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00节(1/3)
“不仅如此,我国现有的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包括大菱鲆、牙鲆等冷水性鱼类,大黄鱼、鲈鱼等温水性鱼类,虽然已经有较长的养殖历史和比较成熟的养殖技术,但是否适合在深远海养殖,真不好说。”
“但嘉谷大渔场现在既有牙鲆等冷水性鱼类,又有大黄鱼等温水性鱼类……很显然,嘉谷在养殖鱼类适应深远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那么,你觉得,在三文鱼养殖适应黄海冷水团的探索上,与嘉谷合作,会不会更容易取得突破呢?”
董教授陷入了沉思中。
而就在此时,董教授的电话响起来了,是齐政打来的。
“中船方面送来了大型养殖工船的设计?这么……快?”
董教授对于中船方面的高效率都感到惊讶了。
自己都还没做出决定,项目的必备装备居然就有着落了?
旁边的周院士反而不以为奇。
事实上,嘉谷与中船集团的联系也是他牵头的。
我国深远海养殖能力还较弱,几乎只有深海捕捞,还没有成型的深远海规模养殖平台。差距集中在工程设施、配套设施、网箱养殖和海洋牧场构建技术上。
然而,身处中科院海洋所,周院士知道国家在近海海水养殖设施装备、养殖技术、能源供给、物流和加工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已具备了深远海养殖研究和应用的初步条件。
另一方面,从国内市场看,仅以南海为例,海域水深为45米~100米、且适合开展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海域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随着嘉谷这样的巨头不断开拓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未来可形成约1800亿元的渔业装备市场,由不得各大船业集团不动心。
他就负责牵头搭线,这不?嘉谷与中船一拍即合。
董教授:“……”
嘉谷这样的吸引力和组织力,他觉得压力更大了!
……
第532章 海上养殖航母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农耕传统的勤劳民族。
鬼斧神工地在南海“种”岛,去月球种菜,将海洋变成我们的“牧场”……都不在话下。
大型养殖工船、远海大型围栏、冷水团……这些偏僻冷门的概念,我们一旦舍得投入资源,也都是盆里的菜!
董教授迫不及待地返回邳山岛后,呈现在他眼前的,就是两份初步的大型养殖工船设计方案。
“其实,与其说是设计方案,不如说是设想。”齐政解释道。
很显然,中船集团对于利用淘汰船型和过剩运能改装打造养殖工船等远洋渔业养殖装备,确实早就有了想法,所以在嘉谷联系上他们的时候,迅速给出了两份方案。
大型养殖工船,其实就是“耕舰”。
“一个是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它配备直升机甲板,看起来像一艘大型油轮。总长约250米,型宽45米,载重量约10万吨……”
说是养殖工船,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超大的浮动网箱,但它可以深入到普通养殖网箱无法到达的深海区。
按照齐政给出的设想,该养殖工船作业时,将取水管底端深入深海冷水团内,收取低温海水循环进行冷水鱼类养殖。在养鱼舱的周边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防止热量交换导致水温过高,保证即使在夏季较高气温下,仍然能够进行三文鱼等高价值的海洋冷水鱼类养殖。
看到这,董教授有些坐不住了,喃喃自语道:“对,这就是我想要的冷水团养鱼模式……”
齐政轻咳了一声。其实,这就是他从记忆中翻出来的冷水团养殖工船的成熟方案,而起码要两三年后,董教授团队才正式敲定这一设想。
“咳,我们再看一下另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的深远海养殖加工船则更为先进,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艘豪华邮轮,有完善的生活设施,能够支持船员和渔民长期在海上生活。而且它的主尺度更大,长超过250米,型宽约44米,载重量达到10.7万吨……”
此外,第二个方案除了在船上养殖之外,还可以通过向海洋投放养殖箱的形式,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深远海“圈海”养殖。
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在全球海域自主航行,避开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找到最优质的水源和最佳养殖水温,采用封闭式养殖系统,营造鱼类最佳生长环境,并且可以直接在船上进行冷冻、深加工,可谓是一条龙服务——一艘大型养殖工船,其实就是一个海洋大型养殖加工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方案的养殖工船吃水深度都超过21米,远远超过航母。
“这分明就是两艘海上养殖航母啊!”董教授忍不住惊叹。
他突然对于齐政要投资四十多亿感到理解了。
连“航母”都出来了,几十亿元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不是说一艘“养殖航母”的造价需要几十亿元,这毕竟只是一个初步设想,距离变为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
船载舱养环境控制技术要突破;深海巨型网箱综合养殖技术要突破;远距离自动投饵技术要突破;轻型可移动
“但嘉谷大渔场现在既有牙鲆等冷水性鱼类,又有大黄鱼等温水性鱼类……很显然,嘉谷在养殖鱼类适应深远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那么,你觉得,在三文鱼养殖适应黄海冷水团的探索上,与嘉谷合作,会不会更容易取得突破呢?”
