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57节(2/4)
式。
认购证面向上海市民无限量发行,实行一次发行,全年有效,多次摇号抽签,凭中签号码认购股票,一本认购证可以反复中签。认购证由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公司联合发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受我们委托担任认购证发行的财务总代理。认购证所得收入,扣除工本费、承销费和广告宣传等杂费,其余全部捐赠给上海社会儿童福利事业。
当时,上海这三家证券公司为获得1992年上海几十家公司股票的主承销资格,斗争早已白热化,因此在各种场合、各个问题上都是明争暗斗、各不相让。后来人民银行代表发言,主张按三家证券公司设立先后排名,查查人行批准设立三家证券公司的文号,顺序是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公司,总算解决了排名的问题。
对于认购证发行的问题,不少人认为一定非常火暴,在确保发行安全方面动了很多脑筋。有人提出每个发行网点的营业面积要大,周围场地要开阔,便于人流的疏散。有人认为维护发行秩序光靠各金融机构自己的经警队伍还不行,还得请警方提供警力支持。万国证券提出每份认购证的收费再提高几倍,避免散户盲目进入。还有人提出认购证发售时间不宜太长,避免发售过多,中签率过低,让人骂我们骗钱。为了认购证发售过程中的治安问题和发行纪律问题,我们没少开会,但就是没人提出认购证卖不出去怎么办?卖得过少怎么办?
1992年1月19日起,30元一张的认购证通过上海全市的证券公司、银行和信托公司的450个营业网点同时向市民发售。第一天,我们怕可能发生的问题出在自己下属的发售点,派了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到各发售点协助工作,同时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也带几个人到处转转,算深入一线指挥发售工作。据说,各发售点开门前还有些人排队,但排着排着,看没有多少人跟上,排的人积极性就不高了。一天下来,一算发售出去的认购证,远远低于原先的预计,第二天的情况还不如第一天。
30元一张的认购证受到冷遇是大家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深想一下,人家不愿买这认购证也有道理。那个年头,30元钱不是今天无所谓的小数目,是大部分工薪阶层月工资的1/3,买多了买不起,买少了能中签吗?不少人听说这些认购证款最后是捐给社会福利事业,认定这是变着法子骗钱,对我们发售认购证的宣传根本懒得听,有些人即使买也只是一份两份的。
所以当时早期的确认购证卖不出去。
另外关于股票认购证发行对象的问题。
上海采用无限量发行认购证的办法,最初是允许上海居民凭身份证**认购证,外地人无权**。**股票的中签率很高,成本很低,而二级市场却向全国开放,股票供不应求,价格很高,这造成了各地股民与上海股民在权力上的不平等。上海也曾实行两地发行的办法,例如上海石化股票,同时在上海和深圳发行。但是由于两地**认购证的数量不同,中签率不同,导致**股票的成本不同,上海**成本为8元,深圳**成本仅为4元,使上海石化股票还未上市,就注定了上海股民被套牢的命运。后来证监会(1992年10月份成立)刘鸿儒主席讲话说:股市是全国的股市,股票发行也应向全国股民发行。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发行股票都采取了向全社会无限量发行认购证的办法。但是由于发行地点只是在当地,这又造成了全国各地大户搬运巨额现金“扑表”的现象,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留下许多后患。
所以,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挣这个钱的,里面门道不少。
第444章 这是美好的一年
证券公司的柜员情绪微妙, 毕竟周秋萍一开始只说买1000张,是到了他们这里才改主意的。
可人毕竟是打桩模子带来的,总不好真的翻脸不认账。
就是这个账要怎么分?只能他们私下里商量了。
不过除了当事人, 也没谁会关心这3万多块佣金的去向。
大家关注的是周秋萍难道看上认购证了吗?
原本冷清的要命的认购证市场, 因为有她高姿态的进场,瞬间就感觉不一样了。
要知道, 之前它真的很不受待见。最初各家发售机构给职工的推销提成是一个点, 也就是每卖出一张拿三毛钱。之所以打桩模子的佣金能翻到五毛,就是因为它实在卖不出去啊。
结果现在,大名鼎鼎的女股神一出手就是6万多张,难道这玩意儿真的能发财?
