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432节(1/3)
郭绍从金盏写的卷宗里知道,现在内库从南方诸国宫廷府库劫掠来的财宝,已经所剩无几。郭绍也情知这几年连年用兵,着实战争太频繁。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表了态:“你们必须把炮搬上战船!”
韩通转头看李信,李信拜道:“陛下息怒。大食船与中原船只最不同之处,船体狭长,且是纵帆,便于海上远行;但造船技艺实在比中原船好不了多少。
大食船的短处,是太小了。铜炮太重,照陛下之意,要在两舷设炮,假如一边只五门炮,也重达万斤,一放炮船体几欲倾覆,万万不能承受。
臣等寻工匠想尽千方百计,为火炮造了一种木轨炮架,以铁链牵挂。发炮时,炮身沿木轨后移,又以铁链缓冲冲力。欲以此减少后震力道,但发现还是不行……唯一的法子,要大船!”
郭绍听他一阵废话,差点没脱口而出:既然要大船,不会把船体放大了造么?!
但他不是造船工匠,虽然平素看了不少卷宗,学了不少。但隔行如隔山不是玩笑话。他当下便问:“能不能把大食船造成大船?”
李信道:“回陛下,臣问过造船坊的大匠。造船师不能照着放大,掣肘之处在于龙骨。”
“龙骨?”郭绍听说过这个词。
李信拜道:“船越大越重,船体要牢固,须得龙骨更结实。以大食船的龙骨,造大了会散架。
咱们也能造大楼船,不过那是平底船,在江河则可,于海上不稳,经不起大风浪。”
郭绍一筹不展,他表示帮不上忙。若是在火器构造上,他还能琢磨弄出火绳枪,但帆船……着实了解不多。
他知道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很大,可现在不是明朝,他也没地方弄到宝船的造船图。
“你们再想想法子。”郭绍挥了挥手。无法强人所难,就算他是皇帝,总不能告诉大臣:他想要航空母舰,也能让他们满足皇帝罢?
韩通等人没办成事,不敢多言,当下便道:“臣等谢恩告退。”
就在这时,郭绍忽然想起了卢琼仙,她说能找到造船人才?
……
控鹤军的一个军营里十分热闹。开国公李处耘穿着布衣,与几个随从骑马来到了军营外。李处耘向军营里张望,随从道:“李公,咱们要进去巡察?属下去说说。”
李处耘立刻摆手,低头看自己的打扮:“不必了,老夫便是随便瞧瞧。”
他又转头对一个老头说道:“现在的控鹤军,不是以前,而今禁军步兵都属控鹤军。”
老头抱拳一拜,“将士们似乎在领军饷。”
李处耘捋了一把大胡子道:“兵部的人在发。”
老头点点头,一脸了然。
就在这时,见一些士卒拧着麻袋,手里攥着纸出来了。李处耘策马上前道:“你们领到的军饷都是足额?”
“足是足,可都是这……”这时有士卒瞧着李处耘的大胡子,有人喊道:“这不是开国公李将军么!”
李处耘笑而不语。众人忙执军礼:“拜见李公。”
“诸位拧的是何物?”李处耘问道。
一个士卒打开麻袋,道:“盐、布匹,还有这,兵部发饷的官吏说是票,等各地粮船到京的日子,与各自的将领一起到水门码头的运粮船上凭票领麦米。”
李处耘道:“尔等放心,朝廷有信,拿去定能领到。”
众军看起来并无多大不满。随从要了一张票拿给李处耘观看,李处耘一看,上面有一半编号,还按着指印。兵部的法子还是稳妥的,士卒们领粮要跟着各自的将帅去画押,又有编号票据,通常不会出什么纰漏。
主要这票很快就能兑现实物,所以大伙儿似乎没必要抵制。正如李处耘第一句话问的,给足没有?给足就行。
李处耘也不多留,带着随从离开了军营。
不多时,他身边的老头道:“朝廷似乎没多少钱了。”
李处耘点头道:“十几万禁军是靠军饷度日,一打仗,没开拔就要安家费,回来要赏赐。这是几十年的规矩,开销着实不小。
官家最近在改编诸边镇的镇兵,刘仁瞻、高彦俦、折德扆、杨业,光这四人手里的人马加起来就有十几万之众。加上原来的两批二十万卫军,卫军人数以后可能会有四十万。
卫军不领军饷,但与唐朝的府兵是两码事。他们照样要领钱,出征、驻守、训练无一不由中枢国库出钱……这没办法,官家要让中枢掌控天下兵马,首先军需就得中枢出钱。”
老头不动声色道:“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对于朝廷来说便不是要害之事。”
李处耘转头看了他一眼,两人面面相觑没接下去。
李处耘道:“仲老有何高见?”
老头道:“此事是强干弱枝之果,干得又太激进。兵收得快,收财政却见效慢,必闹钱荒。”
李处耘道:“官家就那般,做事若雷霆之势,要干就大刀阔斧干!”
