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43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我的火龙果主要大批量销往北方市场,可以说是不缺销路的。但也因为投资较大,想要扩大生产规模还力有未逮,所以希望能加入嘉谷这艘大船。”樊金明坦言道。
    齐政参观后,较为满意地保证道:“放心好了,嘉谷对于樊老板这样的优质供应商,绝对会大力扶持的,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
    ……
    能顺利争取到优惠贷款,樊金明就已经很满意了;而等嘉谷全面扶持后,他才知道,自己攀上了一个多么强大的合作方。
    樊金明最清楚不过了,在果品种植这个大环节里,无论是育苗研发,土壤施肥,还是果树管理等,这些不起眼的每个小环节都颇具高科技含量。
    他之前一般是求助农业专家,但很难做到全面实施。
    比如土壤施肥,就并非简单地撒在地里——不同土壤性质不同,种植水果不同,施肥要求也不同。
    而嘉谷在这方面比他一个人强多了,嘉谷的技术支持团队不但对自家果园土壤的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进行了考量,即使是肥料的制造,也可以通过软件计算原料的配比,做到“按方配肥”。
    技术人员解释道,这也是嘉谷推动水果标准化生产的一环。
    “跟嘉谷合作,太值了!”樊金明心里闪过这个念头。
    做水果的,谁不知道,国产水果,由于标准化程度低或标准缺失,导致用户体验参差不齐,是难以卖出高价的主要原因。
    同一款产品,今天买到的是甜的,明天就是酸的,大小、口感、品质都不稳定,很难留住消费者。更有些消费者认为,口味不一致,就证明卖给他们产品的是黑心商家,作假售假。
    天地良心,水果的标准化真的不是那么好控制的。气候、土壤、环境……受多方面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品种,也可能长出参差不齐的果子。
    也只有像嘉谷这样,将技术做到精细,才是标准化的最大保障。
    这可算是找到组织了!樊金明再次暗暗庆幸道。
    ……
    第428章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过去
    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农产品生产都是有组织的。
    水果中,新西兰的奇异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和我们国产的猕猴桃,本是同根生,却命运大不同——一个黄金价,一个黄铜价。
    区别在于奇异果抱上了“组织”的大腿!
    曾经的新西兰奇异果,也因为分散生产而遭遇产业寒冬。为了报团取暖,新西兰两千多户果农在政府的协助配合下,组建了一个统一的销售窗口——新西兰奇异果国际行销公司。
    在这个龙头企业的领导下,新西兰奇异果产业很快走出了困境,并成功将奇异果销售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新西兰的奇异果产业就只有“佳沛”一个品牌,所有的农民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
    嘉谷也没有将主视角对准农业种植大户。毕竟,在国内,小农种植户才是主流,而且最需要组织的。
    嘉谷的“农产品上行供应链计划”,也主要是对农业散户进行种植和销售联合辅导,形成产业本地化能力,最终拼凑成“大户”。
    所以针对桂省的水果产业,嘉谷是老套路——大力推动果农组建合作社。
    但尴尬的是,果农们对加入合作社并不感冒。
    ……
    “呃,其实这些年,本地办过不少合作社。但是吧,这些合作社最终都变成了卖农资的地方……”桂省水果行业协会会长陆小川颇有些尴尬地解释。
    钟华志一脸了然。
    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他还不知道国内大部分合作社的成色吗?
    形式大于实质,少有发挥真实功能的——要么用来获取补贴,要么像陆会长所说的,直接卖农资,这样来钱最容易了。至于对农户的农技指导或者配套设施?只能说,想多了。
    “还有就是散户果农,很难管理……”说起这点,陆会长一脸无奈。
    技术上,果农主要是“瞎捉摸,不懂也只是问其他村民”;防护上,每到灾害发生后,果农才会向相关的农技专家咨询,而不是像种植大户一样关注天气并提前预防;开花期上,明明减少花蕾会给足养分,结果会多,品质也好。但很多果农就是不相信或者不舍得,觉得开花越多越好……
    尽管桂省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多是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式水果种植和处理,技术真的谈不上精细。
    “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钟华志轻描淡写地说道。
    嘉谷组建的农业合作社遍布全国各地,更奇葩的情况不是没有碰到过,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眼下这种情况,简直是小菜一碟。
    ……
    桂省多山多丘陵的地形,将整个大气候分割成很多独立的小生态,让很多的水果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土壤。
    但哪怕是相似的环境下,果子也经常出现“十里不同价,隔天跌破天”的价格窘境。
    其实,就嘉谷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滞销果品其实都是低价值果品——成熟度不够、品质差异大、商品化程度低等,甚至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果品,可谓低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