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3/5)
停着大行皇后庾清嘉的棺椁,入殓之后,棺椁上另加灵棚。这日正好是“二七”,虽不算最隆重的殷奠日子,但也由和尚敲打念经折腾了一天。
皇后遗下的两个孩子,大的六岁,小的才三岁,懵懂间知道自己失去了娘亲,哭得也极是哀戚。一直坚持守灵的庾献嘉,衣衫污浊,蓬头垢面,一双眼睛又是红肿,又是郁青,累得都失去了以往的神采。她陪着两个小侄儿侄女哭过了阿姊,抱着两个娃娃帮他们擦眼泪:“临川公主,淮南郡王,你们不要难过了,阿母在天上,看你们乖不乖呢。”
她回首对鲍叔莲说:“我叫安排送公主和郡王去西苑的车驾,安排好了?”
鲍叔莲说:“早安排好了。只是——非要去西苑?”
庾献嘉说:“所幸阿姊有先见之明,郡王不为父亲所喜,不过是无辜的娃娃,就算覆巢,兴许还有挽还的余地。”她眸子似乎突然射出光来:“我交代的话,你可还记得?”
鲍叔莲苦笑道:“娘娘是赌徒,奴是打下手的。要不记得娘娘的吩咐,奴自己的命都要送掉,只能记得才行。希望老天爷还给我有命去说罢。”
庾献嘉冷笑了一声,又问:“这些日子,那个人如何?”
“能如何?”鲍叔莲道,“自然是憋屈。娘娘的法子虽是在幕后,但是筹谋于朝堂之外,中书省的禅位诏一拟,那人必定和杨寄翻脸,彼此就没有了退路。现在,杨寄心狠手辣,以擅乱朝政的名义把那人的亲信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那人光杆一根,自然被逼到了极处。今日出太极殿又被虎贲侍卫拦下,那人气得在朝堂上大闹了一场,说是皇后的二七,夫妻情深,不能不来奠酒——只怕——”他伸头向外张望了一下:“只怕就快到了。”
他匆匆带着庾清嘉的两个孩子,从后头绕行,离开了。庾献嘉气定神闲,等候着一场属于她的战役。
☆、第222章 殷奠
和尚们敲着木鱼、铙钹,喃喃地诵起了“往生咒”和“赞佛偈”,素白帷帐飘飞的灵棚里,顿时又是一阵凄苦的热闹。庾献嘉双手合十,在那毫无感情的节奏韵律里,默默拨动手中一串念珠——那是姐姐最后留给她的遗物,她的心,随着袅袅升起,渐渐化入一派无边无际而又广袤空阔的地域中去了。
再睁眼时,灵棚之外,紫光沉沉,冬日寡淡的夕阳隐没在灵棚中无数的蜡烛焰光和忽明忽暗的香火中了。和尚们唱着晚上的经文,梵音阵阵,连着徐徐缕缕的香烟,把一切浸入一片寒冷的迷幻空灵中。而庾献嘉突然打了个寒噤,缓缓回头,看见那个人,远远地站在显阳殿下的玉墀之下,遗世独立,冷得像一块寒冰。
皇甫道知越过唱经的僧侣,越过守灵的宫女,越过拂烟似的层层幔帐,来到庾清嘉的棺椁前。棺木已经钉死了,七七之后便要下葬,他的手颤抖地抚过棺木上厚实的髹漆,打摆子似的一阵一阵抖,最后对一旁冷眼旁观的庾献嘉喝道:“你出去。”
庾献嘉不发一语,默默地起身,敛衽退了出去。
她许久没有走动,觉得双腿有些跪坐麻木了,一步下去,万蚁齐啮般又痒又痛,可是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舒适与安泰,缓步在显阳宫的殿外踱着,四下看着宫城巍峨的高墙,与太初宫台城的通道,除了太极殿外的一片开阔广场,便是两边的内宫窄门神兽门与云龙门,与太初宫九门相比,这两座小门不过是宫内宦官所守,若是真的外头打进来,几乎等于守不住。若是杨寄要进来……她不觉笑了,他只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明明已经是黄昏了,但是四处还是明晃晃的,倒是天空显得黯淡些,庾献嘉一挑眉:原来,已经来了!不知用了多少火把,竟然照得那么亮!
