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臣攻略手册 第68节(1/3)
含章殿门外站着一名绯衣官袍的年轻文官,崔翰林出门时没留意,差点迎面撞上,对面的人往旁边让了半步,两人错开了。
来人镇定行礼,“崔翰林。”
崔翰林诧异还礼,“谢舍人。”
来得是谢澜,因为皇太女在含章殿内进学,非急事不予通传,所有求见的官员一律需得在廊下等候。他也不知在外头听了多久了。
崔翰林都走了,姜鸾原本起身也要走,迎面见谢澜站在殿外,笑了下,又原处坐了下去。
“一大早的过来找本宫有事?进来吧,谢舍人。”
含章殿里讲学时,为了集中心神进学,把所有可以导致心神松懈的物件都挪走了。
偌大的殿室里空空荡荡,只有面对面的两处长案,伺候笔墨的几名殿内小内侍,窗前挂着挡风遮光的大竹帘,旁边的盘龙柱边搁着醒神的铜香炉。
姜鸾随意地一指对面,那是原本给崔翰林准备的长案。
“那边坐吧。找我何事?”
谢澜端正地跪坐在竹席上。
“殿下恕罪,臣在殿外,听到了只言片语。”
他缓缓道,“崔翰林其人博学多才,是朝中出名的大儒。曾在太学中讲学三日,臣当时尚未出仕,正在太学里做学问,有幸连听三日。”
“在太学讲学时,崔翰林旁征博引,为太学生讲解经义时,屡屡涉及法家、儒家的治国之道,言辞精妙,发人深省……并不是含章殿里的教法。”
姜鸾嗤地笑了,“我就说,怎么可能真派个老学究来教我。”她不满地道,“那就是崔翰林对我这个人多有不满,不愿全力教我了。”
谢澜不言语。
垂首低眸,目光落在打开的《论语》,《礼记》上。
“臣今日在中书省并无多余事务,既然得空,便来东宫求见。原想着殿下今日必然要去紫宸殿见圣人和顾娘娘,当面解释昨晚东宫的丝竹歌舞。如果殿下有为难之处,用得到臣的地方,臣愿助力。”
“但今日窥见了含章殿的种种情形,比起圣人和顾娘娘那边,殿下有更需要助力的地方。”
“哦?”姜鸾唇角翘起,起了些兴致。“说说看。”
谢澜应声道,“四书五经,都是圣贤学说。殿下跟随崔翰林学治经,必然能学得一身锦绣学问。然而——”
在姜鸾的注视下,他往下继续道,
“然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臣不才,愿为殿下讲史。”
————
政事堂里接连两日在议卢家的处置问题。
王相始终称病未至。
四大姓百年通婚,彼此都有几门纠缠不清的姻亲关系,王相近日秋凉受了风寒,但在家里连续称病六七日,也是带了几分避嫌的意味。
政事堂其他三人都知道王相称病的用意,便趁王相不在的这几日,加紧地议。
从京城卢氏男丁的处置,外放去地方上为官的卢氏族人的处置,到贪污的账目清点,卢氏名下田庄,私兵,家庙宗产,哪些查抄,哪些放过,大概议出了眉目,中书省一条条地草拟诏书。
圣人昨日清醒了,发话下来,今年是多事之秋,秋日登高望远,有利于提振士气。一年一度的重阳大宴虽说错过了节气,改名为秋日宴,但还是要办,而且要热闹大办。
热闹的秋日宴结束之前,必然是不会下诏处置卢氏的。
裴显这日从政事堂出来的早。
刚走出来几步,迎面看见崔秋实崔翰林,怒冲冲地在殿外长廊的栏杆处,正拉着御史中丞崔知海说话。
崔翰林和崔中丞两个都是四大姓的清河崔氏出身,虽然是隔了几房的远亲,但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出了事彼此会私下里议一议。
见裴显出来了,崔翰林拉着御史中丞直奔过来。
“老朽有负裴中书的雅望。”崔翰林气喋喋道,“老朽年纪大了,一把老骨头应付不了皇太女殿下。东宫教谕这个职务,老朽做不了,老朽请辞!”
裴显出来见了崔翰林拉长的脸,便猜到他三分来意,听了他的请辞并不非常惊讶,镇定地劝慰崔翰林,
“子曰:有教无类。皇太女殿下性情机敏多变,和大部分学子的脾性不同。崔翰林或许需要多些时日,多了解些皇太女的性情,才好引导进学。”
崔翰林怒道,“若是位正统出身的皇子,再顽劣老朽也教导得下去!哼,偏偏是位公主出身的皇太女。心思若不用在正道上,管也管不得,教也教不了!”
