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05节(2/3)
因为她到处奔波,从四面八方扒拉钱,精力压根顾不上。
余成大概和他妈有联系,但他没怎么提,自己也就没追着问。
大家当初就说好了,各司其职。她要是天天叨叨个没完,搞得反而像是不相信别人一样。
卢振军拿过来的是信封,里面有照片也有录像带。
照片上餐厅已经装修一新,红墙黄地砖,色泽是明亮,墙壁和屋顶刷的是米白色,这颜色不耐脏,所以对卫生的要求更高,也更能展现出干净二字。桌子也是实木的,红色要比墙壁深沉许多。
周秋萍笑了:“跟我想的不太一样,我以为会以蓝色为主基调呢。”
但感觉还不错,虽然主色调还是红黄二色,可清新了不少,并没有那种暗沉沉的感觉。
“他们说蓝色体现不出中餐馆的特点。”卢振军点头道,“我感觉挺好的,小陆他们过去吃饭,也说感觉很舒服。”
高兴同志凑过来看,特别满意:“挺好的呀,这饭店看着就舒服,有人气。”
照她说,匈牙利人啥都好,就是太安静了,一点点烟火气都没有。
这种才舒服,让人感觉像是回自己家吃晚饭一样。
余成接了三个小孩回来,周秋萍立刻招呼他们:“来来来,都过来看看新饭店。”
现在也没电脑联网啥的,大家能看到的就是录像带。
是布达佩斯本地电视台采访功夫快餐拍的录像。
一下子开了12家中餐馆,装修风格都一模一样,而且店里提供的食物也一模一样,好像多胞胎似的,本身就很有噱头。
加上他们提供的是中式快餐,客人过去就能直接吃上,不用像以前一样漫长的等待,符合现代都市人外出就餐需要快的要求。里面的服务员又大部分都是匈牙利本地人,跟一般的中餐馆当真不同,就很有噱头。
况且匈牙利政府欢迎外商投资,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国民的就业问题。
功夫快餐很卡点啊。电视台愿意过来采访,除了有人脉关系之外,还是因为这个题材的确合适。
录像中,店里的生意相当不错。每张桌子都坐得满满。
记者采访毛素珍,问她管理经验。
毛素珍说的是匈牙利话,但制作磁带的人十分贴心地配上了中文的字幕:“我们不把顾客当天敌,我们的原则是不和顾客斗智斗勇。顾客都非常聪明。我们想让顾客在这里吃到美味,吃的舒心吃的实惠。”
她现在瞧着跟过年时的样子又不太一样了。整个人精神抖擞,红色盘扣的上衣配着黑裤子,瞧着干净利落,又明艳大方。
周秋萍还回头看了眼余成,认真地强调:“你长得像你妈,好看。”
余成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下意识地就去端水喝。
卢振军在旁边恨不得戳周秋萍。这女同志说话也太不讲究了,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在呢。
青青和星星立刻拍马屁:“奶奶和奶奶一样好看。”
高女士可不吃这醋,她笑呵呵地看着电视机里的老姐姐,替对方高兴。
女人嘛,就是得自己做事。自己有事情做了,男人咋样根本无所谓。
反正天高皇帝远,眼不见心不烦,图个自在。
餐厅是开放式的,隔着玻璃窗,所有顾客都能看到厨师或者准确点讲是店员的操作。
他们拿出来的菜都是半成品,直接在锅里二度加工就行。调料放多少?加热多长时间?都是固定的。
炒锅旁边有个大锅,盖子打开之后,一碗碗的菜端了出来,热气腾腾地就送上桌。
周秋萍瞪大了眼睛,赶紧追着问:“这是什么?”
