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妈养崽手册 第199节(1/2)
唐晚吟也不说什么,只扶着孟玉英坐上摇椅,伸手摇了两下:“怎么样?舒服吧?”
入冬的时候孔秋露就给摇椅缝了一个套子,虽然是藤编的,但是大冬天的坐上去也不会觉得凉。
埋头浇水的子礼抬头看了一眼,见是唐晚吟扶着孟玉英坐下的,倒是没说什么,又翘着屁股拿葫芦瓢浇水去了。
他担忧得不行,这离家大半个月了,院子里的菜跟果树都没浇水呢!
唐晚吟也不管他这行为会不会把菜跟果树都给浇了冻死,横竖回头她会给这些植物补充稀释的空间水的。
家里的人多了,感觉屋子里都有人气了。
因为这回带了孟大姐跟何云平回来,村里人可能会有意见。
唐晚吟决定去卖个好,堵一堵村里人的嘴。
免得回头谁给举报了。
唐晚吟把家里还有的一点儿东西收拾出来,又找子敏借了些针头线脑肥皂花什么的,然后朝村子里去了。
一边拎着篮子,一边背着药箱,挨家挨户的上门去了。
拿两颗糖,一个肥皂片片,再加上一把红枣或者花生,就算是给人拜年了。
礼多人不怪,村民们自然都很高兴。
唐晚吟这才说了:“我大姑姐先前下乡插队去了,结果把脚给冻伤了,都截肢了,我们办了手续让我大姑姐跟大姑姐夫回乡养伤,以后可能还得多麻烦大家伙儿了。”
大家手里还拿着唐晚吟给的东西呢,听见人家这么惨,更加不会说什么了。
都连连表示:“应该的应该的,你大姑姐以前就是咱村的人,后来是考上了大学去了城里,这才被安排下乡的。”
本来农村就是不用下乡的,只是因为孟宇祁跟孟玉英的父亲级别不同。
十来岁之后就随着他们的父亲住在城里了。
后来父亲那边出事儿了,他们家的三个孩子就变成了三不管。
就有那黑心的把孟大姐也塞进下乡的队伍里了。
口口声声说他们住在城里,给城里造成粮油负担了,有知识就该下乡支援农村去。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但是正常酌情处理的话,明摆着还有老家呢,往老家分配不就行了吗?
哎人就偏不。
说白了,还是嫉妒心作祟。
给孟大姐挑选了最艰难的草原放牧队。
唐晚吟极尽可能地把孟大姐跟何云平的情况说得惨兮兮的,村里人多少都是看着孟玉英长大的,还是很念旧的。
“哎,应该的,应该的,这里本来就是她家,她回来也是应该的。”
听说孟玉英已经结婚了,也很高兴:“哟,这是好事啊,大英子现在也快三十了吧,有孩子了没?”
孟玉英比孟宇祁大一岁,孟宇祁二十八快二十九,孟玉英也快三十了。
唐晚吟故意做出心酸的模样来:“你们是不知道啊,盟省那地方,冬天要是去外面,千万不能觉得冷了,觉得冻耳朵就搓耳朵——耳朵都冻住了,一搓就掉了!”
“那种情况,咋生孩子啊!生了孩子都怕养不活!”
这种“传闻奇谈”向来都是村民们最喜欢听的内容了。
唐晚吟一说,大家就连连感叹:“哎哟哎哟,这么冷啊,真真是难啊。”
反正在村里跑了一通,特别地给村里最八卦的几个大娘跟嫂子说了一遍,很快,村里人的风气就确定下来了——
孟玉英这孩子受苦了,值得同情。
再说两句人孩子从小就是盘溪村长大的,就算十来岁上去了城市里,那也是盘溪村的孩子!
这么一来,就算平白无故带两个人回来,村里也没有多少意见了。
尤其是李山下台了,没有人在工分跟粮食上发难。
唐晚吟现在就等着的,要是三月份孟宇祁的发小真当上了大队长,到时候再给孟玉英他们办手续,就算是正式落定在盘溪村了。
那就不用怕了。
在村里转了一圈,除了部分跟李山走的近的人对着唐晚吟阴阳怪气,被唐晚吟自动忽略之外,大多数村民都还是很友好的。
尤其是人家听说唐晚吟是把孟玉英接回来治伤的,就更加关注了。
村里有大夫呢!
这多好的一件事啊。
人家还能给自家大姑姐这么严重的截肢做治疗,那往后村民的头疼脑热,岂不是更方便了?
再也不用跑几十里山路去镇上受黑心医院的气了。
转了一圈,唐晚吟回到家里,才对孟玉英跟何云平说:“搞定了!以后你们也可以随意出去走动了,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孟玉英心中感激:“谢谢你,晚晚。”
唐晚吟笑道:“怕什么,这都不是问题。”
最大问题还是吃饭的事儿。
第268章 记仇小本本
现在春节刚过,还是二月头。
几人商量着等到三月份新队长上任之后再办手续。
所以这期间孟玉英跟何云平是没有口粮没有工分的。
而且即便他们落户了,今年第一年也是没有粮食,要等到下半年才能分粮食的。
唐晚吟本来是不愁吃的
入冬的时候孔秋露就给摇椅缝了一个套子,虽然是藤编的,但是大冬天的坐上去也不会觉得凉。
埋头浇水的子礼抬头看了一眼,见是唐晚吟扶着孟玉英坐下的,倒是没说什么,又翘着屁股拿葫芦瓢浇水去了。
他担忧得不行,这离家大半个月了,院子里的菜跟果树都没浇水呢!
