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440节(2/3)
“太平有言,男承天统、女承地统,断绝地统,阴阳不合,必生祸端。”
阎忠面色肃然,先是出言赞同了许安的做法,但随即话锋一转。
“然此事于民间已成其风,患病残疾之婴儿难以存活,只会拖累其家人,寻常人家根本无力抚养,溺婴者也实属无奈之举。”
“我曾为信都县令,曾亲眼见过溺婴一事,其子天生残疾,难以养育,其母将婴儿置于河中溺毙之时偏头不忍窥视,悲痛欲绝,气不属声。”
“女不比男,男子长大可以回馈家中,赚取钱财,然女子长成,嫁作人妇却难以回馈家中,也不能为宗族延续血脉,因此弃婴中多为女婴。”
贾诩没有言语,他之前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想到曾经的见闻。
“如今禁绝弃婴、溺婴虽是仁政,却并非此时之良政,天生残疾之儿童,民间对明公之举,恐怕有不少人难以理解,所以在下认为,需要再施手段,使仁政变为良政。”
许安此时心中微凛,他之前在慈幼院中看到那些孩童,几乎被怒火冲昏了头脑,这也是为什么他立即打马前往长子城府衙的原因。
本来颁布《太平律》的时间,也因此而提前。
阎忠所说的话,许安听了之后才发现他确实有些欠妥了,他原来生活于后世,生活在一个太平时代,生活在一个医疗远远领先于此时的时代。
后世提倡优生优育,有各类检查,可以避免很多天生有缺陷的孩童出生,但是都没有能完全避免,这个时代就更加无法避免,只会更多。
抚养一个正常孩童对于现在普通的家庭都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更不用提一个天生有些缺陷的孩童了。
这个时代,民间风气如此,杀婴、溺婴已经是约定成俗,贸然禁止,负担一重,真的有可能形成民怨。
“还请阎公教我。”
许安面对着阎忠,微微低头,躬下身躯向着阎忠郑重行了一礼。
阎忠的一席话,已经让许安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这样一刀切断,确实有些欠妥,对于治理地方,制定律法,阎忠熟悉乡土人情,比他考虑问题要全面的多,也更能贴合实际。
“那么在下便说一些浅见,明公可以自行考量。”
阎忠恭敬的回了许安一礼,虽然许安尊敬他,他和许安两人有些时候省略了上下之间的礼节,但是只要许安行礼,他都会回礼,这也是尊重。
“可用三法,以安民心,平民情,消民怨。”
“如今我太平道不收口赋与算赋等诸多繁杂之税,只征募田税、商税,以工代赈,修缮道路,兴建水利,田土因此丰收,货物转运更为便利,各地富足,民有余财,人带笑颜,皆感念明公之恩德。”
“如今我太平道共有郡国十二,治下民众已逾两百万人,除去屯田之卒外,各地防备、直属之兵也有近十万人,各地工坊,矿山昼夜不息,每日消耗钱粮皆为巨财。”
“但我军依靠世家豪强积累之财,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节,如今虽然消耗颇大,但是已经收支平衡,今年还有多余之粮,可供明年出兵凉州。”
阎忠微微正色,朗声道。
“第一法,减税以安民心,重男而轻女,此为常态,养女者亏,养男者益,唯有减税方能安民心。”
“明公可以为家中有女婴者,减免一定的税收,以供其抚养。”
“明公之前实行民屯,分给男女的田土皆为均等,已经是使得民间对女子待遇好上了不上,如今再减免些许税收,可使得普通百姓减少负担,使其愿意养育女子。”
民屯在各地实行,无论是原住民和后来的四州百姓,分配的田土都没有偏颇。
不以男女有别而分配田土,只以年龄大小分配田土。
当时许安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却阴差阳错,使得领地之中女子的地位提高了些许。
“第二法,治疗病婴以平民情。”
“寻常孩童都难以长大成人,病婴恐怕更是百难存一……”
“诚如明公所言,十月怀胎,降于世间,殊为不易,所以在下以为可以让符祝为其提供一定的治疗,实行此政,并不需要多耗钱粮,毕竟各地都有医院,还有传道的符祝,若是能够医治其疾病,自然是可以养育,若是不能医治……便可早做打算……”
太平道各地都设有公共医院,就修在各地道堂的旁侧。
道堂中修习的符祝每日固定的时间会去医院,免费为普通的民众治病。
不过也只是免费诊治病情,抓药拿药还是要靠普通民众自己。
所以并不会多消耗钱粮等事,只是要让这些符祝多出一些诊罢了。
至于亭乡的孩童,太平道有传道的符祝,他们也都修习过医术,自然也可以为其诊治。
太平道游方传道的符祝,基本都是医科中成绩格外优异的人,毕竟传道,也需要精湛的医术,这样可以让普通的民众更为信服。
阎忠最后顿了一顿,没有明说。
许安的神色微暗,他明白阎忠要说什么。
人力有时尽,天意命难为,有些时候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第三法,传道以消
