨磨蹭蹭的,这才叫深圳速度。
曹副市长莫名有种被对方推着走的感觉,偏偏他还不好拒绝。因为他一开口就显得他好像别有用心,根本无视港商投资的决心,就是想忽悠对方抛售股票一样。
他开不了口,土地局的人就倒霉了,稀里糊涂忙了起来啊。
一块地要划归出去,中间要走的流程太多了,每一步手续都得完善。
本来原本1988年底后,国家叫停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深圳在内的众多地方都没怎么在往外批地搞建设。也就是今年开亚运会,需要建设大量的场馆,才相当于无声松动了政策,不然批这么多地出去,也挺叫人心里打鼓的。
周秋萍还算尊重时代运行规则,起码没逼着人家今天就把土地转让给她,而是笑容满面地表示辛苦大家了。她会马上联系建筑设计院的专家尽快做好规划,争取今年就开工。
旁人是什么感受他们不知道,土地局的同志们就感觉自己头皮发麻,好像有个人在身后挥舞着皮鞭。
负责接待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不得不开口提醒:“签完合同后,90天内地价款必须得全部到账。”
这话的潜台词是,你先别急着要合同,你把钱准备好才是真的。
哎哎哎,她真的能做到吗?她会不会前脚把钱拿出来?后脚又想办法去黑市买股票,就是在配合市政府演戏啊。
这下都不等电视观众反馈,证券公司里的股民都开始议论纷纷。
搞得曹副市长特别被动,不得不主动提出带人去国土局询问情况。
虽然从1987年开始,深圳就踏上了土地拍卖的道路。但和大家想的不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绝大部分土地出让并非以公开拍卖的形式进行,而是由政府划拨使用,土地的价格也没定数。
举个例子吧,90年代著名的烂尾楼巨人大厦。当初珠海市政府为了支持第一高楼在本地落户,然后两次批地,价格更是一路降到每亩5000块,简直约等于白送。
当然,深圳不能这么搞。现在深圳土地很吃香。1987年的深圳第一拍,12亩的50年产权住宅用地就拍出525万,之前一块底价250万的土地,能够拍出1000多万的价格。可想土地多吃香。
如果真按照每亩125块给她土地,那不叫政府的优惠政策,那是明晃晃的权钱交易了。
政府能够照顾她的地方在于,她看中的土地,她有优先挑选的权利。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考虑划归给她。
周秋萍差点没幸福的当场晕过去。
苍天啊大地,这种天上掉钱的好事咋就砸在她脑门上了呢?她现在已经彻底顾不上股票到底能不能集体涨到30倍40倍乃至上百倍。她只想趁着天赐良机,多拿下几块地。
地图就摆在她面前,周秋萍毫不犹豫地画了好几个圈:“这块我要了,这块我也要了,这一块也ok。”
曹副市长一开始还保持笑容,到后面已经有点扛不住,不得不开口提醒她:“盖商场很花钱的,不是光拿下地就行。”
事实上,单是这些土地就已经很贵了。三块地的面积分别是30亩、25亩以及17亩,加在一起足有72亩地。按照现在深圳的地价,光买下这些地,她就要掏出近千万。
周秋萍保持微笑:“谢谢您的提醒,请您放心,如果我拿到的地,三年之内还没开工的话,政府有权收回土地。”
周围响起一阵哗然声。众人都觉得她疯了,土地开发哪有这么简单,万一到时候资金不趁手怎么办?她居然敢说这种大话。
主要是现在国内还没有专门的土地法规,也没明文规定三年内不开工,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收回土地并且没收土地出让金。
周秋萍却十分肯定:“我们公司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如果土地勘测无误,可以正常施工,那么三年内我们肯定开工。事实上,我们公司早就有相应的规划计划,只是因为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拿下土地,所以才拖到现在。”
周围不少跟过来看热闹的人都激动地要命,明明连地在哪儿都没搞清楚,也不妨碍大家跟着吆喝:“给她,看她盖成什么样。”
买地不是小事,不能说光看到纸上的地名就立刻行动,大家还要去现场勘探。
周秋萍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华强北。眼下的华强北还没形成真正的商业圈,这里的大部队是各种电子厂。这也充分说明地价还没涨起来,否则这些工厂肯定要搬迁去更便宜的地方。
她挑选的30亩的地和17亩的地都在这圈子附近。
她准备把30亩的地一分为二,做一个大型广场,集购物、餐饮、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其中一部分划归出来做女人世界,专门销售女性用品,精准消费人群。
至于17亩的地,毫无疑问,她会把它做成电子市场。现在的赛格实在太小了,还不到1000平方米,店铺也少的可怜,根本不可能满足以后需求。
她野心勃勃,大话说的震天响,看完地之后就提出可以签合同了。
这种豪迈的作风完全可以称一句鲁莽,但却意外对了1990年深圳人的胃口。够豪爽,够大气,不磨磨蹭蹭的,这才叫深圳速度。
曹副市长莫名有种被对方推着走的感觉,偏偏他还不好拒绝。因为他一开口就显得他好像别有用心,根本无视港商投资的决心,就是想忽悠对方抛售股票一样。
他开不了口,土地局的人就倒霉了,稀里糊涂忙了起来啊。
一块地要划归出去,中间要走的流程太多了,每一步手续都得完善。
本来原本1988年底后,国家叫停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深圳在内的众多地方都没怎么在往外批地搞建设。也就是今年开亚运会,需要建设大量的场馆,才相当于无声松动了政策,不然批这么多地出去,也挺叫人心里打鼓的。
周秋萍还算尊重时代运行规则,起码没逼着人家今天就把土地转让给她,而是笑容满面地表示辛苦大家了。她会马上联系建筑设计院的专家尽快做好规划,争取今年就开工。
旁人是什么感受他们不知道,土地局的同志们就感觉自己头皮发麻,好像有个人在身后挥舞着皮鞭。
负责接待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不得不开口提醒:“签完合同后,90天内地价款必须得全部到账。”
这话的潜台词是,你先别急着要合同,你把钱准备好才是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