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84节(1/3)
“好消息是,阿拉鄯‘两漠水库’工程东线工程通水在即,今年应该能向黄河补水100亿立方米,我们晋省起码要多分配10亿立方米吧。”说着,水利厅厅长还瞄了瞄齐政。
齐政只当做看不见。
开什么玩笑,现在的黄河水配额,仍是依据“八七方案”进行分配,晋省的配额是43.1亿立方米。
这当然是不够用的。但“两漠水库”工程东线即将通水,沉寂一时的黄河水资源分配争议,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谁都知道水现在比黄金都值钱,没有水什么都干不成。所以20多年来,沿岸各省区对于黄河水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现在多出近100亿立方米立方米,每个省都希望多分一点水,怕不是要打起来。
虽然“两漠水库”与嘉谷很有渊源,但在这样的“群架”中,嘉谷这样的小身板,哪里敢掺和?
胡副主任看到此幕,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行了,你也别为难我们的齐董了。黄河水资源怎么分配,还得由黄委会决定,别指望嘉谷了。”
可不是吗?齐政忙不迭地点头。
胡副主任也是猛然想起来,虽然这水怎么分,嘉谷是没有话语权,但有得分,还真的拜嘉谷所赐。
想到此处,他转过头,对齐政感慨道:“说起来,就凭这一点,嘉谷就当之无愧是中国对生态贡献最大的企业!”
此言一出,水利厅厅长眼睛又亮了。
齐政嘴角抽动两下。
他敢打包票,届时晋省争抢黄河水配额,肯定会拿这说事。
……
第676章 没有破绽
“呵呵,嘉谷是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我看不见得。”
在一班飞往肃省金川机场的航班上,记者裴胜随意展开一份报纸,就见头版印着嘉谷的logo,横排用粗体字写着:全球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
裴胜一下子精神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报道里介绍了晋省的能源林计划,称其为“可能改变中国能源结构的工程”;其中着重指出这个工程的创造者,国人耳熟能详的嘉谷集团。结合嘉谷的沙漠大开发计划,以及遍布全国的农场,报道最后盛赞道:嘉谷不一定是全球赚钱最多的企业,但一定是全球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
他的副手,实习记者小武显然也看到了这篇报道,探过头来不解地问道:“裴哥,这报道我看着有理有据啊,怎么了?”
“哼哼,小武,你还是太天真了。我咨询过专家了,沙漠没有办法治理的,钱是白花的,目前的治理方法都是效果低微的。”裴胜低声道:“但你看看这报道——‘经过多年治理,成功修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降雨量增长5倍,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近400毫米;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8%,由每年80多场减至1-2场;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多,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你看看,这不是扯淡吗?”
“不至于吧,你看上面说的,‘一条横亘在两大沙漠的绿色长城延展开来,卫星图上清晰可见’,这一验证就知道了,做不得假吧。”小武措辞谨慎道。
裴胜声音稍大了一些,道:“都是假象。你想想,哪怕嘉谷将两大沙漠都绿化了,才多大?这么狭窄的一片空间,靠自身治沙改造,能改变气候,让降水增加5倍?难道嘉谷在沙漠上空盖了一个能锁住水汽的大棚?”
“再说了,哪怕是十年二十年,对于沙漠治理来说时间都算紧张了,嘉谷治沙才多久?急功近利,降雨又少,地下水再丰富,也会很快耗尽地下水,重新沙漠化。”
“……裴哥,两漠水库是深层水循环,能源源不断补充的,还调水补充黄河呢!”小武小心翼翼道。
“那更糟,过度抽取地下水,重返荒漠化的速度更快。”
“……”
小武的态度并未改变裴胜,他更是向自己的副手打气道:“我们必须谨慎起来,明白吗?这篇报道的记者肯定是被嘉谷收买了,我估计到沙漠里行动会不自由,我们就装作是游客。记住,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向世人查明嘉谷治沙的真相。”
小武不管内心怎么想,此时只能点头称是,也算是统一了思想。
裴胜满意地点点头,又愤愤的低声骂了一句:“我就不信找不到嘉谷的破绽了,该死的良心企业!”
