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1/3)
郭业此时所说的折冲都尉府是驻扎在益州郡境内唯一的正式的军方力量,一千名府兵的战斗力根本不是州府县衙的衙役所能比拟的。
……
……
马元举此时也是心烦意乱,蹙眉哼道:“瞎咋呼什么?你能想到的,难道顾县令还会想不到吗?之前县令大人已经派了县丞吴奎,亲自前往益州郡城的折冲都尉府求兵了。”
呼~~
郭业听罢松下一口气,整个人霎时轻松些许,有些劫后余生的庆幸乐道:“那就好,那就好。”
不过还没等郭业咧嘴笑开怀,一旁的马元举却又有些颓丧地叹道:“不过,即便吴县丞能够快马加鞭向益州郡折冲都尉府求援,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啊!”
当即,他掰扯着手指头,数道:“从陇西县到益州郡,至少要经过巴蜀县,茂南县,吴中县三个县城,不说万里迢迢,至少也要近千里的路程,这一去一回,加上到了益州郡内求见都尉大人,签署发兵文牒等等耽搁的时间。依本官推断,至少要半个月,援兵才能到达咱们陇西县。”
半个月?
这时郭业真是被雷晕了,这年头军队的办事效率就这么低不成?人家孙子兵法不也说了兵贵神速吗?
不过想来也是,这年头没有电话没有电报,更没有飞机轮船,全靠一封书信一双腿脚还有一张嘴来办事,而且派兵增援这种事又并非小事,肯定要经过层层批阅,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报信求援,到发兵增援,到最后抵达陇西城,需时半个月,还真是差不多。
不过,半个月才到陇西城,一切还来得及吗?
这下,郭业也乐观不起来了,当即苦哈哈着脸唏嘘道:“半个月,就怕来不及了呀。咱们能等,关键那帮水匪和山匪不能等啊,功曹大人!”
马元举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郭业所说的担忧。
这些匪盗本来就是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念头,怎么可能会拖拖拉拉等上半个月再来攻城掠夺。
随即,马元举欣然起身,一脸肃穆地看着郭业说道:“这也是本官今日找你来的真正目的。”
郭业刚想问话,突然,一道伛偻瘦小的人影从门口走了进来,脚步显得有些匆忙,冲着屋内喊道:“元举,顾县令召你去后堂一趟。”
郭业转头一看,正是马元举的启蒙恩师,县令顾惟庸的师爷——穆恭。
穆恭见着郭业也在场,随即指了指郭业,喊道:“郭业也在?正好,县令大人吩咐过,也召你一并过去。”
虾米?
郭业大囧,也不知是紧张忐忑,还是激动莫名,陇西县城的大哥大扛把子——顾惟庸,竟然要见自己?
第105章 县令大人天大的秘密
郭业随着穆师爷,与马功曹一块儿来到了县衙后堂,径直进了县令顾惟庸的书房。
一进入顾惟庸的书房,郭业立马闻见了一股油墨香味,当即好奇的扫视了一下书房的布置,家具摆设古色古香这是自然,更令他诧异的是偌大一个书房四周墙壁都陈设着书架,满满当当的藏书令郭业开了眼界。
看着书架上的这些藏书略写陈旧,更有几本已经被翻阅的封面发黄有些破损,显然这书房之地绝对是县令大人平时主要消磨时光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书房,自己从秦威那儿接收过来的书房与之相比,弱爆了。
再看书桌,此时砚台上还有刚刚研磨好的墨汁儿,笔架上的毛笔蘸着墨汁儿,一张洁白宣纸上写着硕大一个字:静!
每逢大事有静气的静。
字体中正,丝毫不见仓促和拖沓,极为沉稳的一个“静”字。
郭业偷摸瞥了一眼正坐在书桌后头如老僧入定般眯着眼睛的顾惟庸,看来县令大人此时的心境该是极为沉静。
瞥眼的那个功夫,他粗粗端详了顾惟庸几眼,约莫三十七八岁,国字脸,浓眉大鼻,下颚有须,一副厚重的脸颊,一看就知道此人不苟言笑,平日就喜欢板着脸过日子。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日积月累成官威吧。
再看顾惟庸的额头,应该说是天庭饱满,郭业后世看书颇为杂乱,连一些命理风水的书都有涉及。
照着郭业从后世曾国藩《冰鉴》里得出的结论,这种面相,这种气度的人,只要入了官场,指定是官运亨通啊。
可就奇了怪了,正经进士出身的人,到了三十七八岁,还会窝在蜀中陇西县这种地方当个七品县令呢?而且一当就是这么多年不挪窝。
怪哉怪哉!
就在郭业怔怔失神之际,那边的马元举,穆师爷已经和顾惟庸聊上了。
此时的马元举正躬着腰,拘谨地对顾惟庸回着话,顾惟庸时不时发表几句言论,不过郭业怎么听顾县令说话怎么别扭。
到底别扭在哪里,他又一时说不出来。
突然,顾惟庸的声音有些高亢,对马元举和穆师爷说道:“谷,谷德昭,这,这蠢材,本官是,是指望不,不上了。六,六房佐官中,唯,唯有元举一人,能替,替本官分,分,分忧啊!”