阎忠面色肃然,先是出言赞同了许安的做法,但随即话锋一转。
“然此事于民间已成其风,患病残疾之婴儿难以存活,只会拖累其家人,寻常人家根本无力抚养,溺婴者也实属无奈之举。”
“我曾为信都县令,曾亲眼见过溺婴一事,其子天生残疾,难以养育,其母将婴儿置于河中溺毙之时偏头不忍窥视,悲痛欲绝,气不属声。”
“女不比男,男子长大可以回馈家中,赚取钱财,然女子长成,嫁作人妇却难以回馈家中,也不能为宗族延续血脉,因此弃婴中多为女婴。”
贾诩没有言语,他之前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想到曾经的见闻。
“如今禁绝弃婴、溺婴虽是仁政,却并非此时之良政,天生残疾之儿童,民间对明公之举,恐怕有不少人难以理解,所以在下认为,需要再施手段,使仁政变为良政。”
许安此时心中微凛,他之前在慈幼院中看到那些孩童,几乎被怒火冲昏了头脑,这也是为什么他立即打马前往长子城府衙的原因。
本来颁布《太平律》的时间,也因此而提前。
阎忠所说的话,许安听了之后才发现他确实有些欠妥了,他原来生活于后世,生活在一个太平时代,生活在一个医疗远远领先于此时的时代。
后世提倡优生优育,有各类检查,可以避免很多天生有缺陷的孩童出生,但是都没有能完全避免,这个时代就更加无法避免,只会更多。
抚养一个正常孩童对于现在普通的家庭都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更不用提一个天生有些缺陷的孩童了。
这个时代,民间风气如此,杀婴、溺婴已经是约定成俗,贸然禁止,负担一重,真的有可能形成民怨。
“还请阎公教我。”
许安面对着阎忠,微微低头,躬下身躯向着阎忠郑重行了一礼。
阎忠的一席话,已经让许安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这样一刀切断,确实有些欠妥,对于治理地方,制定律法,阎忠熟悉乡土人情,比他考虑问题要全面的多,也更能贴合实际。
“那么在下便说一些浅见,明公可以自行考量。”
阎忠恭敬的回了许安一礼,虽然许安尊敬他,他和许安两人有些时候省略了上下之间的礼节,但是只要许安行礼,他都会回礼,这也是尊重。
“可用三法,以安民心,平民情,消民怨。”
“如今我太平道不收口赋与算赋等诸多繁杂之税,只征募田税、商税,以工代赈,修缮道路,兴建水利,田土因此丰收,货物转运更为便利,各地富足,民有余财,人带笑颜,皆感念明公之恩德。”
“如今我太平道共有郡国十二,治下民众已逾两百万人,除去屯田之卒外,各地防备、直属之兵也有近十万人,各地工坊,矿山昼夜不息,每日消耗钱粮皆为巨财。”
“但我军依靠世家豪强积累之财,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节,如今虽然消耗颇大,但是已经收支平衡,今年还有多余之粮,可供明年出兵凉州。”
阎忠微微正色,朗声道。
“第一法,减税以安民心,重男而轻女,此为常态,养女者亏,养男者益,唯有减税方能安民心。”
“明公可以为家中有女婴者,减免一定的税收,以供其抚养。”
“明公之前实行民屯,分给男女的田土皆为均等,已经是使得民间对女子待遇好上了不上,如今再减免些许税收,可使得普通百姓减少负担,使其愿意养育女子。”
民屯在各地实行,无论是原住民和后来的四州百姓,分配的田土都没有偏颇。
不以男女有别而分配田土,只以年龄大小分配田土。
当时许安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却阴差阳错,使得领地之中女子的地位提高了些许。
“第二法,治疗病婴以平民情。”
“寻常孩童都难以长大成人,病婴恐怕更是百难存一……”
“诚如明公所言,十月怀胎,降于世间,殊为不易,所以在下以为可以让符祝为其提供一定的治疗,实行此政,并不需要多耗钱粮,毕竟各地都有医院,还有传道的符祝,若是能够医治其疾病,自然是可以养育,若是不能医治……便可早做打算……”
太平道各地都设有公共医院,就修在各地道堂的旁侧。
道堂中修习的符祝每日固定的时间会去医院,免费为普通的民众治病。
不过也只是免费诊治病情,抓药拿药还是要靠普通民众自己。
所以并不会多消耗钱粮等事,只是要让这些符祝多出一些诊罢了。
至于亭乡的孩童,太平道有传道的符祝,他们也都修习过医术,自然也可以为其诊治。
太平道游方传道的符祝,基本都是医科中成绩格外优异的人,毕竟传道,也需要精湛的医术,这样可以让普通的民众更为信服。
阎忠最后顿了一顿,没有明说。
许安的神色微暗,他明白阎忠要说什么。
人力有时尽,天意命难为,有些时候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第三法,传道以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