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163节(2/3)
检测设备。所有来自嘉谷牧场的牛奶都要取样送到这边,经过严格的检验,包括奶温,感官,脂肪,蛋白等几百项检验项目,合格无误后才允许上市。
检测实验室的负责人告诉齐政,实验室每天可以检测上千个样本,但整个实验室只有十名技术人员,因为得益于高度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实验室最大的工作量是检测原奶。
首先要检测的是细菌数。因为温度一上升,细菌数就会变化,所以从牧场里取样的鲜奶,首先检测这一项。
然后是通过红外测试检测牛奶的蛋白、乳脂、乳糖含量,这是整个牛奶检测中最重要的3项指标,也是牛奶中含有的最重要的3项物质。
琳琅满目的检测项目,是因为嘉谷乳业采用了最严格的品质要求。实验室甚至研发了一项检测技术,能从牛奶的检测中,知道这个牧场的奶牛们有没有在草原充分放牧,享受足够的阳光和青草。
虽然作为技术盲,齐政听完后也没弄清楚是如何检测到的,但实验室的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对集团本身的原奶和乳制品进行检测外,实验室还在齐政的要求下,对市面上的大多数乳制品,进行分批次抽样检测。
“我们自身的产品不必多说,百分百合格。但世面上的很多乳制品,就一言难尽了。”
“在我们的抽检中,抗生素残留是最常见的现象。抗生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防制疾病或用作饲料添加剂,不可避免地造成抗生素在牛奶中的残留。其他乳企的产品中,主要残留为青霉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及β-内酰胺类……”实验室的负责人介绍道。
齐政略微皱眉。
其实,集团内对齐政要求抽检其他品牌的乳制品表示过不解——这不应该是质检部的工作吗?
但齐政坚持己见,在04年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后,以知己知彼的理由说服了嘉谷乳业的管理层,坚持投入对其他品牌的抽检。
齐政真正的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三聚氰胺了。
齐政知道“毒奶粉事件”是在08年爆发,但问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埋下的。不过起点是什么时候,他无从可知。
往牛奶里“加料”是行业的潜规则,嘉谷乳业自建奶源,很少与散户接触,因此很难从源头上发现问题。齐政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对市面上的乳制品进行定时抽检。
嘉谷乳业实验室可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检测蛋白质只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目前实验室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能检测出牛奶里的具体成分,三聚氰胺也无可遁形。
齐政要求实验室定时提交检验报告,齐政也从不落下,虽然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三聚氰胺大规模添加的影子——想想也是,到08年才集中爆发,应该是07年前后才慢慢添加的,否则早就有婴儿吃出问题了。
随着时间节点的临近,齐政对此也越来越关注。看着送到的新一批抽检的其他乳企产品,齐政有种感觉,平静的日子估计不会太多了。
……
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里的外资
齐政的预感正确与否有待验证,但在这种多事之秋,外资的插脚让乳业局势变得更加混沌。
恒天然第四次找上了嘉谷乳业,这次甚至是恒天然的首席执行官亲自出马。以表尊重,齐政接待了他。
作为新西兰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世界上第六大的乳品巨头,恒天然在华一直默默无闻。
在中国乳品市场上,恒天然是一位耐得住寂寞、不轻易下手的“玩家”。
在九十年代中国乳业第一轮投资拉开序幕时,国际乳业巨头卡夫、帕玛拉特等都纷纷带着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前来大施拳脚,而恒天然却选择隔岸观火,不为所动。
恒天然的袖手旁观策略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卡夫、帕玛拉特都在这一轮投资中掉进坑里,在本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乳企的围剿中,纷纷挫败,不得不铩羽而归。
形势如此复杂,恒天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乳品企业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自己却依旧没有准备好如何与中国本土的乳品企业展开正面的交锋。
它将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上游,为本土的乳品企业提供原料乳粉。在国内进口的奶粉中,有70%来自新西兰,而其中的60%是由恒天然提供的。
然而,进口只占据了中国乳品市场10%的份额,随着中国乳业市场规模持续地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扩大,恒天然再也找不出仅仅满足于进口商角色的理由了。
世纪之交,恒天然终于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中国乳业了。在考察了伊力、猛牛等国内乳品企业之后,恒天然最终看中了以加工奶粉见长的山鹿集团。
恒天然延续着其一贯的谨慎风格,其投资山鹿集团的谈判整整花了五年多时间。
原本的历史上,两家最终达成了一致,恒天然在去年底就应该投资入股了山鹿集团。
但嘉谷乳业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进程。
