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96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没有,这是1992年,她插翅膀也不可能这么快。
    垫付大额资金的人是中国银行,他们主动联系了周秋萍,表示可以先垫资,后面再结算。
    所以说,虽然领导表现态度暧昧,一直没说要不要买航母,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支持的。
    这就给了周秋萍机会去筹措第3批款项。这一回造船厂要的不是卢布,而是以货易货,用中国货来抵30亿的卢布。
    货船启动的时候,也就是瓦良格号启航的日子。
    作者有话说:
    1991年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俄罗斯为重整经济使用了休克疗法。政府被迫放松银根,增发18万亿卢布。这是1991年货币发行量的20倍,直接导致高达2000%的通货膨胀。
    第470章 一个纯粹的人(捉虫)
    按照现在的官方汇率, 30亿卢布的货物可不是小数字。
    好在周秋萍比那位罐头换飞机的前辈要轻松些。她本来就是做贸易生意的,长期跟大批工厂公司有大量商业往来,所以倒也能勉强凑齐一船货。
    这回她听了人家的经验, 第一批准备的货就是暖水瓶这种既占地方又便宜的东西。
    她可不承认自己卑鄙。暖水瓶在俄乌两国都特别受欢迎, 完全可以当成硬通货使用。她给人发的都是他们能用上的货,造船厂一点意见都没有。
    因为形势比人强。
    经过这段时间和中国同志的沟通, 造船厂已经决定走出舒适圈, 扩大经营范围了。
    具体表现在:
    军用转民用。
    现在大局已定,军方连现有订单都掏不出钱来,甚至销毁武器需要的经费都没地方找,还要找美国支援。
    所以他们必须得自谋出路,赶紧找民用船订单。
    开拓思路,做贸易生意。
    这是过渡期的主要方针。
    因为国际经济形势不好。
    2月14号, 对, 也就是情人节当天,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表备忘录说,1991年, 世界经济出现了二战结束后的首次负增长。
    整个欧洲, 东欧就不说了, 大家都在震荡中改革。至于西欧,除了德国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之外,其他国家的状况只能说一声呵呵。尤其是英国, 老牌帝国主义呀,现在经济疲软, 日子很不好过呢。
    这种大行情就严重影响了造船业的发展。没钱, 谁下订单?
    指望这位周老板?抱歉, 做人得要点脸。
    人家已经掏钱买了两条商船一艘航母或者说是一条船两艘航母。这可是俄乌两国政府都拿不出的魄力。即便换成世界首富, 差不多也要掏空家底子了。
    毕竟再有钱,谁家手上有这么多现金。
    可你不造船,难道喝西北风吗?不,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按照中国同志的说法,他们转型的军工厂太多了。做坦克的改拖拉机,做枪.支弹.药的改做摩托车,什么录像机、电视机、彩电、空调,军工厂都干过,已经占据民用商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哦,你说你们国民不缺家用电器?也没事。转行太艰难,一没资金二没技术的,那就干脆做外贸吧。
    既然以货易货完成的买卖,30亿卢布的商品你们自己也消化不掉啊。
    不如拿出去卖,要么卖给市民和周边地区的农民,要么干脆点,直接跟你们的合作单位就是那些零部件供货商换取原材料。
    你们看,中国货还是蛮受大家欢迎的不是。方便面大家不就吃的蛮好嘛。尼古拉耶夫地区的方便面代理商就是你们了。
    等周老板缓缓啊,缓过来还问你们国家银行拿贷款买你们的船。
    所以,说来说去,往事不可追,做人就得往前看。
    这边瓦良格号蓄势待发,那头国内也在紧急调货。关键时刻,军区的军工厂也出力了,几乎是有啥塞啥,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船塞满。好让人家看到咱们的诚意。
    别以为船到手了就没事了,大家所图的又不是只有一艘没造完的航母。很多事情是心照不宣的,行九十九步半,不能在最后一步垮了。
    毕竟大家心知肚明,如果能选择,俄罗斯才是黑海造船厂最有意向的客户。
    甚至到现在双方也没明确掰扯清楚瓦良格号的所有权问题。
    如果按照解体时东西在哪国境内就归谁的原则,那么当时库兹涅佐夫号还在克里米亚半岛黑海海域训练呢,不照样开回俄罗斯了。
    当时乌克兰的总统还给船发了电报呢,告诉他们库兹涅佐夫号是乌克兰的财产,让他们老实待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别动。
    但凡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舰艇上军官基本都是俄罗斯族人,能听他的才怪。他们绝对不会让这种窃取苏维埃财产的卑劣行径得逞。乌克兰政府又没能力拦住他们。
    在瓦良格的事情上,继承了苏联财产的俄罗斯自认为已经在苏联时代付了70%的造船费用,起码应该是这艘航母半个主人。只是因为拿不出乌克兰要的金额,所以才悬而未决。
    至于乌克兰为啥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20亿美金?据说他真正的用意不在一条船,而在黑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