老头不动声色道:“不过历朝历代天下一统,对武夫确实没这等对待。”他又道,“汉唐是封地盘,不过易成割据内乱。”
李处耘沉吟片刻,“这下文官们又有话说了。那些人是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表了态:“你们必须把炮搬上战船!”
韩通转头看李信,李信拜道:“陛下息怒。大食船与中原船只最不同之处,船体狭长,且是纵帆,便于海上远行;但造船技艺实在比中原船好不了多少。
大食船的短处,是太小了。铜炮太重,照陛下之意,要在两舷设炮,假如一边只五门炮,也重达万斤,一放炮船体几欲倾覆,万万不能承受。
臣等寻工匠想尽千方百计,为火炮造了一种木轨炮架,以铁链牵挂。发炮时,炮身沿木轨后移,又以铁链缓冲冲力。欲以此减少后震力道,但发现还是不行……唯一的法子,要大船!”
郭绍听他一阵废话,差点没脱口而出:既然要大船,不会把船体放大了造么?!
但他不是造船工匠,虽然平素看了不少卷宗,学了不少。但隔行如隔山不是玩笑话。他当下便问:“能不能把大食船造成大船?”
李信道:“回陛下,臣问过造船坊的大匠。造船师不能照着放大,掣肘之处在于龙骨。”
“龙骨?”郭绍听说过这个词。
李信拜道:“船越大越重,船体要牢固,须得龙骨更结实。以大食船的龙骨,造大了会散架。
咱们也能造大楼船,不过那是平底船,在江河则可,于海上不稳,经不起大风浪。”
郭绍一筹不展,他表示帮不上忙。若是在火器构造上,他还能琢磨弄出火绳枪,但帆船……着实了解不多。
他知道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很大,可现在不是明朝,他也没地方弄到宝船的造船图。
“你们再想想法子。”郭绍挥了挥手。无法强人所难,就算他是皇帝,总不能告诉大臣:他想要航空母舰,也能让他们满足皇帝罢?
韩通等人没办成事,不敢多言,当下便道:“臣等谢恩告退。”
就在这时,郭绍忽然想起了卢琼仙,她说能找到造船人才?
……
控鹤军的一个军营里十分热闹。开国公李处耘穿着布衣,与几个随从骑马来到了军营外。李处耘向军营里张望,随从道:“李公,咱们要进去巡察?属下去说说。”
李处耘立刻摆手,低头看自己的打扮:“不必了,老夫便是随便瞧瞧。”
他又转头对一个老头说道:“现在的控鹤军,不是以前,而今禁军步兵都属控鹤军。”
老头抱拳一拜,“将士们似乎在领军饷。”
李处耘捋了一把大胡子道:“兵部的人在发。”
老头点点头,一脸了然。
就在这时,见一些士卒拧着麻袋,手里攥着纸出来了。李处耘策马上前道:“你们领到的军饷都是足额?”
“足是足,可都是这……”这时有士卒瞧着李处耘的大胡子,有人喊道:“这不是开国公李将军么!”
李处耘笑而不语。众人忙执军礼:“拜见李公。”
“诸位拧的是何物?”李处耘问道。
一个士卒打开麻袋,道:“盐、布匹,还有这,兵部发饷的官吏说是票,等各地粮船到京的日子,与各自的将领一起到水门码头的运粮船上凭票领麦米。”
李处耘道:“尔等放心,朝廷有信,拿去定能领到。”
众军看起来并无多大不满。随从要了一张票拿给李处耘观看,李处耘一看,上面有一半编号,还按着指印。兵部的法子还是稳妥的,士卒们领粮要跟着各自的将帅去画押,又有编号票据,通常不会出什么纰漏。
主要这票很快就能兑现实物,所以大伙儿似乎没必要抵制。正如李处耘第一句话问的,给足没有?给足就行。
李处耘也不多留,带着随从离开了军营。
不多时,他身边的老头道:“朝廷似乎没多少钱了。”
李处耘点头道:“十几万禁军是靠军饷度日,一打仗,没开拔就要安家费,回来要赏赐。这是几十年的规矩,开销着实不小。
官家最近在改编诸边镇的镇兵,刘仁瞻、高彦俦、折德扆、杨业,光这四人手里的人马加起来就有十几万之众。加上原来的两批二十万卫军,卫军人数以后可能会有四十万。
卫军不领军饷,但与唐朝的府兵是两码事。他们照样要领钱,出征、驻守、训练无一不由中枢国库出钱……这没办法,官家要让中枢掌控天下兵马,首先军需就得中枢出钱。”
老头不动声色道:“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对于朝廷来说便不是要害之事。”
李处耘转头看了他一眼,两人面面相觑没接下去。
李处耘道:“仲老有何高见?”
老头道:“此事是强干弱枝之果,干得又太激进。兵收得快,收财政却见效慢,必闹钱荒。”
李处耘道:“官家就那般,做事若雷霆之势,要干就大刀阔斧干!”
老头不动声色道:“不过历朝历代天下一统,对武夫确实没这等对待。”他又道,“汉唐是封地盘,不过易成割据内乱。”
李处耘沉吟片刻,“这下文官们又有话说了。那些人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