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8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什设什长,五十人一队,设队率,百人一屯设屯长,前后左右中五屯为一曲,五百人一曲设军侯,前后左右中五曲为一部,五曲一部设军司马。
    另外每队设有符祝一名,领亲卫伍,共五人,平日间为队内的军兵们讲解太平道经义,军规,曲有符长,部有祝长。
    本来符祝还兼任军法官一职,不过许安在后续从鹰狼卫中分离了一部分人,并以此为骨干,成立了宪兵部队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之后,军法官的职位便被宪兵接管。
    营是属于特别的建制,不受人数限制,具体以军令为主。
    从下至上,按照部队的规模大小,黄巾军的军队组成有什、队、屯、曲、部,五级。
    改革之后,太行、两郡、巴东、漠北四大军区,分别设军,其实军一直就在称呼,只是落实到纸面之上。
    彻底取消了甲乙丙丁等编号,而改用更为直观的数字编号。
    守备军和屯田兵仍按照原来的建制,因为他们基本都以曲、屯的形式存在,或者是以屯所的行驶,部一级规模的军队只有在四州的兵备都护司手中掌握。
    直辖军的家眷大多都被安置在了长安城附近,也就是应天郡内,他们大多数都在第一波移民的队伍。
    但是故土难离,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留在并州,习惯了并州,对于军卒的家属自然是不能强行逼迫,而王起的家眷就就留在了并州。
    不过并非是并州原来的九郡,原来的司隶河东郡被划分到了并州,王起的家眷如今就住在河东郡其实也不远。
    越来越多的铃声响起,官道之上,尘埃扬起,一辆接着一辆的四轮马车在车夫的吆喝声缓缓向前。
    第七百四十九章 勋章
    官道之上,铃声不断。
    不时便有载客的马车和商队从官道之上疾驰而去。
    中州自初平三年(192年)到如今中平五年(194年),已经安定了两年的时间,凉、并也很久都没有经历过了战事。
    前段时间的灾荒使得大半个中州的农户都没有了生计的来源,但是随后由中书府牵头,于各地修缮官道, 兴修水利,修学坊,建工坊,大修长安,以此为由征募了大量的民工,以工代赈。
    仅长安城一地, 便征募了数万名民夫,修建城中的里坊。
    东西两市是最早建立完毕, 但是其余的地方都还是处于修建之中, 不然当初那样强度的地震,也不会造成了如此多人的伤亡。
    除去住人的里坊,还有学坊之外,长安城之中还专门有划分工坊的位置所在。
    长安城中的工坊并非是一般城市的工坊那样规模很小,只负责生产普通的农具用具,有几处的工坊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坊,也就是军工坊。
    除了修建内城的民夫之外,征募了不少的民夫修建外城的城墙,还有便是长安城城外十二条主干道的道路修缮,各地的驿站的兴建工作。
    设计之中的长安城,经历了近两年的修建其实都还没有修到一半,外城廓很多地方都只是建立一个框架,甚至都还没有完成城墙的合围,有一部分的地方都还是军队在驻扎。
    加上此前灾荒时期赈济的粮食, 中州受灾的百姓基本的生活都还有着保障。
    长安城中直辖军的军卒,还有各地的守备军、军区兵也开始分批次放假。
    很多的军卒开始踏上回乡的路,在明国的内部出现了一股股流动的人群。
    官道沿线的车马行全部都加班加点想要趁着着大好机会多挣一些钱,在如今的明国之中, 军卒的俸禄并不算低,久在军营他们也没有什么可以消费的地方,只有军中的一些补给可以购买并不多,军中严禁赌博,因此都积攒了下来。
    虽说长安的市集中有很多珍奇玩意,基本上很多的东西都应有尽有,但是有些东西毕竟是有保质期的,不便于保存,沿路也需要吃饭等等。
    因此在各地的驿站,还有一些交通要道的居民便找到了一个商机。
    他们挑着家中的吃食,简单的做成成品,便挑着前往驿站和官道的旁边支起了小摊。
    于是乎,这些地方的驿站还有官道旁边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临时小集市,过往的行人商队很多都会驻足。
    因为自家的东西,因此这些东西颇为便宜,很多商队干脆就直接搜罗一番,作为日常的补给。
    而那些返乡的军卒手中有不少的闲钱,他们大多都是武卒和锐士,军饷比其他的部队高了许多,而且因为战功的缘故又得到了不少的封赏。
    军中规定军人每一年都有假期,但是有时候征战,这些假期就不可避免的冲掉。
    现在还是战争的状态,很多的时候无法保证能够放假。
    如今好不容易放假一次,衣锦还乡的意识也影响着大部分的人,所以因此很多人都没有太过于吝惜钱财,大包小包买了许多东西。
    很多的返乡的军卒在路上看到独特、好玩的东西,都会买上一些,准备带回家中。
    十月入秋,天气已经逐渐转冷,北风凌冽,但是依旧无法阻拦那些返乡的军卒。
    陈伍独自骑乘着粟马,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不紧不缓的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