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483节(1/3)
他说罢又拍着胸脯道,“以在下多年的见识,对此事成竹在胸,绝无问题!若在下今日没有说中,他日请将头颅割下,制为酒器!”
当着大辽皇帝和文武群臣,说出这样的话可不是儿戏,众人都不愿意出头讥讽范忠义了。
耶律斜轸看着萧思温片刻,意味深长地对范忠义道,“本帅并非一定要反对范府事的谋略,亦非要与你过不去。
只是从大略上,咱们不得不承认,辽、许强弱之势业已逆转,过去数年在各处战场上就没占过便宜;若继续与许国敌对到底,只会让可以控制的地盘和力量不断缩小,实力被消耗。
为今之计,妥当的做法是缓和局面、保存实力,坐观其变,不应太急进了。范府事此前谋划毒杀郭铁匠,已是鱼死网破、非常暴戾的作为。本帅常有忧心,如此国策,恐非上策。”
一直把范忠义当枪使的萧思温总算亲自开口了,“大帅言之有理。不过事已至此,不如再派使者去往河东,试试何如?若有蹊跷和危险,咱们再行收手不迟。”
耶律斜轸听罢以手按胸,鞠躬一拜,不愿再与萧思温激化矛盾。
耶律斜轸其实很明白萧思温的心思,他太想扭转局面了,不仅能洗清丢失幽州的耻辱、稳住他执掌国策的地位,更能实现他的抱负。
所以萧思温此时甚至更愿意相信,许国已经内乱有机可乘。而且此时的局面看起来确实如此,连耶律斜轸也不太怀疑……他的劝说,仅仅是从大局上的考虑。
耶律斜轸不动声色地站了回去,看着萧思温的脸。萧思温那修剪整理细致的脸上,有些激动,又似乎有些忧虑。
不错,萧思温一派、或者说是辽义宗一脉,已经成为大辽内斗的暂时胜出者。但是数十年以来的血斗,并不是那么容易消解的,如果萧思温能让大辽稳固上升,保持他的威信和强势,一切皆有可能;反之,萧思温等人岂又不是第二个“暴君”耶律璟,存在被反扑推翻的隐患?
这时大辽皇帝耶律贤开口了:“萧公以为,派谁前往?”
皇帝的言听计从让萧思温略有安慰,当下便鞠躬道:“老臣以为,范府事曾去过,再度前往颇为方便,少生枝节。另外,杨衮也可随之前往,二人同察,更为妥当。”
耶律贤道:“便依萧公所言,诸位以为何如?”
前往许国的人,范忠义是拍着胸脯自愿的,杨衮已失势并不在场。这种跑到敌国的活儿,谁都不愿意去,正好人选也有了,诸臣纷纷附议,“甚妥,甚妥……”
……今日议事时间很久,等散朝时,天色都暗了。众人肚子饿得叽里咕噜,走出大殿就散去。萧思温先派人通知杨衮,让他准备准备。
接着又知会耶律斜轸等人,临行前再度到萧府议事,以便更加细致地部署谋略和条件。
眺望草原上牧羊归圈,帐篷如云,一派宁静祥和,但萧思温此刻心里已经波澜起伏。
第八百六十九章 故地故人
数日后,杨衮、范忠义以及随从数人南下。
一过长城便是云州,杨衮来过这里,以前北汉国未灭时,他亲自两次带兵援救北汉,大军就是在这里聚集南下!而当年,云州还是大辽的地盘。
重游故地,自然有些感概万千。或许感概的不是故地,而是曾经挥手万军纵横沙场的风光。
物是人非,云州已无契丹人,全是河东汉儿。不出意外地他们被斥候发现了。
一队骑兵将杨衮等人团团围住,有的提着樱枪,有的拿着弓箭,策马围着他们游走。范忠义急忙大喊道:“好汉手下留情!”
杨衮听罢顿生鄙夷。
一员许军武将看了一会儿,策马上前,忽然一鞭子甩过来!杨衮出于武将本能,下意识左手挡鞭子,右手往腰间一伸,片刻后才意识到处境。虎口上被鞭子打得剧痛,鞭子前部直向杨衮头顶,猛一下帽子被击飞了。
“契丹人!”武将喊了一声。顿时身边的骑兵端起长枪、拉开弓弦严阵以待。
范忠义忙道:“他是去投杨大帅的契丹人,请见杨公!”
“绑了!”武将下令道。
一行人被带到云州后,却是出奇顺利,云州武将没多问就将他们送往代州。
很快在范忠义呆过的院子里,杨业再次见了他们。
杨业见面后没怎么看范忠义,目光却留在杨衮身上,杨衮观之范忠义被两次冷落倒有些失落的表情。
“你是杨衮!”杨业神情复杂。
杨衮不动声色道:“杨将军别来无恙?”
范忠义道:“原来你们认识?!”
杨衮道:“当年我率兵救东汉,在东汉宫中与杨将军有数面之缘。”
范忠义强笑道:“原来都是熟人,那敢情好说话了哩。”
杨业却冷冷道:“看来果真是萧思温派来的人。各为其主,杨某绝不会投降辽国,多说无益。”
范忠义道:“我知杨将军上次不敢太相信在下,这回您该信萧公的诚意了。杨大帅,萧公之意并非让您投降,而是希望大帅能恢复东汉国,大辽会给予尽多的支援。”
杨业哼哼道:“契丹人的用心,本帅岂能不知?”
