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245节(2/4)
让她有什么危险。”他又忍不住强调了一句:“我平常去哪儿,都想让你跟着,独独这次留下你。”
卢成勇道:“末将谨记主公的吩咐。”
郭绍与一众将士随从走出中军行辕,远远看着营寨门口,那里有一群士卒在聚集,有的连兵器都没有拿。左攸循着郭绍的目光看了一眼,说道:“这些人是大营内的杂兵,将随咱们前往采石上船。早上在中军大帐内听到王使君和李将军在说这事,李将军预防初九那天风向不对,需要人划桨又怕人手不够,便请王使君从陆营调人过去;王使君找了一些民壮,还有各部尚可作战的杂兵。估计这事儿不大,没有告诉主公。”
“原来如此。”郭绍点点头。
……营寨门口聚集的一帮人,正是从殿前司诸部召集的杂兵。
周军禁兵里,普通士卒的地位高低不是看资历,更不看年龄。恰恰相反,那些勇武的青壮才是主战兵,在战阵上冲前面的,地位也更高;也有一些在军中混了太久、一直没升官的士卒,军资很高,却是地位最低的杂兵……他们原本该被淘汰去屯田,不过这些人对军中的各种活儿很熟练、经验丰富,军队里也需要一些平素干照料马匹煮饭等活的杂兵,这些老卒就干这个。
李老汉就是其中之一,他其实才四十多岁,不过长期风餐露宿,满脸沟壑皱纹,加上双鬓斑白,所以看起来更老,人称“李老汉”。李老汉是虎贲军第三军第二指挥的杂兵,从军的时间长达近三十年,为人和善,与将士关系很好,所以一连几次淘汰冗兵都留下来了。
战兵姚二牛也是第二指挥,正帮李老汉提着东西过来,送他。
“回去罢,回去罢。”李老汉挥了挥手。
姚二牛道:“您可得小心点。”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他倒是看起来挺舍不得。
都是识字不多的武夫,二人的离别没有官员那么多讲究,话也很朴素。李老汉道:“俺就是划船的,躲着箭矢哩。”
姚二牛也是个木讷的人,摸了摸脑门,转身走了几步,又回头道:“那事儿,还没多谢李老汉哩。”
“嘿嘿。”李老汉笑道,“那种事你自个不好说,从别人嘴里传到张指挥耳朵里就不一样了。没事,回去罢,回去罢。”
他们说的就是姚二牛在当涂战场上想躲后面的事。后来姚二牛常被将士们嘲弄,上报自己在战场上斩获过敌兵,也没人信……那李老汉便在人前把姚二牛的家事给说了出来。
原来李老汉在东京租借的房子离姚二牛家并不远,大概知道点他家的情况。只不过姚二牛在禁军中的时间不长,人也木讷,和同指挥的将士结交不多,和李老汉本来也不熟……士卒们得知姚二牛家那么口人就一个青壮男丁,多少有些同情,之前不愿为他作证斩获敌兵的人也改口了。
指挥使张建奎闻之,也对姚二牛的态度有些改观。
所以姚二牛挺感激李老汉的。加上他平素饭量很大,李老汉做火夫时常给他多一块饼,所以俩人年龄差距很大,倒关系不错。
李老汉见姚二牛走了,便把自己的包裹背到背上,和周围的杂兵一起列队,这时有武将过来带兵,一众人便跟着武将离开军营到大路上去。
天上的小雪时断时续,周围白茫茫的,只有中间的大路泥泞呈现黑褐色,一直向远方延伸。新的征程,便在这条路延伸的远方。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京口之役(二)
腊月初十,东风。天上飞着雪花,在空中斜斜地簌簌往下掉。哪怕在冬季,长江下游的江面依旧宽阔,巨舰在乘风破浪,好似在浩瀚的星空之中飘荡;而那高空的雪花,就是漫天的点点星光。
郭绍正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分开腿稳当地站立望着江面。迎面的寒风吹在脸上有些刺骨,他的肩巾、斗篷都被刮得在轻飘飘地飞舞,唯有高壮的身躯按剑立在那里十分稳固。极目望去,前后左右全是战船,大船数百、小船不可妙算,布满了整个江面,场面极其壮观。
但是,同样的场面,不同的心境看到的就不太相似。前阵子观江上的舰队,郭绍被激起的是野心;但现在,他忽然有种洪流难转方向、难控制的感觉……何时才能实现心中梦想之事?
