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20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三位记者也忍不住咋舌:
    怪不得山岩他们要下山成立养蜂合作社。
    攀岩割蜜这活儿,真的是在拿命换钱啊!!
    有了这样惊险刺激的开头,接下来,山民们利用祖辈对野蜂习性的掌握,下山成立养蜂合作社,把养蜂发展成一个地方产业的行为,就完全能说得通了。
    江小满还特别鸡贼地把记者们带到了老山坳子那边。
    看着村民们至今还住在长满青苔的石头房子里, 三位记者都禁不住哽咽了。
    郎山的山民同胞们这日子也太苦了吧?
    看看这些长满苔藓的石头房, 简直每一块石头上都镌刻着“贫穷”两个字!
    再看看村里还没上学的小娃娃们, 路还没走稳当呢, 就开始笨拙地帮着家里人一起挑拣刚捡回来的野山菌……寒静如也是有孩子的,一时间眼泪都流下来了。
    老山坳子这边,是郎山镇最早一批跟着山岩加入养蜂合作社的,原因很简单,这帮人原本就是跟着山岩进山采蜜讨生活的。
    现在老大转行做生意了,小弟们怎么可能不跟紧老大的步伐?
    山岩也没有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郎山地区多山林花木,蜜源特别丰富,都不需要山民自己种植蜜源花卉,单靠蜜蜂在野外采集花蜜,一年就能割3~4茬土蜂蜜。
    这边的人均山林占有率,几乎是山下村里的数倍。也就是说,只要你家里能拿的出足够的启动资金,山下的村民一家能放一百个蜂桶,老山坳子这边,每家至少能放五百个蜂桶!
    如果按照老一辈制作蜂桶的工艺,老山坳子这边确实很少有人家能拿的出这么大一笔钱,一口气做几百个蜂桶。
    关键是江小满这个抠门专业户,另辟蹊径,改良了野外蜂桶的制作工艺,用建材市场廉价批发来的实木边角料做蜂桶,直接把蜂桶的成本价砍得只剩下一个零头,这样一来,就算是老山坳子最穷的人家,都能承担得起几百个蜂桶的前期成本。
    山岩他们成立养蜂合作社之后,又借助镇上的关系,找合作社和农行拿到了一批两年免息的助农贷款,这下子,就连购买土蜂的启动资金也有了。
    现在的老山坳子,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大村。
    别看村里的石头房子破破烂烂的,实际上,等今年的冬蜜采收季过了之后,村里家家户户年收入都能达到二十万元!
    之所以还没盖房子,是因为山岩已经跟镇上商量好了,以后会在山下单独圈一块地,让老山坳子的村民集体搬迁到山下。
    以前是没有这个条件,村民盖不起房子,镇上想把深山里的老百姓迁出来,也承担不起这么高昂的搬迁成本。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山岩已经和镇上谈妥了,由郎山镇解决搬迁的宅基地问题,愿意下山的村民,自己出钱盖房子,宅基地免费。
    这么做,主要也是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至于山里的老房子,也不会拆掉,以后村里人还要接着在这里养蜂呢。
    大人辛苦一点来回跑没关系,总不能让孩子们跑几十里山路去上学吧?也跑不动啊~
    这也是老山坳子这边的年轻人普遍学历不高的主要原因。
    虽然国家早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更是取消了中小学学费,上学只需要交一点学杂费就行了,就算是农民家里,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钱,但问题是老山坳子这边离山外最近的郎山小学,步行也要小半天时间啊!
    学校第一节 课八点钟开始,要想赶上这节课,老山坳子这边的学生,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先在家里吃好早饭,然后家里人举着火把把他们送出大山,这还是天气好的时候,遇上刮风下雨,就只能请假不去学校了。
    这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成绩能好才怪!
    更何况镇上的初中比小学更远。
    很多人勉强糊弄到小学毕业,囫囵认识一些常用字,会算清楚家里的开支,就不会再上初中了。
    违反九年义务教育法?
    别逗了!学校要来找他们去上学,那行,反正家里出不起住校的钱,学校要是能免费供这些孩子读书,那家长高兴还来不及呢。
    问题是乡镇学校也没这个财力供养这么多学生啊,就只能假装看不见了……
    山岩天生的侠义心肠,以前是自顾不暇,现在有实力了,就想改变老山坳子这帮人的命运。
    而读书,无疑是山里孩子改变命运最快捷的一条路。
    就像江小满,如果不是进城上了大学,他知道电商怎么做?去哪里能搞到免息贷款?怎么说服镇政府扶持他们的合作社?
    这些都需要学识和眼界的。
    山岩自问在做人这方面也不输小满,但每次村里来记者采访,又或者上面的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言谈举止上,总归是小满看着更像那么回事。
    山岩就知道,这便是上过大学的好处了。
    郎山村能出个大学生,老山坳子凭啥不行?
    他和小鱼是没机会了,但他们还有三个女儿,老山坳子那边还有二十多个娃娃,现在他们也不缺钱了,拼尽全族之力供养,总能供出一两个大学生吧?
    他这么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