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276节(2/4)
不上赵匡胤。
但刘钧认为,赵匡胤这厮比杨业难驾驭的地方在于:杨业是纯粹武将,赵匡胤是和郭绍一类人。刘钧打心眼里不愿意看到赵匡胤在北汉势力坐大。
刘钧虽然提心吊胆,但还没到火烧眉毛的地步……毕竟周军是否要对北汉用兵,尚停留在猜测阶段,东京内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周军在调动兵马准备动武。
……况且,北汉国虽小而强,也不是好欺负的国家。刘钧忙着想办法武备,听说赵匡胤的人捉回来了造甲的工匠,便派人接手了俘虏,负责此事。
刘钧亲眼见过那种盔甲,对此事尤为重视,派遣的人是枢密院事李信。
李信是个颇有才干的文官,及至看押俘虏的地方见了一面,就知道那姓卢的工匠肚子里没货,这人连个名字都没有,人称卢大。
李信心里“咯噔”一声,知道这差事难办了。若是一个人肚子里藏着东西,只要落到了手里、有一百种办法让他吐出来;可要是那人肚子里没东西,叫他怎么吐?
“李府事,咱们要不要拿刑具进来?”一个胥吏头子问道。
卢大听着身体一颤,脸“唰”一下白了。
李信微微抬头,明亮的小眼睛从卢大脸上扫过,说道:“暂时不用了。”
“喏。”胥吏抱拳应答。
李信不慌不忙地翻看着手里的卷宗,看了一遍上面记录的有关此人的事儿。卢大为了保命,将一个姓孙的造甲坊坊头出卖,害死了那坊头的全家……看到这里,李信又想起刚才卢大的表情,心里已经确信,此人并非骨头硬的人,已经被逼得穷途末路,逼迫得太甚也是毫无作用。
“孙坊头一家的死,是不是与你有关?”李信开口问道,语气并不凶狠。
卢大哭丧着脸,点了点头。旁边的胥役骂道:“没长嘴?”卢大急忙答道:“是,有关……”
李信转头看了胥役头子一眼,那人忙弯腰不开口了。李信又道:“你现在若是逃回周国去,官府是不是要找你算账?”
卢大道:“是。”
李信招了招手:“把他的脚镣手镣取了。”
卢大忙感恩戴德,千恩万谢。
李信又道:“你暂时就呆在这里,现在回想一下,在造甲坊都看到了些什么。只要说的东西有一点用,今天就有饭吃、有水喝。你听明白了吗?”
卢大急忙点头,想了想,比划着手势道:“一个大锤子,铁的!哐哐哐……”
李信眉头一皱,仍旧提起笔记录下来。
卢大伸手揉着太阳穴,冥思苦想道:“有这么大一个,起码几千斤重!铁链子拉上去,又落下来,下面有铁砧……铠甲就在下面捶出来!”
李信问道:“究竟几千斤,九千,三千?”
“两三千斤,或是一两千斤?反正很重!”卢大皱眉道。
李信问道:“还记得什么吗?”
卢大道:“墙上有轮子,铁链通隔壁,隔壁我没去过……”
李信点点头,不再多问,说道,“你们俩看着就行,一会给他水喝。”说罢起身离开,走到门口,又对手下吩咐道:“先去雇一些铁匠回来。”
……
“驾!”带着幞头的郭绍吆喝了一声,带着一行人在皇城北苑策马。前面一道城墙出现在草地尽头。
那里仿佛是一座小城,有砖包的墙,上面还修建了墙垛,不过城墙不考虑军事防御功能,比较薄而矮,那便是军器监设立的试验作坊。如今郭绍对保密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这小城只有一道城门,里面几乎与外隔绝;而且小城本身在皇城的城墙内,更与外界很难联系。
而且世人完全没地方知情,知情的只有军器监、内侍省两个衙门。
这地方现在在按照郭绍的意愿,研制火器。
火器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军器监昝居润今天写了一份奏章上来,但郭绍心里不太满意……并非昝居润能力不足,或者文章写得不好,实际上奏章写得十分漂亮,也很详尽;但是总是缺点严密的逻辑性,古人的思维习惯没有那种分论别类的方法,可能是没见识过的原因。
于是郭绍打算亲自跑一趟看看情况。
一进去有些临时修建的房屋,是工匠们的生活区,然后又进了一道门,不久后就到达了作坊区。里面各种铁匠用的工具、铁料、木炭、风箱一应俱全,郭绍一到来倒是有一种熟悉亲切感。
一群几十人跪伏在地,大呼道:“陛下万寿无疆。”
“起来。”郭绍随口道。
昝居润和两个文官躬身站在郭绍身边,带着他去看东西。到了一间屋子里,只见案板上大大小小一排颜色不同的金属管状物摆在那里。
昝居润说道:“陛下,都是照您的旨意制作的。您请看,这一枝是铸铁管,同样的铁管一共铸造了五枝。先铸造后,把内壁慢慢钻磨光滑,不过铁水冷得慢、有砂眼气泡没办法;铁管比较狭小,试铳时铅丸大小正合适……炸膛了。铸铁实在太脆,内壁也不太光滑。”
郭绍微微点头。
昝居润又指着另一根更大的:“这枝也是铸造的铁管,不过管壁更厚、口径更大,又短又粗。试铳倒是没坏,不过只能发十步
但刘钧认为,赵匡胤这厮比杨业难驾驭的地方在于:杨业是纯粹武将,赵匡胤是和郭绍一类人。刘钧打心眼里不愿意看到赵匡胤在北汉势力坐大。
刘钧虽然提心吊胆,但还没到火烧眉毛的地步……毕竟周军是否要对北汉用兵,尚停留在猜测阶段,东京内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周军在调动兵马准备动武。
……况且,北汉国虽小而强,也不是好欺负的国家。刘钧忙着想办法武备,听说赵匡胤的人捉回来了造甲的工匠,便派人接手了俘虏,负责此事。
刘钧亲眼见过那种盔甲,对此事尤为重视,派遣的人是枢密院事李信。
李信是个颇有才干的文官,及至看押俘虏的地方见了一面,就知道那姓卢的工匠肚子里没货,这人连个名字都没有,人称卢大。
李信心里“咯噔”一声,知道这差事难办了。若是一个人肚子里藏着东西,只要落到了手里、有一百种办法让他吐出来;可要是那人肚子里没东西,叫他怎么吐?