当着大辽皇帝和文武群臣,说出这样的话可不是儿戏,众人都不愿意出头讥讽范忠义了。
耶律斜轸看着萧思温片刻,意味深长地对范忠义道,“本帅并非一定要反对范府事的谋略,亦非要与你过不去。
只是从大略上,咱们不得不承认,辽、许强弱之势业已逆转,过去数年在各处战场上就没占过便宜;若继续与许国敌对到底,只会让可以控制的地盘和力量不断缩小,实力被消耗。
为今之计,妥当的做法是缓和局面、保存实力,坐观其变,不应太急进了。范府事此前谋划毒杀郭铁匠,已是鱼死网破、非常暴戾的作为。本帅常有忧心,如此国策,恐非上策。”
一直把范忠义当枪使的萧思温总算亲自开口了,“大帅言之有理。不过事已至此,不如再派使者去往河东,试试何如?若有蹊跷和危险,咱们再行收手不迟。”
耶律斜轸听罢以手按胸,鞠躬一拜,不愿再与萧思温激化矛盾。
耶律斜轸其实很明白萧思温的心思,他太想扭转局面了,不仅能洗清丢失幽州的耻辱、稳住他执掌国策的地位,更能实现他的抱负。
所以萧思温此时甚至更愿意相信,许国已经内乱有机可乘。而且此时的局面看起来确实如此,连耶律斜轸也不太怀疑……他的劝说,仅仅是从大局上的考虑。
耶律斜轸不动声色地站了回去,看着萧思温的脸。萧思温那修剪整理细致的脸上,有些激动,又似乎有些忧虑。
不错,萧思温一派、或者说是辽义宗一脉,已经成为大辽内斗的暂时胜出者。但是数十年以来的血斗,并不是那么容易消解的,如果萧思温能让大辽稳固上升,保持他的威信和强势,一切皆有可能;反之,萧思温等人岂又不是第二个“暴君”耶律璟,存在被反扑推翻的隐患?
这时大辽皇帝耶律贤开口了:“萧公以为,派谁前往?”
皇帝的言听计从让萧思温略有安慰,当下便鞠躬道:“老臣以为,范府事曾去过,再度前往颇为方便,少生枝节。另外,杨衮也可随之前往,二人同察,更为妥当。”
耶律贤道:“便依萧公所言,诸位以为何如?”
前往许国的人,范忠义是拍着胸脯自愿的,杨衮已失势并不在场。这种跑到敌国的活儿,谁都不愿意去,正好人选也有了,诸臣纷纷附议,“甚妥,甚妥……”
……今日议事时间很久,等散朝时,天色都暗了。众人肚子饿得叽里咕噜,走出大殿就散去。萧思温先派人通知杨衮,让他准备准备。
接着又知会耶律斜轸等人,临行前再度到萧府议事,以便更加细致地部署谋略和条件。
眺望草原上牧羊归圈,帐篷如云,一派宁静祥和,但萧思温此刻心里已经波澜起伏。
第八百六十九章 故地故人
数日后,杨衮、范忠义以及随从数人南下。
一过长城便是云州,杨衮来过这里,以前北汉国未灭时,他亲自两次带兵援救北汉,大军就是在这里聚集南下!而当年,云州还是大辽的地盘。
重游故地,自然有些感概万千。或许感概的不是故地,而是曾经挥手万军纵横沙场的风光。
物是人非,云州已无契丹人,全是河东汉儿。不出意外地他们被斥候发现了。
一队骑兵将杨衮等人团团围住,有的提着樱枪,有的拿着弓箭,策马围着他们游走。范忠义急忙大喊道:“好汉手下留情!”
杨衮听罢顿生鄙夷。
一员许军武将看了一会儿,策马上前,忽然一鞭子甩过来!杨衮出于武将本能,下意识左手挡鞭子,右手往腰间一伸,片刻后才意识到处境。虎口上被鞭子打得剧痛,鞭子前部直向杨衮头顶,猛一下帽子被击飞了。
“契丹人!”武将喊了一声。顿时身边的骑兵端起长枪、拉开弓弦严阵以待。
范忠义忙道:“他是去投杨大帅的契丹人,请见杨公!”
“绑了!”武将下令道。
一行人被带到云州后,却是出奇顺利,云州武将没多问就将他们送往代州。
很快在范忠义呆过的院子里,杨业再次见了他们。
杨业见面后没怎么看范忠义,目光却留在杨衮身上,杨衮观之范忠义被两次冷落倒有些失落的表情。
“你是杨衮!”杨业神情复杂。
杨衮不动声色道:“杨将军别来无恙?”
范忠义道:“原来你们认识?!”
杨衮道:“当年我率兵救东汉,在东汉宫中与杨将军有数面之缘。”
范忠义强笑道:“原来都是熟人,那敢情好说话了哩。”
杨业却冷冷道:“看来果真是萧思温派来的人。各为其主,杨某绝不会投降辽国,多说无益。”
范忠义道:“我知杨将军上次不敢太相信在下,这回您该信萧公的诚意了。杨大帅,萧公之意并非让您投降,而是希望大帅能恢复东汉国,大辽会给予尽多的支援。”
杨业哼哼道:“契丹人的用心,本帅岂能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