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543节(1/3)
“中军府、宣教司、外务司、内务司、农政司等司皆可以移于未央宫中,未央宫占地极广,不必再加以扩建,只需要改造一二,即可立即投入使用。”
阎忠双手微肃,淡然道。
长安城虽然不作为帝都很久,但是一直都有修缮,而董卓挟持着刘辩西迁之后,更是对宫殿又做了一番修缮。
“非壮丽无以重威,昔日酂侯修建未央宫,正是为了彰显威势,震慑诸侯。”
“在未央宫中,接见鲜卑、乌桓、匈奴、羌氐等部使者,或多或少,可以震慑其心。”
阎忠目光闪动,慨声道。
“更何况,长安城曾经还是汉庭的帝都,光和七年,百万黄巾军三路进军洛阳,皆败,而明公此番击破董卓,一战而破长安,如何不是天命所归!”
长安的象征意义无比的重大,古来便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类的传言流出
“若是明公不入主长安,那么传言之中,必然会对明公。”
“明公若是不定居长安,恐怕民间之中,会有人认为明公并没有被天命所眷顾,因此不敢……”
阎忠的声音微微低沉了下来。
许安眼眸微凝,汉时之人,笃信鬼神,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天命之说。
得益于《太平道》和后世的一些知识,以及长久的经历,如今许安也算是兵阴阳的大家,假鬼神以助道之事,他做的也不少,自然对于这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想法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阎忠说的是正确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如同推行政策一般,一些政策在某些地方可能是良政,但是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却并非是良政,甚至可能会演变成恶政。
所以任何的事情,都必须要因地制宜,适应实际,适应时代。
其实某种意义上,许安他如今也是另一种孤家寡人,太平道原本就是张角建立起来的宗教,他们相信鬼神之说,信奉仙神。
许安晋位为大贤良师之后,为了树立威望,为了建立威势,鼓舞士气和安定人心,用兵阴阳等办法,让层层光环笼罩在了他的身上。
传言之中,许安已经被当成了神灵一般的存在。
但是,不同于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许安从来都是和民众站在一方,所实行的每一项政策,几乎都有益于民生,因此许安受到了更多的拥戴。
对于皇帝,大部分人或许心中是敬畏,但是对于许安,大部分人的心中是崇敬。
“天禄阁、石渠阁两阁,乃是皇家的藏书阁,光武迁都洛阳之后,虽然带走了许多藏书,但是天禄阁、石渠阁两阁仍然留有副本,这一次王允等人仓皇逃出长安城,两阁之中很多书籍都保存了下来。”
王允和皇甫嵩等人终究还是被声名所累,不敢放火焚烧了这些藏书。
不过也有可能是确实太过于匆忙,忘记了这些藏书,于是两阁的藏书都便宜了黄巾军。
石渠阁是未央宫藏书之所,由西汉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的西北部。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
《后汉书·翟酺传》载:“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
西汉中晚期,石渠阁又成了首都的学术中心,汉室的儒生们在这里参加集议,有时候天子都会亲临石渠阁旁听。
天禄阁,未央宫藏书阁名,也是西汉初由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北部。
天禄阁得名于天禄,天禄即天鹿,汉代人们认为天鹿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神兽。
《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天禄阁存放的几乎都是汉帝国的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这里的藏书多达三千余卷。
汉成帝时,曾命光禄大夫刘向等人在此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典籍的整理和校勘。
刘向召集了兵家、史家、观星、医学等多方面的出众者,分别整理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等书。
“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叙而奏之”,并著有《别录》。
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秉承父业,总括群篇,撰成《七略》,这也是中国第一部 图书分类目录。
“明公迁移治所于长安之后,可以命工匠将这两处藏书之所的所有典籍全部印刷成书,将国学院就设立于两阁之内。”
许安眼眸微亮,他之前不了解未央宫的情况。
经过了阎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行得通。
一旦未央宫成为了办公之地,一部分又划归为国学院,便等于成了扩大版的晋阳府衙,其原来的神秘性也将会消散一空。
改宫室为府衙,宫室也不至于被荒废弃置,平白的浪费钱财去维护。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许安沉吟了片刻,阎忠说的虽好,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就是把晋阳所有的署衙都搬迁而来,未央宫确实能够容纳,但是长乐宫和建章宫又如何利用。”
“建章宫经历战火
阎忠双手微肃,淡然道。
长安城虽然不作为帝都很久,但是一直都有修缮,而董卓挟持着刘辩西迁之后,更是对宫殿又做了一番修缮。
“非壮丽无以重威,昔日酂侯修建未央宫,正是为了彰显威势,震慑诸侯。”
“在未央宫中,接见鲜卑、乌桓、匈奴、羌氐等部使者,或多或少,可以震慑其心。”
阎忠目光闪动,慨声道。
“更何况,长安城曾经还是汉庭的帝都,光和七年,百万黄巾军三路进军洛阳,皆败,而明公此番击破董卓,一战而破长安,如何不是天命所归!”