裴显听他话里有话,追问了一句,“怎么说?崔翰林尽管直言不讳。”
崔翰林冷冷道,“还请裴中书多管教手下的官员。二十出头年纪轻轻的中书舍人,十五六岁青春年华的皇太女,孤男寡女,借着进学的名义,在含章殿里一个多时辰不出来。哼,老朽都没脸进去看。”
说完也不管周围路过的官员听到了如何反应,长揖到地,大步离去。
御史中丞崔知海在旁边听得清楚,尴尬地笑笑,
“这……本官这位族兄,脾气过于迂直了些,正所谓忠言逆耳……裴中书莫要气恼啊。当初裴中书托了本官请崔翰林时,本官当时就说,崔翰林性情过于刚
来人镇定行礼,“崔翰林。”
崔翰林诧异还礼,“谢舍人。”
来得是谢澜,因为皇太女在含章殿内进学,非急事不予通传,所有求见的官员一律需得在廊下等候。他也不知在外头听了多久了。
崔翰林都走了,姜鸾原本起身也要走,迎面见谢澜站在殿外,笑了下,又原处坐了下去。
“一大早的过来找本宫有事?进来吧,谢舍人。”
含章殿里讲学时,为了集中心神进学,把所有可以导致心神松懈的物件都挪走了。
偌大的殿室里空空荡荡,只有面对面的两处长案,伺候笔墨的几名殿内小内侍,窗前挂着挡风遮光的大竹帘,旁边的盘龙柱边搁着醒神的铜香炉。
姜鸾随意地一指对面,那是原本给崔翰林准备的长案。
“那边坐吧。找我何事?”
谢澜端正地跪坐在竹席上。
“殿下恕罪,臣在殿外,听到了只言片语。”
他缓缓道,“崔翰林其人博学多才,是朝中出名的大儒。曾在太学中讲学三日,臣当时尚未出仕,正在太学里做学问,有幸连听三日。”
“在太学讲学时,崔翰林旁征博引,为太学生讲解经义时,屡屡涉及法家、儒家的治国之道,言辞精妙,发人深省……并不是含章殿里的教法。”
姜鸾嗤地笑了,“我就说,怎么可能真派个老学究来教我。”她不满地道,“那就是崔翰林对我这个人多有不满,不愿全力教我了。”
谢澜不言语。
垂首低眸,目光落在打开的《论语》,《礼记》上。
“臣今日在中书省并无多余事务,既然得空,便来东宫求见。原想着殿下今日必然要去紫宸殿见圣人和顾娘娘,当面解释昨晚东宫的丝竹歌舞。如果殿下有为难之处,用得到臣的地方,臣愿助力。”
“但今日窥见了含章殿的种种情形,比起圣人和顾娘娘那边,殿下有更需要助力的地方。”
“哦?”姜鸾唇角翘起,起了些兴致。“说说看。”
谢澜应声道,“四书五经,都是圣贤学说。殿下跟随崔翰林学治经,必然能学得一身锦绣学问。然而——”
在姜鸾的注视下,他往下继续道,
“然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臣不才,愿为殿下讲史。”
————
政事堂里接连两日在议卢家的处置问题。
王相始终称病未至。
四大姓百年通婚,彼此都有几门纠缠不清的姻亲关系,王相近日秋凉受了风寒,但在家里连续称病六七日,也是带了几分避嫌的意味。
政事堂其他三人都知道王相称病的用意,便趁王相不在的这几日,加紧地议。
从京城卢氏男丁的处置,外放去地方上为官的卢氏族人的处置,到贪污的账目清点,卢氏名下田庄,私兵,家庙宗产,哪些查抄,哪些放过,大概议出了眉目,中书省一条条地草拟诏书。
圣人昨日清醒了,发话下来,今年是多事之秋,秋日登高望远,有利于提振士气。一年一度的重阳大宴虽说错过了节气,改名为秋日宴,但还是要办,而且要热闹大办。
热闹的秋日宴结束之前,必然是不会下诏处置卢氏的。
裴显这日从政事堂出来的早。
刚走出来几步,迎面看见崔秋实崔翰林,怒冲冲地在殿外长廊的栏杆处,正拉着御史中丞崔知海说话。
崔翰林和崔中丞两个都是四大姓的清河崔氏出身,虽然是隔了几房的远亲,但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出了事彼此会私下里议一议。
见裴显出来了,崔翰林拉着御史中丞直奔过来。
“老朽有负裴中书的雅望。”崔翰林气喋喋道,“老朽年纪大了,一把老骨头应付不了皇太女殿下。东宫教谕这个职务,老朽做不了,老朽请辞!”
裴显出来见了崔翰林拉长的脸,便猜到他三分来意,听了他的请辞并不非常惊讶,镇定地劝慰崔翰林,
“子曰:有教无类。皇太女殿下性情机敏多变,和大部分学子的脾性不同。崔翰林或许需要多些时日,多了解些皇太女的性情,才好引导进学。”
崔翰林怒道,“若是位正统出身的皇子,再顽劣老朽也教导得下去!哼,偏偏是位公主出身的皇太女。心思若不用在正道上,管也管不得,教也教不了!”
裴显听他话里有话,追问了一句,“怎么说?崔翰林尽管直言不讳。”
崔翰林冷冷道,“还请裴中书多管教手下的官员。二十出头年纪轻轻的中书舍人,十五六岁青春年华的皇太女,孤男寡女,借着进学的名义,在含章殿里一个多时辰不出来。哼,老朽都没脸进去看。”
说完也不管周围路过的官员听到了如何反应,长揖到地,大步离去。
御史中丞崔知海在旁边听得清楚,尴尬地笑笑,
“这……本官这位族兄,脾气过于迂直了些,正所谓忠言逆耳……裴中书莫要气恼啊。当初裴中书托了本官请崔翰林时,本官当时就说,崔翰林性情过于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