她怎么感觉像小碗蒸菜啊。
卢振军哪搞得清楚,不过跟着录像带一块寄来的还有情况说明,或者说是开业小结报告。
里面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的确是小碗蒸菜。
这是很久之前,大概是周秋萍刚开始搞餐饮的时候,曾经委托李工的车间找过一个电脑控制的蒸锅,目的就是批量生产小碗蒸菜。
中餐里最方便标准化口味的烹饪方式之一就是蒸,固定好原料,固定好调料,固定蒸的时间,那么完全不会做饭的人也能端出一桌味道不差的菜。
但当时因为李工试验的不成功,这个全自动化蒸锅就搁浅了,后续她也没跟进。
可不曾想,高进明并没有放弃。
现在他儿子女儿都毕业出来工作了,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他接了任务去布达佩斯,听说要搞标准化餐饮,他就想到了蒸菜。
东欧别的不多,钢铁特别多,重工业发达呗。他自己有技术,又有现成的工厂可以试验,就把这个全自动化的蒸锅给弄出来了。
大家把调好的菜往上一摆,发现效果真是杠杠的。控制好时间,蒸出来的菜都是一个味道,相当不错。
原先大家还有些担心,怕不对本地人的胃口。结果让店里的匈牙利服务员一尝,大家都说味道很好。
于是他们就放心大胆地推出了。
事实证明,蒸菜也很受欢迎。顾客们最经常点的几种菜里,蒸菜占据了半壁江山。
他们还在继续努力,准备推出更多的品种。
余成大概和他妈有联系,但他没怎么提,自己也就没追着问。
大家当初就说好了,各司其职。她要是天天叨叨个没完,搞得反而像是不相信别人一样。
卢振军拿过来的是信封,里面有照片也有录像带。
照片上餐厅已经装修一新,红墙黄地砖,色泽是明亮,墙壁和屋顶刷的是米白色,这颜色不耐脏,所以对卫生的要求更高,也更能展现出干净二字。桌子也是实木的,红色要比墙壁深沉许多。
周秋萍笑了:“跟我想的不太一样,我以为会以蓝色为主基调呢。”
但感觉还不错,虽然主色调还是红黄二色,可清新了不少,并没有那种暗沉沉的感觉。
“他们说蓝色体现不出中餐馆的特点。”卢振军点头道,“我感觉挺好的,小陆他们过去吃饭,也说感觉很舒服。”
高兴同志凑过来看,特别满意:“挺好的呀,这饭店看着就舒服,有人气。”
照她说,匈牙利人啥都好,就是太安静了,一点点烟火气都没有。
这种才舒服,让人感觉像是回自己家吃晚饭一样。
余成接了三个小孩回来,周秋萍立刻招呼他们:“来来来,都过来看看新饭店。”
现在也没电脑联网啥的,大家能看到的就是录像带。
是布达佩斯本地电视台采访功夫快餐拍的录像。
一下子开了12家中餐馆,装修风格都一模一样,而且店里提供的食物也一模一样,好像多胞胎似的,本身就很有噱头。
加上他们提供的是中式快餐,客人过去就能直接吃上,不用像以前一样漫长的等待,符合现代都市人外出就餐需要快的要求。里面的服务员又大部分都是匈牙利本地人,跟一般的中餐馆当真不同,就很有噱头。
况且匈牙利政府欢迎外商投资,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国民的就业问题。
功夫快餐很卡点啊。电视台愿意过来采访,除了有人脉关系之外,还是因为这个题材的确合适。
录像中,店里的生意相当不错。每张桌子都坐得满满。
记者采访毛素珍,问她管理经验。
毛素珍说的是匈牙利话,但制作磁带的人十分贴心地配上了中文的字幕:“我们不把顾客当天敌,我们的原则是不和顾客斗智斗勇。顾客都非常聪明。我们想让顾客在这里吃到美味,吃的舒心吃的实惠。”
她现在瞧着跟过年时的样子又不太一样了。整个人精神抖擞,红色盘扣的上衣配着黑裤子,瞧着干净利落,又明艳大方。
周秋萍还回头看了眼余成,认真地强调:“你长得像你妈,好看。”
余成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下意识地就去端水喝。
卢振军在旁边恨不得戳周秋萍。这女同志说话也太不讲究了,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在呢。
青青和星星立刻拍马屁:“奶奶和奶奶一样好看。”
高女士可不吃这醋,她笑呵呵地看着电视机里的老姐姐,替对方高兴。
女人嘛,就是得自己做事。自己有事情做了,男人咋样根本无所谓。
反正天高皇帝远,眼不见心不烦,图个自在。
餐厅是开放式的,隔着玻璃窗,所有顾客都能看到厨师或者准确点讲是店员的操作。
他们拿出来的菜都是半成品,直接在锅里二度加工就行。调料放多少?加热多长时间?都是固定的。
炒锅旁边有个大锅,盖子打开之后,一碗碗的菜端了出来,热气腾腾地就送上桌。
周秋萍瞪大了眼睛,赶紧追着问:“这是什么?”
她怎么感觉像小碗蒸菜啊。
卢振军哪搞得清楚,不过跟着录像带一块寄来的还有情况说明,或者说是开业小结报告。
里面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的确是小碗蒸菜。
这是很久之前,大概是周秋萍刚开始搞餐饮的时候,曾经委托李工的车间找过一个电脑控制的蒸锅,目的就是批量生产小碗蒸菜。
中餐里最方便标准化口味的烹饪方式之一就是蒸,固定好原料,固定好调料,固定蒸的时间,那么完全不会做饭的人也能端出一桌味道不差的菜。
但当时因为李工试验的不成功,这个全自动化蒸锅就搁浅了,后续她也没跟进。
可不曾想,高进明并没有放弃。
现在他儿子女儿都毕业出来工作了,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他接了任务去布达佩斯,听说要搞标准化餐饮,他就想到了蒸菜。
东欧别的不多,钢铁特别多,重工业发达呗。他自己有技术,又有现成的工厂可以试验,就把这个全自动化的蒸锅给弄出来了。
大家把调好的菜往上一摆,发现效果真是杠杠的。控制好时间,蒸出来的菜都是一个味道,相当不错。
原先大家还有些担心,怕不对本地人的胃口。结果让店里的匈牙利服务员一尝,大家都说味道很好。
于是他们就放心大胆地推出了。
事实证明,蒸菜也很受欢迎。顾客们最经常点的几种菜里,蒸菜占据了半壁江山。
他们还在继续努力,准备推出更多的品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