我了个去,说话那叫一个费劲啊!
我靠!!!
郭业差点惊异地蹦达了起
……
……
马元举此时也是心烦意乱,蹙眉哼道:“瞎咋呼什么?你能想到的,难道顾县令还会想不到吗?之前县令大人已经派了县丞吴奎,亲自前往益州郡城的折冲都尉府求兵了。”
呼~~
郭业听罢松下一口气,整个人霎时轻松些许,有些劫后余生的庆幸乐道:“那就好,那就好。”
不过还没等郭业咧嘴笑开怀,一旁的马元举却又有些颓丧地叹道:“不过,即便吴县丞能够快马加鞭向益州郡折冲都尉府求援,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啊!”
当即,他掰扯着手指头,数道:“从陇西县到益州郡,至少要经过巴蜀县,茂南县,吴中县三个县城,不说万里迢迢,至少也要近千里的路程,这一去一回,加上到了益州郡内求见都尉大人,签署发兵文牒等等耽搁的时间。依本官推断,至少要半个月,援兵才能到达咱们陇西县。”
半个月?
这时郭业真是被雷晕了,这年头军队的办事效率就这么低不成?人家孙子兵法不也说了兵贵神速吗?
不过想来也是,这年头没有电话没有电报,更没有飞机轮船,全靠一封书信一双腿脚还有一张嘴来办事,而且派兵增援这种事又并非小事,肯定要经过层层批阅,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报信求援,到发兵增援,到最后抵达陇西城,需时半个月,还真是差不多。
不过,半个月才到陇西城,一切还来得及吗?
这下,郭业也乐观不起来了,当即苦哈哈着脸唏嘘道:“半个月,就怕来不及了呀。咱们能等,关键那帮水匪和山匪不能等啊,功曹大人!”
马元举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郭业所说的担忧。
这些匪盗本来就是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念头,怎么可能会拖拖拉拉等上半个月再来攻城掠夺。
随即,马元举欣然起身,一脸肃穆地看着郭业说道:“这也是本官今日找你来的真正目的。”
郭业刚想问话,突然,一道伛偻瘦小的人影从门口走了进来,脚步显得有些匆忙,冲着屋内喊道:“元举,顾县令召你去后堂一趟。”
郭业转头一看,正是马元举的启蒙恩师,县令顾惟庸的师爷——穆恭。
穆恭见着郭业也在场,随即指了指郭业,喊道:“郭业也在?正好,县令大人吩咐过,也召你一并过去。”
虾米?
郭业大囧,也不知是紧张忐忑,还是激动莫名,陇西县城的大哥大扛把子——顾惟庸,竟然要见自己?
第105章 县令大人天大的秘密
郭业随着穆师爷,与马功曹一块儿来到了县衙后堂,径直进了县令顾惟庸的书房。
一进入顾惟庸的书房,郭业立马闻见了一股油墨香味,当即好奇的扫视了一下书房的布置,家具摆设古色古香这是自然,更令他诧异的是偌大一个书房四周墙壁都陈设着书架,满满当当的藏书令郭业开了眼界。
看着书架上的这些藏书略写陈旧,更有几本已经被翻阅的封面发黄有些破损,显然这书房之地绝对是县令大人平时主要消磨时光的地方。
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书房,自己从秦威那儿接收过来的书房与之相比,弱爆了。
再看书桌,此时砚台上还有刚刚研磨好的墨汁儿,笔架上的毛笔蘸着墨汁儿,一张洁白宣纸上写着硕大一个字:静!
每逢大事有静气的静。
字体中正,丝毫不见仓促和拖沓,极为沉稳的一个“静”字。
郭业偷摸瞥了一眼正坐在书桌后头如老僧入定般眯着眼睛的顾惟庸,看来县令大人此时的心境该是极为沉静。
瞥眼的那个功夫,他粗粗端详了顾惟庸几眼,约莫三十七八岁,国字脸,浓眉大鼻,下颚有须,一副厚重的脸颊,一看就知道此人不苟言笑,平日就喜欢板着脸过日子。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日积月累成官威吧。
再看顾惟庸的额头,应该说是天庭饱满,郭业后世看书颇为杂乱,连一些命理风水的书都有涉及。
照着郭业从后世曾国藩《冰鉴》里得出的结论,这种面相,这种气度的人,只要入了官场,指定是官运亨通啊。
可就奇了怪了,正经进士出身的人,到了三十七八岁,还会窝在蜀中陇西县这种地方当个七品县令呢?而且一当就是这么多年不挪窝。
怪哉怪哉!
就在郭业怔怔失神之际,那边的马元举,穆师爷已经和顾惟庸聊上了。
此时的马元举正躬着腰,拘谨地对顾惟庸回着话,顾惟庸时不时发表几句言论,不过郭业怎么听顾县令说话怎么别扭。
到底别扭在哪里,他又一时说不出来。
突然,顾惟庸的声音有些高亢,对马元举和穆师爷说道:“谷,谷德昭,这,这蠢材,本官是,是指望不,不上了。六,六房佐官中,唯,唯有元举一人,能替,替本官分,分,分忧啊!”
我了个去,说话那叫一个费劲啊!
我靠!!!
郭业差点惊异地蹦达了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