董教授陷入了沉思中。
而就在此时,董教授的电话响起来了,是齐政打来的。
“中船方面送来了大型养殖工船的设计?这么……快?”
董教授对于中船方面的高效率都感到惊讶了。
自己都还没做出决定,项目的必备装备居然就有着落了?
旁边的周院士反而不以为奇。
事实上,嘉谷与中船集团的联系也是他牵头的。
我国深远海养殖能力还较弱,几乎只有深海捕捞,还没有成型的深远海规模养殖平台。差距集中在工程设施、配套设施、网箱养殖和海洋牧场构建技术上。
然而,身处中科院海洋所,周院士知道国家在近海海水养殖设施装备、养殖技术、能源供给、物流和加工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已具备了深远海养殖研究和应用的初步条件。
另一方面,从国内市场看,仅以南海为例,海域水深为45米~100米、且适合开展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海域面积约为6万平方公里。随着嘉谷这样的巨头不断开拓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未来可形成约1800亿元的渔业装备市场,由不得各大船业集团不动心。
他就负责牵头搭线,这不?嘉谷与中船一拍即合。
董教授:“……”
嘉谷这样的吸引力和组织力,他觉得压力更大了!
……
第532章 海上养殖航母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农耕传统的勤劳民族。
鬼斧神工地在南海“种”岛,去月球种菜,将海洋变成我们的“牧场”……都不在话下。
大型养殖工船、远海大型围栏、冷水团……这些偏僻冷门的概念,我们一旦舍得投入资源,也都是盆里的菜!
董教授迫不及待地返回邳山岛后,呈现在他眼前的,就是两份初步的大型养殖工船设计方案。
“其实,与其说是设计方案,不如说是设想。”齐政解释道。
很显然,中船集团对于利用淘汰船型和过剩运能改装打造养殖工船等远洋渔业养殖装备,确实早就有了想法,所以在嘉谷联系上他们的时候,迅速给出了两份方案。
大型养殖工船,其实就是“耕舰”。
“一个是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它配备直升机甲板,看起来像一艘大型油轮。总长约250米,型宽45米,载重量约10万吨……”
说是养殖工船,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超大的浮动网箱,但它可以深入到普通养殖网箱无法到达的深海区。
按照齐政给出的设想,该养殖工船作业时,将取水管底端深入深海冷水团内,收取低温海水循环进行冷水鱼类养殖。在养鱼舱的周边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防止热量交换导致水温过高,保证即使在夏季较高气温下,仍然能够进行三文鱼等高价值的海洋冷水鱼类养殖。
看到这,董教授有些坐不住了,喃喃自语道:“对,这就是我想要的冷水团养鱼模式……”
齐政轻咳了一声。其实,这就是他从记忆中翻出来的冷水团养殖工船的成熟方案,而起码要两三年后,董教授团队才正式敲定这一设想。
“咳,我们再看一下另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的深远海养殖加工船则更为先进,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艘豪华邮轮,有完善的生活设施,能够支持船员和渔民长期在海上生活。而且它的主尺度更大,长超过250米,型宽约44米,载重量达到10.7万吨……”
此外,第二个方案除了在船上养殖之外,还可以通过向海洋投放养殖箱的形式,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深远海“圈海”养殖。
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在全球海域自主航行,避开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找到最优质的水源和最佳养殖水温,采用封闭式养殖系统,营造鱼类最佳生长环境,并且可以直接在船上进行冷冻、深加工,可谓是一条龙服务——一艘大型养殖工船,其实就是一个海洋大型养殖加工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方案的养殖工船吃水深度都超过21米,远远超过航母。
“这分明就是两艘海上养殖航母啊!”董教授忍不住惊叹。
他突然对于齐政要投资四十多亿感到理解了。
连“航母”都出来了,几十亿元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不是说一艘“养殖航母”的造价需要几十亿元,这毕竟只是一个初步设想,距离变为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
船载舱养环境控制技术要突破;深海巨型网箱综合养殖技术要突破;远距离自动投饵技术要突破;轻型可移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