作为一名记者,裴胜盯上嘉谷有一段时间了。
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之后,人人都可以发声,也让媒体的竞争更为激烈。
相声里说“理不歪笑不来”,换了媒体领域就变成了“理不歪流量不来”。媒体为了换来曝光量,从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中脱颖而出,内容那是越来越猎奇,只有这样,才能博人眼球,增加阅读量。
简而言之,在当今时代,人们可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但资讯的泛滥,也很容易蒙蔽大家的双眼。
裴胜是一名对事业“有追求”的记者,而记者的价值就体现在挖掘到大新闻。
裴胜将目标放在了嘉谷身上。
嘉谷名头多响亮啊,金光闪闪,家喻户晓,但这就是他想要的——没有什么比将一家明星企业掀落马更有成就感
齐政只当做看不见。
开什么玩笑,现在的黄河水配额,仍是依据“八七方案”进行分配,晋省的配额是43.1亿立方米。
这当然是不够用的。但“两漠水库”工程东线即将通水,沉寂一时的黄河水资源分配争议,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谁都知道水现在比黄金都值钱,没有水什么都干不成。所以20多年来,沿岸各省区对于黄河水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现在多出近100亿立方米立方米,每个省都希望多分一点水,怕不是要打起来。
虽然“两漠水库”与嘉谷很有渊源,但在这样的“群架”中,嘉谷这样的小身板,哪里敢掺和?
胡副主任看到此幕,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行了,你也别为难我们的齐董了。黄河水资源怎么分配,还得由黄委会决定,别指望嘉谷了。”
可不是吗?齐政忙不迭地点头。
胡副主任也是猛然想起来,虽然这水怎么分,嘉谷是没有话语权,但有得分,还真的拜嘉谷所赐。
想到此处,他转过头,对齐政感慨道:“说起来,就凭这一点,嘉谷就当之无愧是中国对生态贡献最大的企业!”
此言一出,水利厅厅长眼睛又亮了。
齐政嘴角抽动两下。
他敢打包票,届时晋省争抢黄河水配额,肯定会拿这说事。
……
第676章 没有破绽
“呵呵,嘉谷是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我看不见得。”
在一班飞往肃省金川机场的航班上,记者裴胜随意展开一份报纸,就见头版印着嘉谷的logo,横排用粗体字写着:全球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
裴胜一下子精神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报道里介绍了晋省的能源林计划,称其为“可能改变中国能源结构的工程”;其中着重指出这个工程的创造者,国人耳熟能详的嘉谷集团。结合嘉谷的沙漠大开发计划,以及遍布全国的农场,报道最后盛赞道:嘉谷不一定是全球赚钱最多的企业,但一定是全球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
他的副手,实习记者小武显然也看到了这篇报道,探过头来不解地问道:“裴哥,这报道我看着有理有据啊,怎么了?”
“哼哼,小武,你还是太天真了。我咨询过专家了,沙漠没有办法治理的,钱是白花的,目前的治理方法都是效果低微的。”裴胜低声道:“但你看看这报道——‘经过多年治理,成功修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降雨量增长5倍,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近400毫米;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8%,由每年80多场减至1-2场;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多,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你看看,这不是扯淡吗?”
“不至于吧,你看上面说的,‘一条横亘在两大沙漠的绿色长城延展开来,卫星图上清晰可见’,这一验证就知道了,做不得假吧。”小武措辞谨慎道。
裴胜声音稍大了一些,道:“都是假象。你想想,哪怕嘉谷将两大沙漠都绿化了,才多大?这么狭窄的一片空间,靠自身治沙改造,能改变气候,让降水增加5倍?难道嘉谷在沙漠上空盖了一个能锁住水汽的大棚?”
“再说了,哪怕是十年二十年,对于沙漠治理来说时间都算紧张了,嘉谷治沙才多久?急功近利,降雨又少,地下水再丰富,也会很快耗尽地下水,重新沙漠化。”
“……裴哥,两漠水库是深层水循环,能源源不断补充的,还调水补充黄河呢!”小武小心翼翼道。
“那更糟,过度抽取地下水,重返荒漠化的速度更快。”
“……”
小武的态度并未改变裴胜,他更是向自己的副手打气道:“我们必须谨慎起来,明白吗?这篇报道的记者肯定是被嘉谷收买了,我估计到沙漠里行动会不自由,我们就装作是游客。记住,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向世人查明嘉谷治沙的真相。”
小武不管内心怎么想,此时只能点头称是,也算是统一了思想。
裴胜满意地点点头,又愤愤的低声骂了一句:“我就不信找不到嘉谷的破绽了,该死的良心企业!”
作为一名记者,裴胜盯上嘉谷有一段时间了。
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之后,人人都可以发声,也让媒体的竞争更为激烈。
相声里说“理不歪笑不来”,换了媒体领域就变成了“理不歪流量不来”。媒体为了换来曝光量,从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中脱颖而出,内容那是越来越猎奇,只有这样,才能博人眼球,增加阅读量。
简而言之,在当今时代,人们可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但资讯的泛滥,也很容易蒙蔽大家的双眼。
裴胜是一名对事业“有追求”的记者,而记者的价值就体现在挖掘到大新闻。
裴胜将目标放在了嘉谷身上。
嘉谷名头多响亮啊,金光闪闪,家喻户晓,但这就是他想要的——没有什么比将一家明星企业掀落马更有成就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