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489节(1/3)
“陛下真乃宽宏大量胸有四海。”她抿了一下朱唇,看着郭绍露出一个笑容。虽然眼睛里的笑意有点勉强,但感觉已是轻松了不少。
郭绍用不经意的眼神看了一眼她厚实光滑的嘴唇,端起几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
短暂的沉默,李月姬也端起茶杯,放在唇边,却没有饮。这时她指尖之间的茶杯微微一顷,便见茶水缓缓淌到了她的胸襟上,那柔软的丝绸料子立刻被打湿。
郭绍顿时愣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的景象,李月姬也看着自己,二人面面相觑。
不多久,郭绍将李彝殷的事儿思前想后一便,顿时把茶杯搁下,抬头看着养德殿门口的宦官曹泰,说道:“去传旨,朕今日不去议政殿,叫大伙儿散了。”
……
萧思温的心境很不好,他放弃了云州,率军先走丰州,然后回上京。
河东聚集了许军无数的人马,而萧思温调集的辽军大部已陷在雁门关内,折损殆尽;此时若与许军争夺云州,已无意思。于是这座城,萧思温收复没几天,便再次失去。
及至上京已是黄昏,萧思温马上得到大辽皇帝的圣旨,在京的重要大臣贵族次日一早进宫议事。
萧思温连休息都来不及,马上连夜联络耶律斜轸和萧氏心腹到府上先行商量。
明天早上在皇宫里,肯定是说大辽军在河东损失惨重、一败涂地的大事!最关键的是,谁的责任?
萧思温见到耶律斜轸便道:“范忠义和杨衮误我!此二人,乃雁门之围的罪魁祸首!”
耶律斜轸显然早就知道了河东的败局,听到这里并不惊讶,他皱眉道:“范忠义当着大汗和百官的面信誓旦旦,现在却坏了如此大事,自是罪有应得……不过杨衮倒是有些冤枉。”
“哦?”萧思温随口发出一个声音。心下寻思耶律斜轸为杨衮求情的原因,一则是当初杨衮听从了耶律斜轸的意思、前来劝过萧思温;二则恐怕是杨衮救了耶律斜轸的兄弟耶律虎儿的关系。
耶律斜轸和耶律虎儿是同父异母兄弟,平素的兄弟情谊看起来也不是真的很好。不过耶律斜轸必须得因为兄弟的事,还杨衮的情……
耶律斜轸沉吟道:“杨衮一开始就想劝阻此事,听说他和范忠义从河东回云州后,虽未发现许国人欺诈诱敌的实据,却又劝过萧公,不建议辽军贸然进关。”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大王(北院)若认为杨衮无罪,我当然得看你的情面。”
耶律斜轸皱眉道:“杨衮的事不重要,他连一官半职都没有,范忠义也不重要……这些人的地位不够,恐怕是扛不起这个责任。”
“大王何意?”萧思温问道。
耶律斜轸沉声道:“若只怪罪两个小人,如此大败就这样不了了之,会让很多人不满。与其让太宗那边的人趁机对咱们造成威胁,不如以退为进。萧公,这事儿您恐怕脱不了干系。”
萧思温实在没法否认,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大事若非他一力支持,仅凭范忠义等人肯定不成!萧思温一言不发。
耶律斜轸又叹了一口气,好言劝道:“我一向支持萧公,萧公必定清楚。但此事大辽损失惨重,死了那么多人,若朝廷中枢依旧是萧公主持,不服者肯定不少……我的意思是,萧公只要从北院枢密使的椅子上退下来,大伙儿另外推举一人主持国政,便能缓和局面。”
耶律斜轸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道,“就算北院枢密使不是萧公了,至少还是咱们的人。”
“大王言之有理……”萧思温轻轻回了一句,却不置可否。
他在房间里来回走,一种很不妙的预感笼罩上心头。
萧思温从来不是迷恋权势地位、非要坐什么位置,但是有时候权力着实不敢轻易放手……以前很多人不敢对他轻举妄动,是因为他的权势极大,如果攻击他,对手承担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没有权势和报复之力,那些暗藏的波涛之下的敌人,还担心什么?
以退为进?说的倒是太容易了。
萧思温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现在还有更好的办法么?
第八百七十八章 功在千秋
始兴四年冬天,南汉国旧地的海面上依旧阳光明媚,气温很高。海上高高的白帆反射着阳光,海浪冲在船舷上“哗哗”作声。
这是一支五艘轻舟舰组成的舰队,中间战船上,蛟龙军军都指挥使王德芳走上了甲板,良久眺望着海面远处的地平线。将士和水手们也纷纷走上甲板,一起眺望远处,地平线上黑色的影子,正是陆地!