“外面风大,主公站太久了。”左攸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郭绍微微侧目,没有回答他的话题,只道:“今天是逆风,好在顺水。”
左攸道:“此地近东海,常有东风。”郭绍又道:“咱们是逆风,韩通他们就是顺风了。”
二人说了几句话,郭绍又眺望左前侧的一艘大船,朦胧之中船楼上仿佛站着一个大将。如果是大将,应该就是李处耘;主持这场水战的主将是李处耘,副将是高彦俦。郭绍虽在船上,但并不负责指挥作战,他就是来鼓舞军心的,因为他并没有水战的经验,所以全权放给了部下。
远远看李处耘等大将的座舰,连上面的人都看不太清楚,因为水面有一层白汽;天上的云层也很厚,光线有点阴暗,空中还飘着雪。雪片掉在雾腾腾的水面,迅速消失不见,船只穿行其中,真有种在云层里航行的错觉。今天这种天气,确实不太适合作战;但比天气更要紧的,还有湖口的南唐军水军从背后不断
卢成勇道:“末将谨记主公的吩咐。”
郭绍与一众将士随从走出中军行辕,远远看着营寨门口,那里有一群士卒在聚集,有的连兵器都没有拿。左攸循着郭绍的目光看了一眼,说道:“这些人是大营内的杂兵,将随咱们前往采石上船。早上在中军大帐内听到王使君和李将军在说这事,李将军预防初九那天风向不对,需要人划桨又怕人手不够,便请王使君从陆营调人过去;王使君找了一些民壮,还有各部尚可作战的杂兵。估计这事儿不大,没有告诉主公。”
“原来如此。”郭绍点点头。
……营寨门口聚集的一帮人,正是从殿前司诸部召集的杂兵。
周军禁兵里,普通士卒的地位高低不是看资历,更不看年龄。恰恰相反,那些勇武的青壮才是主战兵,在战阵上冲前面的,地位也更高;也有一些在军中混了太久、一直没升官的士卒,军资很高,却是地位最低的杂兵……他们原本该被淘汰去屯田,不过这些人对军中的各种活儿很熟练、经验丰富,军队里也需要一些平素干照料马匹煮饭等活的杂兵,这些老卒就干这个。
李老汉就是其中之一,他其实才四十多岁,不过长期风餐露宿,满脸沟壑皱纹,加上双鬓斑白,所以看起来更老,人称“李老汉”。李老汉是虎贲军第三军第二指挥的杂兵,从军的时间长达近三十年,为人和善,与将士关系很好,所以一连几次淘汰冗兵都留下来了。
战兵姚二牛也是第二指挥,正帮李老汉提着东西过来,送他。
“回去罢,回去罢。”李老汉挥了挥手。
姚二牛道:“您可得小心点。”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他倒是看起来挺舍不得。
都是识字不多的武夫,二人的离别没有官员那么多讲究,话也很朴素。李老汉道:“俺就是划船的,躲着箭矢哩。”
姚二牛也是个木讷的人,摸了摸脑门,转身走了几步,又回头道:“那事儿,还没多谢李老汉哩。”
“嘿嘿。”李老汉笑道,“那种事你自个不好说,从别人嘴里传到张指挥耳朵里就不一样了。没事,回去罢,回去罢。”
他们说的就是姚二牛在当涂战场上想躲后面的事。后来姚二牛常被将士们嘲弄,上报自己在战场上斩获过敌兵,也没人信……那李老汉便在人前把姚二牛的家事给说了出来。
原来李老汉在东京租借的房子离姚二牛家并不远,大概知道点他家的情况。只不过姚二牛在禁军中的时间不长,人也木讷,和同指挥的将士结交不多,和李老汉本来也不熟……士卒们得知姚二牛家那么口人就一个青壮男丁,多少有些同情,之前不愿为他作证斩获敌兵的人也改口了。
指挥使张建奎闻之,也对姚二牛的态度有些改观。
所以姚二牛挺感激李老汉的。加上他平素饭量很大,李老汉做火夫时常给他多一块饼,所以俩人年龄差距很大,倒关系不错。
李老汉见姚二牛走了,便把自己的包裹背到背上,和周围的杂兵一起列队,这时有武将过来带兵,一众人便跟着武将离开军营到大路上去。
天上的小雪时断时续,周围白茫茫的,只有中间的大路泥泞呈现黑褐色,一直向远方延伸。新的征程,便在这条路延伸的远方。
第四百五十九章 京口之役(二)
腊月初十,东风。天上飞着雪花,在空中斜斜地簌簌往下掉。哪怕在冬季,长江下游的江面依旧宽阔,巨舰在乘风破浪,好似在浩瀚的星空之中飘荡;而那高空的雪花,就是漫天的点点星光。
郭绍正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分开腿稳当地站立望着江面。迎面的寒风吹在脸上有些刺骨,他的肩巾、斗篷都被刮得在轻飘飘地飞舞,唯有高壮的身躯按剑立在那里十分稳固。极目望去,前后左右全是战船,大船数百、小船不可妙算,布满了整个江面,场面极其壮观。
但是,同样的场面,不同的心境看到的就不太相似。前阵子观江上的舰队,郭绍被激起的是野心;但现在,他忽然有种洪流难转方向、难控制的感觉……何时才能实现心中梦想之事?
“外面风大,主公站太久了。”左攸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郭绍微微侧目,没有回答他的话题,只道:“今天是逆风,好在顺水。”
左攸道:“此地近东海,常有东风。”郭绍又道:“咱们是逆风,韩通他们就是顺风了。”
二人说了几句话,郭绍又眺望左前侧的一艘大船,朦胧之中船楼上仿佛站着一个大将。如果是大将,应该就是李处耘;主持这场水战的主将是李处耘,副将是高彦俦。郭绍虽在船上,但并不负责指挥作战,他就是来鼓舞军心的,因为他并没有水战的经验,所以全权放给了部下。
远远看李处耘等大将的座舰,连上面的人都看不太清楚,因为水面有一层白汽;天上的云层也很厚,光线有点阴暗,空中还飘着雪。雪片掉在雾腾腾的水面,迅速消失不见,船只穿行其中,真有种在云层里航行的错觉。今天这种天气,确实不太适合作战;但比天气更要紧的,还有湖口的南唐军水军从背后不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