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273节(2/4)
后南,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尽早限制武将兵权。除了与辽国开战,中原王朝不需要继续以前的军国体制,照样有实力收复南方;但与辽国开战不同,本来就是强敌,限制武将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就能进入全面限制兵权的步骤。
王朴微微侧目,见郭绍在听他的主张时还记笔记,脸上的表情大为受用,大受鼓舞。王朴便继续说道:“契丹主昏庸残暴,内部人心不稳。我朝不能为了南方剩下的小国耗费时日,错失良机;理应抓住机会,尽早北伐,趁其虚弱之时,将北面防线推进至长城!”
他想了想又道:“今天下久经战乱,禁军常年战阵磨砺,尚武善战;但若在安乐中待过十年八年,是否还有现今的战力,尚且难料。故老臣以为,北伐宜早不宜迟,内部休整稳定,即可部署北面之事。”
郭绍问道:“王使君以为,我朝该如何着手?”
王朴看了一眼魏仁溥,魏仁溥便站起来抱拳作拜,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卷图纸。郭绍见状,原来枢密院的人对这事儿早有准备。
魏仁溥将带来的图纸在上首的木架上挂起来,郭绍和大臣们纷纷看过去。魏仁溥举止镇定,伸手指着图道:“陛下、诸位同僚,请看此处,北汉的位置。
这条粗线是太行山,西侧便是北汉国地盘,东侧是我朝河北区域。首先,北汉军从南部下来,便直逼黄河,是悬在中原腹地的利剑隐患,南进则可威胁我腹心。其次,我朝攻幽州,必出雄、霸、易(河北),渡拒马河,并以此为大本营和大军后方;北汉军主力自晋阳(太原)可入忻、代盆地,然后从易州西侧进入河北,东出则可威胁我北伐军后路。
北汉国,便是镶入‘中国’的一个楔子,必拔之而后安。”
郭绍听得入神,魏仁溥仍然像以前那么有风度,有儒雅之气,说话中气有力。郭绍一直都很欣赏魏仁溥,这人的气质既有尚武之风、又有礼仪风范。
魏仁溥道:“假设我朝夺占幽州,必进一步北进夺取燕山、西山、云州(大同,这一段则是明朝宣大防线的地区),将国境推进至长城,方可有险可据。北汉便是云州腹背的威胁,也必须要拔除。
因此,王使君与臣的共同主张,要取幽云,先伐北汉。”
他说完,又向上位一拜,郭绍点头以示回应。魏仁溥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郭绍回顾左右:“诸位有何意见?”
李处耘和杨彪没有要说话的意思,王溥和李谷两个文官对此不吭声。像一座小山一样的史彦超,坐在几个人中间,像大一号的人,又如同一只猩猩一般,瞪圆了眼睛在那发愣。
没有评说枢密院官员的主张,郭绍便不再问了。眼看时辰不早,大伙儿还得返回衙门办公,郭绍便询问了一番东京的防务军令,然后解散。
……今天正当调防的日子,郭绍议事罢,也不看奏章,径直坐御辇前去皇城东华门,登上城头观看调防的军队。果然不出所料,他选对了位置,皇城东侧的马行街上有好些人马在依照军令调动。
郭绍观看了一会儿,对整肃的军纪军容十分满意。
将士们在东京城内,不用携带大量的粮草和行军用具,衣甲也很整洁,当然就比在外作战时好看多了。整齐的队列,“咔、咔……”沉闷又厚重的脚步声,充满了力量。郭绍觉得比歌舞还好看。
这时有人发现城楼上的黄色伞盖了,便喊了起来,将士们纷纷侧目,一时间大街上哗然,“万岁”的呐喊声仿佛在整座城池回响。
……
天子的武力,较高的地位,队列里的士卒昂首挺胸极有气势。马行街上的百姓行人,都让到道旁,又敬又怕地围观禁军人马。
自汉唐以来,武夫的地位一直不低,从未受过歧视,唐朝甚至以建功立业、出将拜相为世人最大的荣耀,所以才会有很多边塞诗,有文人“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言论。
而此时,经过了唐末以及之后几个朝代(五代)的混战,武夫更是张扬。战乱让世人惧怕痛恨武人……不过周军禁军还好,军纪比较严明,少有扰民,所以百姓们、东京百姓对这些禁军将士倒没有多少成见。
禁军将士并非农奴一般的底层,实际上他们是周朝素质较高的青壮阶层。身高、力气、年龄都是经过筛选的,不少士卒还识字,而且这帮人现在挺富裕。朝廷以军事优先,大量社会资源向军队倾斜,最近攻蜀、攻南唐之战,郭绍还赏了他们大量钱财……
将士们的形象,不是因为武夫这个职业,而是禁军本身就收纳了一大批精锐青壮……若是到了重文轻武的时代,素质高的年轻人都去读书科举了,世人就会觉得读书人光鲜受敬重。
那道旁被堵塞逗留了一些过路的小娘小媳妇,见到队列里的将士,很多小娘面有桃花之色,在那兴奋地观看。就连老妇人也啧啧称赞。世上的男丁,老幼高矮胖瘦都有,禁军将士却是清一色的青壮,而且有地有钱、吃皇粮、有凭功劳晋升官僚的机会,没事还能见着皇帝。
路边的姚二牛看着这番场面,也是激动不已,不管身边站的人是不是陌生人,逢人便自豪地说:“俺也是禁军里的人,那边的人都是俺的兄弟!”