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渡过了无数日子的人们,看到陆地却没有欢呼,只是各自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们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神情都有些复杂……因为这支舰队在今年初从海州港(连云港)出发时是战舰二十一艘。
蛟龙军军都指挥使王德芳带着二十一艘船,损失船只人员过半后,终于回来了。
“叮叮咚咚……”船上的铜钟被敲响,剩下的几艘船上都挂上了黄色的蛟龙旗帜。迎面过来了许军近海战船,那船上挥舞着兴王府的红色旗帜,不一会儿便有两艘小船划着靠拢过来。
小船上的人抬头望着船舷上黑洞洞的炮口和
郭绍用不经意的眼神看了一眼她厚实光滑的嘴唇,端起几案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
短暂的沉默,李月姬也端起茶杯,放在唇边,却没有饮。这时她指尖之间的茶杯微微一顷,便见茶水缓缓淌到了她的胸襟上,那柔软的丝绸料子立刻被打湿。
郭绍顿时愣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的景象,李月姬也看着自己,二人面面相觑。
不多久,郭绍将李彝殷的事儿思前想后一便,顿时把茶杯搁下,抬头看着养德殿门口的宦官曹泰,说道:“去传旨,朕今日不去议政殿,叫大伙儿散了。”
……
萧思温的心境很不好,他放弃了云州,率军先走丰州,然后回上京。
河东聚集了许军无数的人马,而萧思温调集的辽军大部已陷在雁门关内,折损殆尽;此时若与许军争夺云州,已无意思。于是这座城,萧思温收复没几天,便再次失去。
及至上京已是黄昏,萧思温马上得到大辽皇帝的圣旨,在京的重要大臣贵族次日一早进宫议事。
萧思温连休息都来不及,马上连夜联络耶律斜轸和萧氏心腹到府上先行商量。
明天早上在皇宫里,肯定是说大辽军在河东损失惨重、一败涂地的大事!最关键的是,谁的责任?
萧思温见到耶律斜轸便道:“范忠义和杨衮误我!此二人,乃雁门之围的罪魁祸首!”
耶律斜轸显然早就知道了河东的败局,听到这里并不惊讶,他皱眉道:“范忠义当着大汗和百官的面信誓旦旦,现在却坏了如此大事,自是罪有应得……不过杨衮倒是有些冤枉。”
“哦?”萧思温随口发出一个声音。心下寻思耶律斜轸为杨衮求情的原因,一则是当初杨衮听从了耶律斜轸的意思、前来劝过萧思温;二则恐怕是杨衮救了耶律斜轸的兄弟耶律虎儿的关系。
耶律斜轸和耶律虎儿是同父异母兄弟,平素的兄弟情谊看起来也不是真的很好。不过耶律斜轸必须得因为兄弟的事,还杨衮的情……
耶律斜轸沉吟道:“杨衮一开始就想劝阻此事,听说他和范忠义从河东回云州后,虽未发现许国人欺诈诱敌的实据,却又劝过萧公,不建议辽军贸然进关。”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大王(北院)若认为杨衮无罪,我当然得看你的情面。”
耶律斜轸皱眉道:“杨衮的事不重要,他连一官半职都没有,范忠义也不重要……这些人的地位不够,恐怕是扛不起这个责任。”
“大王何意?”萧思温问道。
耶律斜轸沉声道:“若只怪罪两个小人,如此大败就这样不了了之,会让很多人不满。与其让太宗那边的人趁机对咱们造成威胁,不如以退为进。萧公,这事儿您恐怕脱不了干系。”
萧思温实在没法否认,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大事若非他一力支持,仅凭范忠义等人肯定不成!萧思温一言不发。
耶律斜轸又叹了一口气,好言劝道:“我一向支持萧公,萧公必定清楚。但此事大辽损失惨重,死了那么多人,若朝廷中枢依旧是萧公主持,不服者肯定不少……我的意思是,萧公只要从北院枢密使的椅子上退下来,大伙儿另外推举一人主持国政,便能缓和局面。”
耶律斜轸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道,“就算北院枢密使不是萧公了,至少还是咱们的人。”
“大王言之有理……”萧思温轻轻回了一句,却不置可否。
他在房间里来回走,一种很不妙的预感笼罩上心头。
萧思温从来不是迷恋权势地位、非要坐什么位置,但是有时候权力着实不敢轻易放手……以前很多人不敢对他轻举妄动,是因为他的权势极大,如果攻击他,对手承担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没有权势和报复之力,那些暗藏的波涛之下的敌人,还担心什么?
以退为进?说的倒是太容易了。
萧思温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现在还有更好的办法么?
第八百七十八章 功在千秋
始兴四年冬天,南汉国旧地的海面上依旧阳光明媚,气温很高。海上高高的白帆反射着阳光,海浪冲在船舷上“哗哗”作声。
这是一支五艘轻舟舰组成的舰队,中间战船上,蛟龙军军都指挥使王德芳走上了甲板,良久眺望着海面远处的地平线。将士和水手们也纷纷走上甲板,一起眺望远处,地平线上黑色的影子,正是陆地!
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渡过了无数日子的人们,看到陆地却没有欢呼,只是各自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们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神情都有些复杂……因为这支舰队在今年初从海州港(连云港)出发时是战舰二十一艘。
蛟龙军军都指挥使王德芳带着二十一艘船,损失船只人员过半后,终于回来了。
“叮叮咚咚……”船上的铜钟被敲响,剩下的几艘船上都挂上了黄色的蛟龙旗帜。迎面过来了许军近海战船,那船上挥舞着兴王府的红色旗帜,不一会儿便有两艘小船划着靠拢过来。
小船上的人抬头望着船舷上黑洞洞的炮口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