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435节(2/4)
不算高,甚至因为规模效应降低了),但有效且均衡的营养,使食物的消化率变高,猪真的能长得更快!
最后大屏幕上最显眼的数据,是从断奶到出栏阶段的日增重——数据显示日增重超过900g!
“900g?没有添加任何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情况下,差不多日增1公斤?”有人重复着这个数字。
不止一个人露出错愕的表情,哪怕是于副部,也一脸讶然。
恍惚中,他有种看国际一流数据的感觉。
他还捏着指头算了一下,日长1公斤,1000万头猪,每个月长30万吨肉……那么问题来了,嘉谷农牧现在育肥中的生猪有多少?2000万?好像还不止。
嘶……什么叫生产力?这就叫生产力。
评判一头猪的贡献度,最终还不是评判它的“造肉能力”?
以这样的生长速度,哪怕出肉率、料肉比是平均水准,嘉谷农牧的养猪产能也能夺得头魁,何况人家的关键指标都在平均水准以上。
没有人怀疑嘉谷在夸大其词,因为没必要。
于副部仔细看着可视化大屏上细化的各阶段生猪日增重曲线,还有算出的各大养猪场的最佳出栏时间,以及其他两个大屏上各养猪场的psy(一头母猪年断奶头数)、msy(一头母猪年上市头数)、断奶-育成死亡率、料肉比等——据说这些也是养猪场员工的考核指标,只要达到了标准,就有分红,超过了标准更有奖励。
嘉谷这是仅仅向他们展示一个养猪数字化系统吗?并不是,嘉谷想展示的,是这么多年来规模化养猪的“集大成之作”。
毫无疑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人的主要动物蛋白来源依然是猪肉——对牛羊猪而言,猪骨骼小,料肉比低,杂食,意味着只算直接成本的话,猪肉最便宜;鸡鸭虽然料肉比更低,但脂肪含量(或者说热量)也低,性价比次之;捕鱼不如饲养稳定供应,且受地理位置约束大,在特定条件下才有优势……
加上国内的人口密度、饮食习惯等因素,“猪粮安天下”这句话很久都不会过时。
于副部突然理解了,难怪部委里不少人都对嘉谷的产业链体系推崇备至。
非瘟对于国内的养猪业来说,是一道坎。但就算没有这道坎,嘉谷农牧也未曾放松对猪肉供应链安全与健康的关注;也未曾放松对精准满足动物养殖所需要均衡营养配比的研究;也未曾放松对减少动物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探索……
行内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认为嘉谷农牧是在赌行情,多多少少是有些飘了;但事实是,人家只不过是专业化水平提升到了一定程度,非瘟的“风险防控”,只是人家大考中的一道附加题,或许还不是其中最难的。
非瘟中的高速扩张,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如果没有平坦的道路、没有优质的汽油、没有定期检修保证其运转、没有一个好的司机,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
问题是,嘉谷农牧这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既不乏“检修”,也不乏“老司机”,称王称霸估计才是迟早的事。
……
第763章 卖疯的,涨疯的,赚疯的
整个七月,单单是嘉谷农牧一家,就出栏了479万头生猪。
及至八月,这个数字进一步爆发。嘉谷农牧加上嘉谷系合作猪企,出栏的生猪数量达到了806万头,史无前例的占到了本月全国生猪出栏量的15%。
嘉谷系养猪阵营的这股锐气,让整个猪市都为之惊叹。
一般来说,生猪供给收缩程度跟猪肉价格上涨程度,大概是1:7的关系。譬如在2007年,我国生猪供给减少8%,而猪肉价格却上涨了65%左右;2011年,我国生猪供给减少了6%,猪肉价格却上涨了46%左右……
行业普遍预测,在非瘟冲击下,今年生猪供给可能会减少15%以上,可想而知猪肉价格将飙升至何等离谱的高位了。
甚至于,受“跨省禁运”政策严重影响,这种价格波动更加剧烈。
像东北地区还好,尽管也是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但因为消费市场和生猪产能过剩的原因,猪肉价格在经过三四个月的上涨后,现在出现了小幅回落。而像是珠三角、等生猪输入区,叠加疫情影响,直接跻身猪肉价格暴涨的第一梯队。
更何况,接下来的还是有着“小团圆”之称的中秋节,既是中国传统佳节,又是国家法定假日,家人团聚的时刻,都少不了一起吃顿饭,而这顿饭都离不开猪肉的身影……节日的对消费提升带来冲击力,绝对是不可小觑的。
多个因素叠加之下,第一梯队的猪市行情没有继续开涨,真的是靠嘉谷农牧的“挺身而出”。
要说各地的宏观调控,倒是有的,但等到发挥作用还不知要多久。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嘉谷农牧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销区,在疫情较严重的东北区域的产能占比相对较小,这不,成为了响应供需调控的主力。
这种强烈的存在感,即使是消费者也注意到了。
八月底,一个视频不经意间就在网上走红了。
——在羊城某猪肉
最后大屏幕上最显眼的数据,是从断奶到出栏阶段的日增重——数据显示日增重超过900g!