杨寄就站在宫城之外,在太极殿外的朱明门边,朱明门亦是宫城的一道正门,带着刀兵越过这里,自己就被钉在“造反”的柱子上了。他本来倒是想着事缓则圆,想着慢慢从宫里的供奉情况开始排查,查到沈沅所在之后再谨慎营救,但是,一切发展都快得出乎他的预料。
先是中书省宣读皇帝禅位的诏书,杨寄依着前朝的惯例,上表辞谢,做出了守国忠臣的模样。未料到朝内谣言四起,都道建邺的孩童在传唱歌谣:“驺虞旗开,佞臣伏诛,天皇人皇,二世而斩,问鼎逐鹿,三羊开泰。”歌词之外,惹人联想的地方颇多。
皇甫道知在年后的第二次朝会上,笑得眼角生出皱纹来,对着杨寄说:“将军入京,已经历朕与废帝两个皇帝,将军这辞谢的表章,再谈什么‘君子之泽’,未免显得有些虚伪。”传唱的童谣让他动了疑心,说话说得尖刻,让朝臣们无言以对,面面相觑。
对于皇甫道知,退位不过是早晚的事而已,既然无力抗争,也不求怜悯,那么,他唯剩的事情就是报复。“皇后仙逝,朕真正是孤家寡人了。”他漫漠地笑着,“不消人赐口残羹剩饭,来苟延残喘。尚书令亦不必惺惺作态,朕,已经在此虚位以待多时了!”
杨寄当时还不想和他翻脸,哂笑道:“陛下这话,叫臣当不起了。譬如一局樗蒲,即使一方兵戈多,但另一方握着兵戈走在最前头,胜负也还未定。还说不定有下到和棋的时候,两全其美,皆大
皇后遗下的两个孩子,大的六岁,小的才三岁,懵懂间知道自己失去了娘亲,哭得也极是哀戚。一直坚持守灵的庾献嘉,衣衫污浊,蓬头垢面,一双眼睛又是红肿,又是郁青,累得都失去了以往的神采。她陪着两个小侄儿侄女哭过了阿姊,抱着两个娃娃帮他们擦眼泪:“临川公主,淮南郡王,你们不要难过了,阿母在天上,看你们乖不乖呢。”
她回首对鲍叔莲说:“我叫安排送公主和郡王去西苑的车驾,安排好了?”
鲍叔莲说:“早安排好了。只是——非要去西苑?”
庾献嘉说:“所幸阿姊有先见之明,郡王不为父亲所喜,不过是无辜的娃娃,就算覆巢,兴许还有挽还的余地。”她眸子似乎突然射出光来:“我交代的话,你可还记得?”
鲍叔莲苦笑道:“娘娘是赌徒,奴是打下手的。要不记得娘娘的吩咐,奴自己的命都要送掉,只能记得才行。希望老天爷还给我有命去说罢。”
庾献嘉冷笑了一声,又问:“这些日子,那个人如何?”
