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她不太想殉葬 第53节(2/2)
狗不断挣扎着。面上露出一丝笑意:“还算活泼。”
徐启夏笑着附和:“是啊,有这些东西陪着,娘娘也会高兴。”
“陛下也能够安心了。”
齐坞生的眼神淡淡扫过他,没有否认。
男人煞有介事地从宫女手中的托盘上拿起一段红色的布条,笨拙地在白狗崽的脖子上打了个结。
徐启夏望着那个歪歪扭扭的结,心中觉得好笑,几次欲言又止。
就在此刻,暗枭首领将一个宫人带到殿中。
“回陛下的话。”
“刘许伯有一亲生兄长,先帝在世时曾在宫宴上出言无状,前朝秋贵妃心善,留了那人一条性命。”
第64章
勤政殿空荡寂静,无一人敢抬头看向君王神色。
徐启夏在门口拦住了送参汤的宫人。
“陛下今日怕是不会喝了,你们先回去吧。”徐总管打开食盒看了眼里面的汤,御膳房的人有心了,可实在来的不是时候。
他捏着拂尘向殿内望了一眼,只见一个宫婢跪在殿中良久尚未起身。
她神色间有惊惶,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何被突然传召。
只是带她来此处的人叫她不必太过紧张,只消如实回答陛下的问题就好。
”……奴婢永叙五十四年秋选入宫,一直是重华殿的洒扫宫人。”
小宫女不知道圣上的心意,跪伏在地只能看到男人冷峻的下颌,还有御书案上偶尔传来的叩击声。
天子好像问了什么。
她略微思索一下,连忙点头:“是,是有这么回事。”
她印象十分深刻,那言官醉酒后突然起身,口口声声大骂前朝的秋贵妃是祸国妖姬,勾结大臣扰乱朝纲。陛下盛怒之下要将人仗毙,谁人相劝都回天无力,后来……
只记得君王身侧,那倾国倾城的贵妃娘娘在一片死寂中轻笑一声。众人目光看去,心中揣揣不安,只道恐怕唯有她才能在天子震怒时笑出声来。
贵妃娘娘说:
“臣妾常去国寺参拜,心中虔诚。国师大人不喜杀戮,臣妾见此情景也是心有不安。”
美人垂下眼来,眼角带上愁绪。
她知道怎样让自己看起来格外惹人怜惜,垂眼、抬眼,小鹿似的眸子中清澈无辜。在场众人无不折服于她的一颦一笑之间。
“他污蔑臣妾事小,他的性命也不甚重要。可是不能让臣妾和他的性命让皇上蒙受非议。”
她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佩服这滴水不漏的劝解。
言官开口辱骂贵妃,罪名是“勾结大臣秽乱朝纲”,暗指陛下昏庸无能,反而让一介女子掌控了朝政。
陛下借着酒意如此震怒,想必并不仅仅为贵妃,还为了出心头的这一口气。
他若是真的就地诛杀这名言官,不论事情真相如何,反而会坐实自己偏心贵妃,纵然她构陷忠臣贤良之辈的骂名。
明面上是贵妃受辱,皇帝被暗讽。
但若是皇帝真的出手,贵妃的事就变成了小事,为了宫嫔在宫宴中赐死大臣的帝王又将如何自处。
这样的道理当然不止贵妃明白。
可是众目睽睽,这样的话只有贵妃能说,也只有她敢说。
她先是说自己的事是小事——给了帝王一个台阶。意思是不必为了她大动干戈。若是贵妃娘娘此刻哭着诉苦,那帝王碍于情面也一定会坚持从严处置此人。
她再提到言官性命和帝王声誉,语气中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说。巧妙地暗示帝王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失了大节。
“非议”一词为事件定性,无论皇帝有没有真正处置这桩丑事,一切对于帝王的评述都被打成了非议,是上不得台面的。
好一个秋家女,好一个秋贵妃。
徐启夏笑着附和:“是啊,有这些东西陪着,娘娘也会高兴。”
“陛下也能够安心了。”
齐坞生的眼神淡淡扫过他,没有否认。
男人煞有介事地从宫女手中的托盘上拿起一段红色的布条,笨拙地在白狗崽的脖子上打了个结。
徐启夏望着那个歪歪扭扭的结,心中觉得好笑,几次欲言又止。
就在此刻,暗枭首领将一个宫人带到殿中。
“回陛下的话。”
“刘许伯有一亲生兄长,先帝在世时曾在宫宴上出言无状,前朝秋贵妃心善,留了那人一条性命。”
第64章
勤政殿空荡寂静,无一人敢抬头看向君王神色。
徐启夏在门口拦住了送参汤的宫人。
“陛下今日怕是不会喝了,你们先回去吧。”徐总管打开食盒看了眼里面的汤,御膳房的人有心了,可实在来的不是时候。
他捏着拂尘向殿内望了一眼,只见一个宫婢跪在殿中良久尚未起身。
她神色间有惊惶,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何被突然传召。
只是带她来此处的人叫她不必太过紧张,只消如实回答陛下的问题就好。
”……奴婢永叙五十四年秋选入宫,一直是重华殿的洒扫宫人。”
小宫女不知道圣上的心意,跪伏在地只能看到男人冷峻的下颌,还有御书案上偶尔传来的叩击声。
天子好像问了什么。
她略微思索一下,连忙点头:“是,是有这么回事。”
她印象十分深刻,那言官醉酒后突然起身,口口声声大骂前朝的秋贵妃是祸国妖姬,勾结大臣扰乱朝纲。陛下盛怒之下要将人仗毙,谁人相劝都回天无力,后来……
只记得君王身侧,那倾国倾城的贵妃娘娘在一片死寂中轻笑一声。众人目光看去,心中揣揣不安,只道恐怕唯有她才能在天子震怒时笑出声来。
贵妃娘娘说:
“臣妾常去国寺参拜,心中虔诚。国师大人不喜杀戮,臣妾见此情景也是心有不安。”
美人垂下眼来,眼角带上愁绪。
她知道怎样让自己看起来格外惹人怜惜,垂眼、抬眼,小鹿似的眸子中清澈无辜。在场众人无不折服于她的一颦一笑之间。
“他污蔑臣妾事小,他的性命也不甚重要。可是不能让臣妾和他的性命让皇上蒙受非议。”
她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佩服这滴水不漏的劝解。
言官开口辱骂贵妃,罪名是“勾结大臣秽乱朝纲”,暗指陛下昏庸无能,反而让一介女子掌控了朝政。
陛下借着酒意如此震怒,想必并不仅仅为贵妃,还为了出心头的这一口气。
他若是真的就地诛杀这名言官,不论事情真相如何,反而会坐实自己偏心贵妃,纵然她构陷忠臣贤良之辈的骂名。
明面上是贵妃受辱,皇帝被暗讽。
但若是皇帝真的出手,贵妃的事就变成了小事,为了宫嫔在宫宴中赐死大臣的帝王又将如何自处。
这样的道理当然不止贵妃明白。
可是众目睽睽,这样的话只有贵妃能说,也只有她敢说。
她先是说自己的事是小事——给了帝王一个台阶。意思是不必为了她大动干戈。若是贵妃娘娘此刻哭着诉苦,那帝王碍于情面也一定会坚持从严处置此人。
她再提到言官性命和帝王声誉,语气中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说。巧妙地暗示帝王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失了大节。
“非议”一词为事件定性,无论皇帝有没有真正处置这桩丑事,一切对于帝王的评述都被打成了非议,是上不得台面的。
好一个秋家女,好一个秋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