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渣爹争天下 第16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也不过是这一匣子信中的一封,富贵手中拿着信,背着手在楼下走来走去。
    这封信给了富贵极大的心理压力,让富贵一边感慨于秋叶在执政治国方面已经完全成熟,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浪费了这几年的时间,几乎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和秋叶比起来,已经输了许多。
    尽管富贵没有太多的学问,但是富贵心里面儿估量了一下。秋叶的治国理念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皇帝。前朝的那些皇帝老儿没法儿跟秋叶比,往前再倒腾,也就是天可汗能和秋叶比肩。
    然而那一位已经作古很多年了,秋叶还年轻,秋叶将来成就无限。
    富贵心里面确实是在冒酸水,也确实不想承认秋叶优秀,他想体面的认输,但是事实不允许。手里面捏着这厚厚的一封信,哪怕是人家把该怎么做写在了信上寄过来。富贵就觉得自己也没有办法按照信上的想法去改变治国的策略。
    船大难掉头,江南的这大船除了体量很大之外,再有就是船上的伙计们也不想调头。
    就比如说把农业治理纳入基建,这个想法是好的,尽快实施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但是朝中的大臣必定反对基建……因为国库要花钱。国库的开支除了军费和赈灾之外,剩下的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是这些官员的俸禄。
    如果一旦开始决定基建,官员的俸禄说不定就要挪出去填了这个坑,他们肯定不愿意,历朝历代,谁都知道秦朝勒着裤腰带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差点把国库搬空,甚至郑国渠差点让秦国一口气喘不上来,可是后来都江堰和郑国渠给秦国带来的利益也是巨大的,几十万大军在前线征战,秦国还能源源不断的支撑几十万大军的军粮,靠的还是郑国渠和都江堰的灌溉。
    好处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没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修渠呢?还是开销太大,国库没钱。准确的说,国库没修渠的钱。
    在做皇帝这一块,富贵已经彻底败了。
    所以剩下的信富贵在考虑要不要读。
    最后,他选择打开让几个年纪不大,才华不俗,有能力参与皇位角逐的皇子来读。读的时候,他和其他儿子听着。
    第二天,几个皇子来了。富贵让人把信拿出来,交给了其中一位。
    这是一封还没有开封的信,上一封信里面秋叶阐述了自己治国的理念。那么这一封信就是讲如何齐家。
    重点讲如何教育孩子。
    在这里秋叶强调了一个概念。
    不要让太子在兄弟们中高人一等。
    太子的教育资源确实会比其他皇子更豪华一些。但是不能过分的强调太子将来继承大统。这样给太子莫大的压力也给了诸多皇子很多的心理不平衡,这将来都是兄弟斗得你死我活的根本原因。
    秋叶在信里面着重强调培养太子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第1个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先是一个至亲,在不损害国体的情况下,尽量和继承人与其他子女之间维持温馨的关系。第2个是内部态度,也就是宫妃和诸位皇子之间的态度,宫妃一旦被发现暗中煽动皇子之间的争斗,那么绝不能轻饶。第3个就是群臣之间的影响,总有些人想要从龙之功,当初武则天是怎么对待王勃的?武则天的儿子在斗鸡,结果王勃不知道轻重,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被李治两口子直接驱逐了,檄文是能随便写的吗?在此时的秋叶看来,这就是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斗鸡本来就是寻找玩法,王勃偏要卖弄文采写下战书,这不是恃才傲物,这是愚蠢至极。
    这三个方面从历史角度举例,经过论证再总结。要把其中的某些事例拿出来分析,总体来说是一篇观点很新颖的教育方法。
    这封信没有上一封信长,但也是让人读的口干舌燥。相比于读信时候的那一种震撼。现场听到的人更是陷入到了无端的猜测,特别是秋叶的这些弟弟们,在想是不是秋叶要给父皇灌迷糊汤。
    紧接着是第三封信,这一封信讲的是修身。
    中心意思只有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秋叶除了表达这个观念之外,还着重阐述了一下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其实这不算是什么新颖的观点。毕竟很早之前就有人说入芝兰之室如何,入鲍鱼之肆又如何。
    富贵还是能从中听到了一丝讥讽,秋叶可以说给富贵留脸面了,没有直接开骂。
    读这封信的人就感觉满篇文字非常的艰涩。就感觉是有一群老夫子在自己耳边说教一样。甚至觉得这封信写得又长又多,显得又臭又硬。
    这两封信读完之后,富贵并没有让人读最后一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最后一封信肯定是秋叶当前的志愿。秋叶的目的肯定是天下一统。换成富贵,富贵也会这么想,所以那封信里面有什么内容,富贵能想象得出来。
    他看了看几个儿子,就问他们:“信写得怎么样?”
    这几个人在读完信的时候就知道肯定要回答些问题,心里面早就准备好答案了。
    无非是妖言惑众或者是不知所云。
    特别是如何教养太子,如何让诸皇子与太子之间关系融洽。就这一点儿,这一些皇子们个个反对秋叶将太子与皇子看为一体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