“能如何?”鲍叔莲道,“自然是憋屈。娘娘的法子虽是在幕后,但是筹谋于朝堂之外,中书省的禅位诏一拟,那人必定和杨寄翻脸,彼此就没有了退路。现在,杨寄心狠手辣,以擅乱朝政的名义把那人的亲信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那人光杆一根,自然被逼到了极处。今日出太极殿又被虎贲侍卫拦下,那人气得在朝堂上大闹了一场,说是皇后的二七,夫妻情深,不能不来奠酒——只怕——”他伸头向外张望了一下:“只怕就快到了。”
他匆匆带着庾清嘉的两个孩子,从后头绕行,离开了。庾献嘉气定神闲,等候着一场属于她的战役。
☆、第222章 殷奠
和尚们敲着木鱼、铙钹,喃喃地诵起了“往生咒”和“赞佛偈”,素白帷帐飘飞的灵棚里,顿时又是一阵凄苦的热闹。庾献嘉双手合十,在那毫无感情的节奏韵律里,默默拨动手中一串念珠——那是姐姐最后留给她的遗物,她的心,随着袅袅升起,渐渐化入一派无边无际而又广袤空阔的地域中去了。
再睁眼时,灵棚之外,紫光沉沉,冬日寡淡的夕阳隐没在灵棚中无数的蜡烛焰光和忽明忽暗的香火中了。和尚们唱着晚上的经文,梵音阵阵,连着徐徐缕缕的香烟,把一切浸入一片寒冷的迷幻空灵中。而庾献嘉突然打了个寒噤,缓缓回头,看见那个人,远远地站在显阳殿下的玉墀之下,遗世独立,冷得像一块寒冰。
皇甫道知越过唱经的僧侣,越过守灵的宫女,越过拂烟似的层层幔帐,来到庾清嘉的棺椁前。棺木已经钉死了,七七之后便要下葬,他的手颤抖地抚过棺木上厚实的髹漆,打摆子似的一阵一阵抖,最后对一旁冷眼旁观的庾献嘉喝道:“你出去。”
庾献嘉不发一语,默默地起身,敛衽退了出去。
她许久没有走动,觉得双腿有些跪坐麻木了,一步下去,万蚁齐啮般又痒又痛,可是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舒适与安泰,缓步在显阳宫的殿外踱着,四下看着宫城巍峨的高墙,与太初宫台城的通道,除了太极殿外的一片开阔广场,便是两边的内宫窄门神兽门与云龙门,与太初宫九门相比,这两座小门不过是宫内宦官所守,若是真的外头打进来,几乎等于守不住。若是杨寄要进来……她不觉笑了,他只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明明已经是黄昏了,但是四处还是明晃晃的,倒是天空显得黯淡些,庾献嘉一挑眉:原来,已经来了!不知用了多少火把,竟然照得那么亮!
杨寄就站在宫城之外,在太极殿外的朱明门边,朱明门亦是宫城的一道正门,带着刀兵越过这里,自己就被钉在“造反”的柱子上了。他本来倒是想着事缓则圆,想着慢慢从宫里的供奉情况开始排查,查到沈沅所在之后再谨慎营救,但是,一切发展都快得出乎他的预料。
先是中书省宣读皇帝禅位的诏书,杨寄依着前朝的惯例,上表辞谢,做出了守国忠臣的模样。未料到朝内谣言四起,都道建邺的孩童在传唱歌谣:“驺虞旗开,佞臣伏诛,天皇人皇,二世而斩,问鼎逐鹿,三羊开泰。”歌词之外,惹人联想的地方颇多。
皇甫道知在年后的第二次朝会上,笑得眼角生出皱纹来,对着杨寄说:“将军入京,已经历朕与废帝两个皇帝,将军这辞谢的表章,再谈什么‘君子之泽’,未免显得有些虚伪。”传唱的童谣让他动了疑心,说话说得尖刻,让朝臣们无言以对,面面相觑。
对于皇甫道知,退位不过是早晚的事而已,既然无力抗争,也不求怜悯,那么,他唯剩的事情就是报复。“皇后仙逝,朕真正是孤家寡人了。”他漫漠地笑着,“不消人赐口残羹剩饭,来苟延残喘。尚书令亦不必惺惺作态,朕,已经在此虚位以待多时了!”
杨寄当时还不想和他翻脸,哂笑道:“陛下这话,叫臣当不起了。譬如一局樗蒲,即使一方兵戈多,但另一方握着兵戈走在最前头,胜负也还未定。还说不定有下到和棋的时候,两全其美,皆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