“900g?没有添加任何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情况下,差不多日增1公斤?”有人重复着这个数字。
不止一个人露出错愕的表情,哪怕是于副部,也一脸讶然。
恍惚中,他有种看国际一流数据的感觉。
他还捏着指头算了一下,日长1公斤,1000万头猪,每个月长30万吨肉……那么问题来了,嘉谷农牧现在育肥中的生猪有多少?2000万?好像还不止。
嘶……什么叫生产力?这就叫生产力。
评判一头猪的贡献度,最终还不是评判它的“造肉能力”?
以这样的生长速度,哪怕出肉率、料肉比是平均水准,嘉谷农牧的养猪产能也能夺得头魁,何况人家的关键指标都在平均水准以上。
没有人怀疑嘉谷在夸大其词,因为没必要。
于副部仔细看着可视化大屏上细化的各阶段生猪日增重曲线,还有算出的各大养猪场的最佳出栏时间,以及其他两个大屏上各养猪场的psy(一头母猪年断奶头数)、msy(一头母猪年上市头数)、断奶-育成死亡率、料肉比等——据说这些也是养猪场员工的考核指标,只要达到了标准,就有分红,超过了标准更有奖励。
嘉谷这是仅仅向他们展示一个养猪数字化系统吗?并不是,嘉谷想展示的,是这么多年来规模化养猪的“集大成之作”。
毫无疑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人的主要动物蛋白来源依然是猪肉——对牛羊猪而言,猪骨骼小,料肉比低,杂食,意味着只算直接成本的话,猪肉最便宜;鸡鸭虽然料肉比更低,但脂肪含量(或者说热量)也低,性价比次之;捕鱼不如饲养稳定供应,且受地理位置约束大,在特定条件下才有优势……
加上国内的人口密度、饮食习惯等因素,“猪粮安天下”这句话很久都不会过时。
于副部突然理解了,难怪部委里不少人都对嘉谷的产业链体系推崇备至。
非瘟对于国内的养猪业来说,是一道坎。但就算没有这道坎,嘉谷农牧也未曾放松对猪肉供应链安全与健康的关注;也未曾放松对精准满足动物养殖所需要均衡营养配比的研究;也未曾放松对减少动物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探索……
行内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认为嘉谷农牧是在赌行情,多多少少是有些飘了;但事实是,人家只不过是专业化水平提升到了一定程度,非瘟的“风险防控”,只是人家大考中的一道附加题,或许还不是其中最难的。
非瘟中的高速扩张,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如果没有平坦的道路、没有优质的汽油、没有定期检修保证其运转、没有一个好的司机,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
问题是,嘉谷农牧这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既不乏“检修”,也不乏“老司机”,称王称霸估计才是迟早的事。
……
第763章 卖疯的,涨疯的,赚疯的
整个七月,单单是嘉谷农牧一家,就出栏了479万头生猪。
及至八月,这个数字进一步爆发。嘉谷农牧加上嘉谷系合作猪企,出栏的生猪数量达到了806万头,史无前例的占到了本月全国生猪出栏量的15%。
嘉谷系养猪阵营的这股锐气,让整个猪市都为之惊叹。
一般来说,生猪供给收缩程度跟猪肉价格上涨程度,大概是1:7的关系。譬如在2007年,我国生猪供给减少8%,而猪肉价格却上涨了65%左右;2011年,我国生猪供给减少了6%,猪肉价格却上涨了46%左右……
行业普遍预测,在非瘟冲击下,今年生猪供给可能会减少15%以上,可想而知猪肉价格将飙升至何等离谱的高位了。
甚至于,受“跨省禁运”政策严重影响,这种价格波动更加剧烈。
像东北地区还好,尽管也是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但因为消费市场和生猪产能过剩的原因,猪肉价格在经过三四个月的上涨后,现在出现了小幅回落。而像是珠三角、等生猪输入区,叠加疫情影响,直接跻身猪肉价格暴涨的第一梯队。
更何况,接下来的还是有着“小团圆”之称的中秋节,既是中国传统佳节,又是国家法定假日,家人团聚的时刻,都少不了一起吃顿饭,而这顿饭都离不开猪肉的身影……节日的对消费提升带来冲击力,绝对是不可小觑的。
多个因素叠加之下,第一梯队的猪市行情没有继续开涨,真的是靠嘉谷农牧的“挺身而出”。
要说各地的宏观调控,倒是有的,但等到发挥作用还不知要多久。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嘉谷农牧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销区,在疫情较严重的东北区域的产能占比相对较小,这不,成为了响应供需调控的主力。
这种强烈的存在感,即使是消费者也注意到了。
八月底,一个视频不经意间就在网上走红了。
——在羊城某猪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