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说的八成都是实话。
    有同一个捐精者做父亲的异母哥哥……乍一想起来,让人有些不是滋味呢。
    这么多年,跟养父相依为命,莫莉已经习惯了不去想常人那父母双全、兄弟姐妹俱有温馨的大家庭,然而眼前的这个人又挑起了她这份心思,让她不由得缅怀起年少时的憧憬和向往……
    曲锦存收回手转过身,缓步走向角落里,他的视线不动声色的扫过莫莉,和瑟缩在一旁的那个“厨子”。
    虽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角落里有异动,但曲锦存总觉得,莫莉现在的表情有些微妙的变化。
    “船菜是吃不成了,”他弯下腰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拉起莫莉,微笑着说,“不如去吃苏帮菜吧。”
    说着,天空中就传来隆隆声,一架直升机不知何时已经飞临他们这艘船的上空,而四周的人们似乎完全没察觉到刚才这艘船上发生了剧烈的比斗,对船上的大窟窿也都视而不见,甚至对直升飞机的出现也若无其事。
    莫莉忍不住看了看莫林。
    莫林急忙避开了她的视线。
    莫莉转回头,挽住曲锦存的胳膊,浅浅笑道:“好啊,那走吧。”
    直升飞机很快便穿入云从不见,唯有愁肠百结、无限怅惘的莫林,还在仰天长叹。
    苏帮菜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属于”南甜”风味,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苏帮菜历史悠久,据说苏州城公元前514年的诞生就和”太湖炙鱼”即苏式熏鱼有关。
    姑苏美食从”炙鱼”始不是偶然的。苏州自古”擅三江五湖之利”。”三江即入,震泽底定”。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即震泽)及其邻近水域,为苏州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食资源,尤其是鱼资源。史载专诸”炙鱼”即学自太湖,阖闾”治鱼为脍”劳师,”吴人作脍者自阖闾之造也”。苏州”炙鱼”和”鱼脍”为美味久矣。”鱼鲊”也是古吴的美味。晋时,苏州人陆机饷中书令张华以”鱼鲊”,竟被张华称作为”此龙肉也”。五代时,苏州的”玲珑牡丹鲊”更是开工艺造型菜之先河。
    据《吴越春秋》:阖闾”与夫人及女会食蒸鱼,王前尝半而与女”这个女儿竟因后食蒸鱼愤而自杀。王悔而厚葬女,舞鹤于市,杀生送死,女坟终于陷落成湖。其时对鱼的重视大抵如此。
    阖闾出海征战归来,思海中所食鱼,但是鱼已被司厨者曝干,吴王亦索食之,味甚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这就是'鲞'字的由来。
    魏晋时,颇珍鲈鱼,尤其是张翰为思鲈鱼莼羹而辞官归吴,此后鲈鱼更是声名大振。这鲈鱼之乡就在苏州垂虹桥。相传该桥一侧鲈鱼四鳃,另一侧为三鳃。南朝隋唐时号称”一时珍食”、”东南佳味”的鲈鱼脍都是指那一带的鲈鱼。
    宋代以来,苏帮菜的口味有较大的变化。原来南人菜咸而北方菜甜,江南进贡到长安、洛阳的鱼蟹要加糖加蜜。南宋迁都之后,北方的甜味饮食对苏帮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很多小吃,如小笼包、汤包、馄饨均源自北宋首都开封,经过杭州然后传至苏州。苏州本来偏咸的口味一下子改成了偏甜的口味。苏帮菜今日的嗜甜,由此而滥觞。
    清代苏菜流行于全国,据杭州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苏州作为十大菜系之一,和今天文明的川菜并列。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苏州的得月楼做客,尝到江南美味后,非常高兴,赐名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清中叶苏州虎丘三山馆饭店能供应140多种菜肴和近30种点心,其中鸭子就有火夹鸭、海参鸭、八宝鸭、风鱼鸭、汤野鸭、汁野鸭等14种做法;鱼有参糟鱼、剥皮黄鱼、斑鱼汤、黄焖着甲等16种花样;鱼翅菜有7种……乃”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的典范。
    古典园林、昆曲、苏州评弹、苏州刺绣、苏州丝绸、江南丝竹等这些苏州的特色,形成了此地独特的魅力。
    大量本地菜如姑苏卤鸭、蟹粉豆腐、腌笃鲜、百叶结烧肉、银杏菜心等经过精工细作后被引入高档宴席,许多新口味、新做法的苏帮菜在各家饭店层出不穷。阳澄湖和太湖所产的大闸蟹、太湖三白、水八鲜、长江里的”江鲜”、众多河里所出产的”河鲜”等苏州特有的物产,通过创新做法,如太湖白鱼用虾子蒸,菱肉、藕片、白果与鲜鸡头米炒的”水乡四宝”,用桃树上的胶烧的”桃仁羹”,猪肠和猪肺煨成的”肠肺汤”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菜。
    枣泥拉糕是江苏苏州等地的冬春季汉族风味糕类小吃。以前做此糕用糯米粉和水较多,做好的糕盛碗中,食时用筷子挑起、拉开,故名拉糕。后经改进制作方法,减少加水量,切块装盆,形态美观、风味尤佳。
    酒酿汤圆,锅中加3碗水煮开,加入酒酿,至汤汁再次滚沸时,加入汤圆。煮至汤圆浮起,加糖煮融后熄火即成,食用时可酌加2大匙桂花酱提味,清香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