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6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源啤酒的负责人何长川就深谙此理。
    在嘉谷的年终总结会上,何长川挤挤眼道:“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感谢集团的保驾护航,我们今年还是保持了稳定增长……”
    如果有同行听在耳里,估计就要骂人了:现实对于我们来说是残酷的没错,对你来说有什么残酷的。
    不说在国内,清源啤酒比本地啤酒均价至少高一成,同时销量也比同行遥遥领先。
    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赢利能力。何长川将这家公司打造成为利润机器,几乎没人能撼动——利润率是其他竞争对手的数倍。
    嘉谷体系内不少子公司负责人也一边在为自家个位数的利润率而悲哀,一边面无表情地看着何长川在装哔:“清源啤酒2013年实现销量1410万千升,同比增加了8.3%;实现营业收入为775亿元,同比增加了5.4%,每百升收入增加了4.2%;全年净利润为96亿元,同比增加了7.1%……”
    这已经是超乎预料的回报了,然而齐政比所有人都要苛刻:“增速下降有些明显啊。”
    “您说得对。”何长川傻笑两声:“这是因为,我们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经过三年多的沉淀,清源啤酒在亚洲已经有相当不错的口碑。抛开国内的大本营不说,在东南亚,在南韩,清源啤酒凭借着自带“冰镇”效果的“冰源”系列啤酒,无不征服了当地的消费者。
    但是,也仅限于此了。
    因为嘉谷对“冰源”啤酒花敝帚自珍,“冰源”系列啤酒在其他市场受到了一致的抵制。百威英博、南非米勒、喜力啤酒、嘉士伯等四大啤酒巨头默契发力,都不希望新兴巨头挤进它们的圈层。
    “冰源”系列啤酒在亚洲以外的市场,都不是卖得好不好的问题,压根就是不允许进入市场的问题——在四大啤酒巨头的活动下,“冰源”系列啤酒在美国、在南美等成熟市场,生产许可一再被拖延。
    齐政知道这些状况,但他还是对何长川提出了更高要求:“赚国人的钱多没意思啊,还是要多赚外国人的钱。这样吧,我提个要求,你们要在2014年走出亚洲。”
    嘚瑟的何长川傻眼了。
    老大哎,我知道你胃口好,但我们几乎是受到全世界同行的报复性打压啊,怎么走出亚洲?
    其他子公司负责人也幸灾乐祸地瞄着他,叫你嘚瑟。
    何长川想来想去,咬牙道:“boss,我们要想走出亚洲,起码需要一个契机,一年的时间,能不能完成任务,我真不敢肯定。”
    “契机吗?会有的。”齐政笑笑,却不再多说,并示意下一位子公司负责人继续总结。
    只留下何长川在抓耳挠腮地纠结。
    明年有契机?是什么?什么时候会出现?
    ……
    第637章 逝去的金钱
    面对“冰源”啤酒,沃尔一点纠结都没有。
    “给我一罐。”沃尔看着桌面上的印着异国文字的啤酒,两眼都在放光。
    “喝过?”朋友笑嘻嘻地问。
    “自带爽感的啤酒嘛,中国人生产的。”沃尔毫不讳言,也不在意冬天喝“冰源”啤酒,冷上加冷是多么的奇葩。
    “沃尔,你家是卖啤酒的,你怎么能喝其他啤酒呢?”同行中传来一句话,引得几个人哈哈大笑。
    沃尔咧咧嘴,道:“你们不也看不起工业啤酒吗,现在怎么也喝起来了?”
    笑声戛然而止。
    在座的都是千禧一代,他们喜欢有“个性”的产品,不相信什么“专家”。在啤酒上也是同理。大规模流水线化生产的啤酒并没有像对他们父辈和祖辈的诱惑那样大,相反,采用手工酿制方法的精酿啤酒才是他们的心头好。
    手工啤酒的热情最早在美国点燃,年轻人把它视为反工业化气质和高生活品味的代名词,这正是精酿啤酒的魅力所在——你可能不喜欢风味标准单一的工业啤酒,但是你一定能从手工啤酒里找到心仪的一款。
    在沃尔聚会的这个小团队里,一向将大厂工业啤酒视为异端,精酿啤酒才是正道。
    “冰源”啤酒在美国虽然小众,但是,实在说不上是小厂自酿的产品。
    沃尔呵呵地笑两声,道:“抛开生产模式不提,你们知道这啤酒最大的妙处是什么?”
    “不是你们家生产的?”有人抬杠道。
    沃尔摇摇头,得意地举起杯子,道:“我告诉你们,这啤酒最妙的,并不是自带‘冰镇’效果,而是放大你的触觉,让你真正能品尝到啤酒的细致风味——水果香、草本香、青草香、木本香……”
    众人听得炯炯有神,之前没尝过的,也忍不住打量起桌面来。
    “虽然是规模化生产,但中国人创造出了新奇的口味,我觉得,我们可以对它宽容点。”沃尔说着打开一瓶啤酒,给各人面前的杯子倒满,用啤酒瓶轻轻一碰,道:“敬个性。”
    “敬个性!”众人纷纷举杯。
    这群中二的年轻人,确实很有“个性”的自豪感。如果不是个性,谁愿意在大冬天喝着“冻”人心脾的啤酒,即使是在温暖的室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