相比于跟国内其他乳企发展模式没有什么不同的山鹿集团来说,一力自建奶源、大兴土木建设大型牧场的嘉谷乳业
检测实验室的负责人告诉齐政,实验室每天可以检测上千个样本,但整个实验室只有十名技术人员,因为得益于高度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实验室最大的工作量是检测原奶。
首先要检测的是细菌数。因为温度一上升,细菌数就会变化,所以从牧场里取样的鲜奶,首先检测这一项。
然后是通过红外测试检测牛奶的蛋白、乳脂、乳糖含量,这是整个牛奶检测中最重要的3项指标,也是牛奶中含有的最重要的3项物质。
琳琅满目的检测项目,是因为嘉谷乳业采用了最严格的品质要求。实验室甚至研发了一项检测技术,能从牛奶的检测中,知道这个牧场的奶牛们有没有在草原充分放牧,享受足够的阳光和青草。
虽然作为技术盲,齐政听完后也没弄清楚是如何检测到的,但实验室的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对集团本身的原奶和乳制品进行检测外,实验室还在齐政的要求下,对市面上的大多数乳制品,进行分批次抽样检测。
“我们自身的产品不必多说,百分百合格。但世面上的很多乳制品,就一言难尽了。”
“在我们的抽检中,抗生素残留是最常见的现象。抗生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防制疾病或用作饲料添加剂,不可避免地造成抗生素在牛奶中的残留。其他乳企的产品中,主要残留为青霉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及β-内酰胺类……”实验室的负责人介绍道。
齐政略微皱眉。
其实,集团内对齐政要求抽检其他品牌的乳制品表示过不解——这不应该是质检部的工作吗?
但齐政坚持己见,在04年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后,以知己知彼的理由说服了嘉谷乳业的管理层,坚持投入对其他品牌的抽检。
齐政真正的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三聚氰胺了。
齐政知道“毒奶粉事件”是在08年爆发,但问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埋下的。不过起点是什么时候,他无从可知。
往牛奶里“加料”是行业的潜规则,嘉谷乳业自建奶源,很少与散户接触,因此很难从源头上发现问题。齐政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对市面上的乳制品进行定时抽检。
嘉谷乳业实验室可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检测蛋白质只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目前实验室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能检测出牛奶里的具体成分,三聚氰胺也无可遁形。
齐政要求实验室定时提交检验报告,齐政也从不落下,虽然有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三聚氰胺大规模添加的影子——想想也是,到08年才集中爆发,应该是07年前后才慢慢添加的,否则早就有婴儿吃出问题了。
随着时间节点的临近,齐政对此也越来越关注。看着送到的新一批抽检的其他乳企产品,齐政有种感觉,平静的日子估计不会太多了。
……
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里的外资
齐政的预感正确与否有待验证,但在这种多事之秋,外资的插脚让乳业局势变得更加混沌。
恒天然第四次找上了嘉谷乳业,这次甚至是恒天然的首席执行官亲自出马。以表尊重,齐政接待了他。
作为新西兰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世界上第六大的乳品巨头,恒天然在华一直默默无闻。
在中国乳品市场上,恒天然是一位耐得住寂寞、不轻易下手的“玩家”。
在九十年代中国乳业第一轮投资拉开序幕时,国际乳业巨头卡夫、帕玛拉特等都纷纷带着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前来大施拳脚,而恒天然却选择隔岸观火,不为所动。
恒天然的袖手旁观策略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卡夫、帕玛拉特都在这一轮投资中掉进坑里,在本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乳企的围剿中,纷纷挫败,不得不铩羽而归。
形势如此复杂,恒天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乳品企业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自己却依旧没有准备好如何与中国本土的乳品企业展开正面的交锋。
它将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上游,为本土的乳品企业提供原料乳粉。在国内进口的奶粉中,有70%来自新西兰,而其中的60%是由恒天然提供的。
然而,进口只占据了中国乳品市场10%的份额,随着中国乳业市场规模持续地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扩大,恒天然再也找不出仅仅满足于进口商角色的理由了。
世纪之交,恒天然终于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中国乳业了。在考察了伊力、猛牛等国内乳品企业之后,恒天然最终看中了以加工奶粉见长的山鹿集团。
恒天然延续着其一贯的谨慎风格,其投资山鹿集团的谈判整整花了五年多时间。
原本的历史上,两家最终达成了一致,恒天然在去年底就应该投资入股了山鹿集团。
但嘉谷乳业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进程。
相比于跟国内其他乳企发展模式没有什么不同的山鹿集团来说,一力自建奶源、大兴土木建设大型牧场的嘉谷乳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