“李府事,咱们要不要拿刑具进来?”一个胥吏头子问道。
卢大听着身体一颤,脸“唰”一下白了。
李信微微抬头,明亮的小眼睛从卢大脸上扫过,说道:“暂时不用了。”
“喏。”胥吏抱拳应答。
李信不慌不忙地翻看着手里的卷宗,看了一遍上面记录的有关此人的事儿。卢大为了保命,将一个姓孙的造甲坊坊头出卖,害死了那坊头的全家……看到这里,李信又想起刚才卢大的表情,心里已经确信,此人并非骨头硬的人,已经被逼得穷途末路,逼迫得太甚也是毫无作用。
“孙坊头一家的死,是不是与你有关?”李信开口问道,语气并不凶狠。
卢大哭丧着脸,点了点头。旁边的胥役骂道:“没长嘴?”卢大急忙答道:“是,有关……”
李信转头看了胥役头子一眼,那人忙弯腰不开口了。李信又道:“你现在若是逃回周国去,官府是不是要找你算账?”
卢大道:“是。”
李信招了招手:“把他的脚镣手镣取了。”
卢大忙感恩戴德,千恩万谢。
李信又道:“你暂时就呆在这里,现在回想一下,在造甲坊都看到了些什么。只要说的东西有一点用,今天就有饭吃、有水喝。你听明白了吗?”
卢大急忙点头,想了想,比划着手势道:“一个大锤子,铁的!哐哐哐……”
李信眉头一皱,仍旧提起笔记录下来。
卢大伸手揉着太阳穴,冥思苦想道:“有这么大一个,起码几千斤重!铁链子拉上去,又落下来,下面有铁砧……铠甲就在下面捶出来!”
李信问道:“究竟几千斤,九千,三千?”
“两三千斤,或是一两千斤?反正很重!”卢大皱眉道。
李信问道:“还记得什么吗?”
卢大道:“墙上有轮子,铁链通隔壁,隔壁我没去过……”
李信点点头,不再多问,说道,“你们俩看着就行,一会给他水喝。”说罢起身离开,走到门口,又对手下吩咐道:“先去雇一些铁匠回来。”
……
“驾!”带着幞头的郭绍吆喝了一声,带着一行人在皇城北苑策马。前面一道城墙出现在草地尽头。
那里仿佛是一座小城,有砖包的墙,上面还修建了墙垛,不过城墙不考虑军事防御功能,比较薄而矮,那便是军器监设立的试验作坊。如今郭绍对保密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这小城只有一道城门,里面几乎与外隔绝;而且小城本身在皇城的城墙内,更与外界很难联系。
而且世人完全没地方知情,知情的只有军器监、内侍省两个衙门。
这地方现在在按照郭绍的意愿,研制火器。
火器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军器监昝居润今天写了一份奏章上来,但郭绍心里不太满意……并非昝居润能力不足,或者文章写得不好,实际上奏章写得十分漂亮,也很详尽;但是总是缺点严密的逻辑性,古人的思维习惯没有那种分论别类的方法,可能是没见识过的原因。
于是郭绍打算亲自跑一趟看看情况。
一进去有些临时修建的房屋,是工匠们的生活区,然后又进了一道门,不久后就到达了作坊区。里面各种铁匠用的工具、铁料、木炭、风箱一应俱全,郭绍一到来倒是有一种熟悉亲切感。
一群几十人跪伏在地,大呼道:“陛下万寿无疆。”
“起来。”郭绍随口道。
昝居润和两个文官躬身站在郭绍身边,带着他去看东西。到了一间屋子里,只见案板上大大小小一排颜色不同的金属管状物摆在那里。
昝居润说道:“陛下,都是照您的旨意制作的。您请看,这一枝是铸铁管,同样的铁管一共铸造了五枝。先铸造后,把内壁慢慢钻磨光滑,不过铁水冷得慢、有砂眼气泡没办法;铁管比较狭小,试铳时铅丸大小正合适……炸膛了。铸铁实在太脆,内壁也不太光滑。”
郭绍微微点头。
昝居润又指着另一根更大的:“这枝也是铸造的铁管,不过管壁更厚、口径更大,又短又粗。试铳倒是没坏,不过只能发十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