唐晚吟也不管他这行为会不会把菜跟果树都给浇了冻死,横竖回头她会给这些植物补充稀释的空间水的。
家里的人多了,感觉屋子里都有人气了。
因为这回带了孟大姐跟何云平回来,村里人可能会有意见。
唐晚吟决定去卖个好,堵一堵村里人的嘴。
免得回头谁给举报了。
唐晚吟把家里还有的一点儿东西收拾出来,又找子敏借了些针头线脑肥皂花什么的,然后朝村子里去了。
一边拎着篮子,一边背着药箱,挨家挨户的上门去了。
拿两颗糖,一个肥皂片片,再加上一把红枣或者花生,就算是给人拜年了。
礼多人不怪,村民们自然都很高兴。
唐晚吟这才说了:“我大姑姐先前下乡插队去了,结果把脚给冻伤了,都截肢了,我们办了手续让我大姑姐跟大姑姐夫回乡养伤,以后可能还得多麻烦大家伙儿了。”
大家手里还拿着唐晚吟给的东西呢,听见人家这么惨,更加不会说什么了。
都连连表示:“应该的应该的,你大姑姐以前就是咱村的人,后来是考上了大学去了城里,这才被安排下乡的。”
本来农村就是不用下乡的,只是因为孟宇祁跟孟玉英的父亲级别不同。
十来岁之后就随着他们的父亲住在城里了。
后来父亲那边出事儿了,他们家的三个孩子就变成了三不管。
就有那黑心的把孟大姐也塞进下乡的队伍里了。
口口声声说他们住在城里,给城里造成粮油负担了,有知识就该下乡支援农村去。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但是正常酌情处理的话,明摆着还有老家呢,往老家分配不就行了吗?
哎人就偏不。
说白了,还是嫉妒心作祟。
给孟大姐挑选了最艰难的草原放牧队。
唐晚吟极尽可能地把孟大姐跟何云平的情况说得惨兮兮的,村里人多少都是看着孟玉英长大的,还是很念旧的。
“哎,应该的,应该的,这里本来就是她家,她回来也是应该的。”
听说孟玉英已经结婚了,也很高兴:“哟,这是好事啊,大英子现在也快三十了吧,有孩子了没?”
孟玉英比孟宇祁大一岁,孟宇祁二十八快二十九,孟玉英也快三十了。
唐晚吟故意做出心酸的模样来:“你们是不知道啊,盟省那地方,冬天要是去外面,千万不能觉得冷了,觉得冻耳朵就搓耳朵——耳朵都冻住了,一搓就掉了!”
“那种情况,咋生孩子啊!生了孩子都怕养不活!”
这种“传闻奇谈”向来都是村民们最喜欢听的内容了。
唐晚吟一说,大家就连连感叹:“哎哟哎哟,这么冷啊,真真是难啊。”
反正在村里跑了一通,特别地给村里最八卦的几个大娘跟嫂子说了一遍,很快,村里人的风气就确定下来了——
孟玉英这孩子受苦了,值得同情。
再说两句人孩子从小就是盘溪村长大的,就算十来岁上去了城市里,那也是盘溪村的孩子!
这么一来,就算平白无故带两个人回来,村里也没有多少意见了。
尤其是李山下台了,没有人在工分跟粮食上发难。
唐晚吟现在就等着的,要是三月份孟宇祁的发小真当上了大队长,到时候再给孟玉英他们办手续,就算是正式落定在盘溪村了。
那就不用怕了。
在村里转了一圈,除了部分跟李山走的近的人对着唐晚吟阴阳怪气,被唐晚吟自动忽略之外,大多数村民都还是很友好的。
尤其是人家听说唐晚吟是把孟玉英接回来治伤的,就更加关注了。
村里有大夫呢!
这多好的一件事啊。
人家还能给自家大姑姐这么严重的截肢做治疗,那往后村民的头疼脑热,岂不是更方便了?
再也不用跑几十里山路去镇上受黑心医院的气了。
转了一圈,唐晚吟回到家里,才对孟玉英跟何云平说:“搞定了!以后你们也可以随意出去走动了,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孟玉英心中感激:“谢谢你,晚晚。”
唐晚吟笑道:“怕什么,这都不是问题。”
最大问题还是吃饭的事儿。
第268章 记仇小本本
现在春节刚过,还是二月头。
几人商量着等到三月份新队长上任之后再办手续。
所以这期间孟玉英跟何云平是没有口粮没有工分的。
而且即便他们落户了,今年第一年也是没有粮食,要等到下半年才能分粮食的。
唐晚吟本来是不愁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