记者找到贸易公司采访她,她一口咬定自己纯粹是一时兴起。本来打算给公司职工当利市,结果一不小心买多了。但也无所谓, 反正她朋友多, 送给朋友公司员工当彩头也好。
有关注认购证的人偷偷去打听, 发现她真给飞机餐厅还有卡拉ok房甚至养鸡场的职工发了认购证,还让大家好好保留。到时候不中也没关系, 可以凭此到她这里拿三十块钱的春节利是封。
不少人不信邪, 盯着周秋萍, 看她会不会还出现在认购证购买现场。可出乎他们预料,她好像真的无所谓,此后一直没在证券市场露脸。
看来有钱当
认购证面向上海市民无限量发行,实行一次发行,全年有效,多次摇号抽签,凭中签号码认购股票,一本认购证可以反复中签。认购证由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公司联合发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受我们委托担任认购证发行的财务总代理。认购证所得收入,扣除工本费、承销费和广告宣传等杂费,其余全部捐赠给上海社会儿童福利事业。
当时,上海这三家证券公司为获得1992年上海几十家公司股票的主承销资格,斗争早已白热化,因此在各种场合、各个问题上都是明争暗斗、各不相让。后来人民银行代表发言,主张按三家证券公司设立先后排名,查查人行批准设立三家证券公司的文号,顺序是申银、万国、海通证券公司,总算解决了排名的问题。
对于认购证发行的问题,不少人认为一定非常火暴,在确保发行安全方面动了很多脑筋。有人提出每个发行网点的营业面积要大,周围场地要开阔,便于人流的疏散。有人认为维护发行秩序光靠各金融机构自己的经警队伍还不行,还得请警方提供警力支持。万国证券提出每份认购证的收费再提高几倍,避免散户盲目进入。还有人提出认购证发售时间不宜太长,避免发售过多,中签率过低,让人骂我们骗钱。为了认购证发售过程中的治安问题和发行纪律问题,我们没少开会,但就是没人提出认购证卖不出去怎么办?卖得过少怎么办?
1992年1月19日起,30元一张的认购证通过上海全市的证券公司、银行和信托公司的450个营业网点同时向市民发售。第一天,我们怕可能发生的问题出在自己下属的发售点,派了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到各发售点协助工作,同时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也带几个人到处转转,算深入一线指挥发售工作。据说,各发售点开门前还有些人排队,但排着排着,看没有多少人跟上,排的人积极性就不高了。一天下来,一算发售出去的认购证,远远低于原先的预计,第二天的情况还不如第一天。
30元一张的认购证受到冷遇是大家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深想一下,人家不愿买这认购证也有道理。那个年头,30元钱不是今天无所谓的小数目,是大部分工薪阶层月工资的1/3,买多了买不起,买少了能中签吗?不少人听说这些认购证款最后是捐给社会福利事业,认定这是变着法子骗钱,对我们发售认购证的宣传根本懒得听,有些人即使买也只是一份两份的。
所以当时早期的确认购证卖不出去。
另外关于股票认购证发行对象的问题。
上海采用无限量发行认购证的办法,最初是允许上海居民凭身份证**认购证,外地人无权**。**股票的中签率很高,成本很低,而二级市场却向全国开放,股票供不应求,价格很高,这造成了各地股民与上海股民在权力上的不平等。上海也曾实行两地发行的办法,例如上海石化股票,同时在上海和深圳发行。但是由于两地**认购证的数量不同,中签率不同,导致**股票的成本不同,上海**成本为8元,深圳**成本仅为4元,使上海石化股票还未上市,就注定了上海股民被套牢的命运。后来证监会(1992年10月份成立)刘鸿儒主席讲话说:股市是全国的股市,股票发行也应向全国股民发行。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发行股票都采取了向全社会无限量发行认购证的办法。但是由于发行地点只是在当地,这又造成了全国各地大户搬运巨额现金“扑表”的现象,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留下许多后患。
所以,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挣这个钱的,里面门道不少。
第444章 这是美好的一年
证券公司的柜员情绪微妙, 毕竟周秋萍一开始只说买1000张,是到了他们这里才改主意的。
可人毕竟是打桩模子带来的,总不好真的翻脸不认账。
就是这个账要怎么分?只能他们私下里商量了。
不过除了当事人, 也没谁会关心这3万多块佣金的去向。
大家关注的是周秋萍难道看上认购证了吗?
原本冷清的要命的认购证市场, 因为有她高姿态的进场,瞬间就感觉不一样了。
要知道, 之前它真的很不受待见。最初各家发售机构给职工的推销提成是一个点, 也就是每卖出一张拿三毛钱。之所以打桩模子的佣金能翻到五毛,就是因为它实在卖不出去啊。
结果现在,大名鼎鼎的女股神一出手就是6万多张,难道这玩意儿真的能发财?
记者找到贸易公司采访她,她一口咬定自己纯粹是一时兴起。本来打算给公司职工当利市,结果一不小心买多了。但也无所谓, 反正她朋友多, 送给朋友公司员工当彩头也好。
有关注认购证的人偷偷去打听, 发现她真给飞机餐厅还有卡拉ok房甚至养鸡场的职工发了认购证,还让大家好好保留。到时候不中也没关系, 可以凭此到她这里拿三十块钱的春节利是封。
不少人不信邪, 盯着周秋萍, 看她会不会还出现在认购证购买现场。可出乎他们预料,她好像真的无所谓,此后一直没在证券市场露脸。
看来有钱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