王朴微微侧目,见郭绍在听他的主张时还记笔记,脸上的表情大为受用,大受鼓舞。王朴便继续说道:“契丹主昏庸残暴,内部人心不稳。我朝不能为了南方剩下的小国耗费时日,错失良机;理应抓住机会,尽早北伐,趁其虚弱之时,将北面防线推进至长城!”
他想了想又道:“今天下久经战乱,禁军常年战阵磨砺,尚武善战;但若在安乐中待过十年八年,是否还有现今的战力,尚且难料。故老臣以为,北伐宜早不宜迟,内部休整稳定,即可部署北面之事。”
郭绍问道:“王使君以为,我朝该如何着手?”
王朴看了一眼魏仁溥,魏仁溥便站起来抱拳作拜,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卷图纸。郭绍见状,原来枢密院的人对这事儿早有准备。
魏仁溥将带来的图纸在上首的木架上挂起来,郭绍和大臣们纷纷看过去。魏仁溥举止镇定,伸手指着图道:“陛下、诸位同僚,请看此处,北汉的位置。
这条粗线是太行山,西侧便是北汉国地盘,东侧是我朝河北区域。首先,北汉军从南部下来,便直逼黄河,是悬在中原腹地的利剑隐患,南进则可威胁我腹心。其次,我朝攻幽州,必出雄、霸、易(河北),渡拒马河,并以此为大本营和大军后方;北汉军主力自晋阳(太原)可入忻、代盆地,然后从易州西侧进入河北,东出则可威胁我北伐军后路。
北汉国,便是镶入‘中国’的一个楔子,必拔之而后安。”
郭绍听得入神,魏仁溥仍然像以前那么有风度,有儒雅之气,说话中气有力。郭绍一直都很欣赏魏仁溥,这人的气质既有尚武之风、又有礼仪风范。
魏仁溥道:“假设我朝夺占幽州,必进一步北进夺取燕山、西山、云州(大同,这一段则是明朝宣大防线的地区),将国境推进至长城,方可有险可据。北汉便是云州腹背的威胁,也必须要拔除。
因此,王使君与臣的共同主张,要取幽云,先伐北汉。”
他说完,又向上位一拜,郭绍点头以示回应。魏仁溥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郭绍回顾左右:“诸位有何意见?”
李处耘和杨彪没有要说话的意思,王溥和李谷两个文官对此不吭声。像一座小山一样的史彦超,坐在几个人中间,像大一号的人,又如同一只猩猩一般,瞪圆了眼睛在那发愣。
没有评说枢密院官员的主张,郭绍便不再问了。眼看时辰不早,大伙儿还得返回衙门办公,郭绍便询问了一番东京的防务军令,然后解散。
……今天正当调防的日子,郭绍议事罢,也不看奏章,径直坐御辇前去皇城东华门,登上城头观看调防的军队。果然不出所料,他选对了位置,皇城东侧的马行街上有好些人马在依照军令调动。
郭绍观看了一会儿,对整肃的军纪军容十分满意。
将士们在东京城内,不用携带大量的粮草和行军用具,衣甲也很整洁,当然就比在外作战时好看多了。整齐的队列,“咔、咔……”沉闷又厚重的脚步声,充满了力量。郭绍觉得比歌舞还好看。
这时有人发现城楼上的黄色伞盖了,便喊了起来,将士们纷纷侧目,一时间大街上哗然,“万岁”的呐喊声仿佛在整座城池回响。
……
天子的武力,较高的地位,队列里的士卒昂首挺胸极有气势。马行街上的百姓行人,都让到道旁,又敬又怕地围观禁军人马。
自汉唐以来,武夫的地位一直不低,从未受过歧视,唐朝甚至以建功立业、出将拜相为世人最大的荣耀,所以才会有很多边塞诗,有文人“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言论。
而此时,经过了唐末以及之后几个朝代(五代)的混战,武夫更是张扬。战乱让世人惧怕痛恨武人……不过周军禁军还好,军纪比较严明,少有扰民,所以百姓们、东京百姓对这些禁军将士倒没有多少成见。
禁军将士并非农奴一般的底层,实际上他们是周朝素质较高的青壮阶层。身高、力气、年龄都是经过筛选的,不少士卒还识字,而且这帮人现在挺富裕。朝廷以军事优先,大量社会资源向军队倾斜,最近攻蜀、攻南唐之战,郭绍还赏了他们大量钱财……
将士们的形象,不是因为武夫这个职业,而是禁军本身就收纳了一大批精锐青壮……若是到了重文轻武的时代,素质高的年轻人都去读书科举了,世人就会觉得读书人光鲜受敬重。
那道旁被堵塞逗留了一些过路的小娘小媳妇,见到队列里的将士,很多小娘面有桃花之色,在那兴奋地观看。就连老妇人也啧啧称赞。世上的男丁,老幼高矮胖瘦都有,禁军将士却是清一色的青壮,而且有地有钱、吃皇粮、有凭功劳晋升官僚的机会,没事还能见着皇帝。
路边的姚二牛看着这番场面,也是激动不已,不管身边站的人是不是陌生人,逢人便自豪地说:“俺也是禁军里的人,那边的人都是俺的兄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