长安的象征意义无比的重大,古来便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类的传言流出
“若是明公不入主长安,那么传言之中,必然会对明公。”
“明公若是不定居长安,恐怕民间之中,会有人认为明公并没有被天命所眷顾,因此不敢……”
阎忠的声音微微低沉了下来。
许安眼眸微凝,汉时之人,笃信鬼神,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天命之说。
得益于《太平道》和后世的一些知识,以及长久的经历,如今许安也算是兵阴阳的大家,假鬼神以助道之事,他做的也不少,自然对于这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想法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阎忠说的是正确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如同推行政策一般,一些政策在某些地方可能是良政,但是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却并非是良政,甚至可能会演变成恶政。
所以任何的事情,都必须要因地制宜,适应实际,适应时代。
其实某种意义上,许安他如今也是另一种孤家寡人,太平道原本就是张角建立起来的宗教,他们相信鬼神之说,信奉仙神。
许安晋位为大贤良师之后,为了树立威望,为了建立威势,鼓舞士气和安定人心,用兵阴阳等办法,让层层光环笼罩在了他的身上。
传言之中,许安已经被当成了神灵一般的存在。
但是,不同于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许安从来都是和民众站在一方,所实行的每一项政策,几乎都有益于民生,因此许安受到了更多的拥戴。
对于皇帝,大部分人或许心中是敬畏,但是对于许安,大部分人的心中是崇敬。
“天禄阁、石渠阁两阁,乃是皇家的藏书阁,光武迁都洛阳之后,虽然带走了许多藏书,但是天禄阁、石渠阁两阁仍然留有副本,这一次王允等人仓皇逃出长安城,两阁之中很多书籍都保存了下来。”
王允和皇甫嵩等人终究还是被声名所累,不敢放火焚烧了这些藏书。
不过也有可能是确实太过于匆忙,忘记了这些藏书,于是两阁的藏书都便宜了黄巾军。
石渠阁是未央宫藏书之所,由西汉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的西北部。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
《后汉书·翟酺传》载:“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
西汉中晚期,石渠阁又成了首都的学术中心,汉室的儒生们在这里参加集议,有时候天子都会亲临石渠阁旁听。
天禄阁,未央宫藏书阁名,也是西汉初由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北部。
天禄阁得名于天禄,天禄即天鹿,汉代人们认为天鹿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神兽。
《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天禄阁存放的几乎都是汉帝国的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这里的藏书多达三千余卷。
汉成帝时,曾命光禄大夫刘向等人在此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典籍的整理和校勘。
刘向召集了兵家、史家、观星、医学等多方面的出众者,分别整理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等书。
“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叙而奏之”,并著有《别录》。
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秉承父业,总括群篇,撰成《七略》,这也是中国第一部 图书分类目录。
“明公迁移治所于长安之后,可以命工匠将这两处藏书之所的所有典籍全部印刷成书,将国学院就设立于两阁之内。”
许安眼眸微亮,他之前不了解未央宫的情况。
经过了阎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行得通。
一旦未央宫成为了办公之地,一部分又划归为国学院,便等于成了扩大版的晋阳府衙,其原来的神秘性也将会消散一空。
改宫室为府衙,宫室也不至于被荒废弃置,平白的浪费钱财去维护。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许安沉吟了片刻,阎忠说的虽好,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就是把晋阳所有的署衙都搬迁而来,未央宫确实能够容纳,但是长乐宫和建章宫又如何利用。”
“建章宫经历战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